【南满铁路之旅】3.营口:最早开埠的口岸

马特
·
·
IPFS
·

离开了旅顺和大连,下一站我将前往营口。

营口火车站并不在南满铁路线上,而是通过一条支线在下属的大石桥市连接上南满铁路。1898年,俄国人修建了营口到大石桥的铁路支线,方便从营口港向南满铁路沿线城市运输物资。这条支线并不在俄清协议里规划的中东铁路范围内,所以当时约定俄国临时使用这条支线八年用于运输物资,八年后拆除铁路。

到了八年后的1906年,清政府根据条约要求拆除铁路,此时营口已经被日军占领,日本只肯归还营口的一半市区,在另一半自己建了街区和火车站。事情拖到1909年,清政府被迫承认这条铁路为南满铁路永久支线,保留了下来。


营口火车站这一片到辽河沿岸都是营口的老街区,也是最早的开埠地带。起初清政府在这一带安置巴尔虎蒙古人居住,这些牧民住在窝棚里,称为营子。这片地区当时有很多潮沟,退潮时干涸,涨潮时海水没过潮沟,所以叫没沟营,又因为地处辽河入海口,后来改称营口。

营口是东北最早开埠的城市,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增设牛庄开埠为通商口岸,营口开始变成一座繁华的商业港口。关于营口开埠,一直有营口替代牛庄的说法,说当年英国人考察牛庄之后发现地势不易开埠,换成了营口。但根据张士尊教授的研究,当时条约里所说的牛庄指的就是今天的营口,营口当时属于牛庄旗属下面的口岸,清政府希望在这个口岸开埠而不是更靠近内陆的牛庄旗属驻地,英国人考察牛庄是希望深入内陆,但因为不适合通航而作罢。

1900年义和团运动蔓延,俄国以剿灭义和团的名义大规模入侵满洲,占领了营口。1904年,日本击败俄国后继续对营口实行军事占领,并成立营口军政署。1906年,中日双方签订《交收营口条约》,日本驻营口军政署撤销,将营口交还给清政府。然而,日本只还了半个营口,另一半一直占领到1945年。

关东厅气象观测所

对于营口这座城市,我之前完全不了解,所以就从营口火车站出发,一路沿着辽河向下游漫步街区。今天的营口火车站原址是日本人建于1909年的新站,原本俄国人修建的牛家屯火车站在更上游一些的地方,1913年之后就废弃了。如今因为营口东站(高铁站)的修建,营口火车站附近变得有些破败。不过,营口东站距离营口市区非常远,要在营口东站客运站乘坐客车一个多小时到营口客运站,才算进入营口市区。

我在营口火车站站前的街区散步,说是散步其实是令人不悦的体验,这边基本都是破败的待拆除改造街区,只有一些收废品和零件加工的房子显现出繁荣,这片街区临近的是营口比较老一些的商业街区,街道两旁诸多招牌陈旧的小旅馆,能看出一些火车站之前的繁荣。在遍布废墟的园林街上,我发现了一栋二层的红砖楼,这是关东厅气象观测所。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在满洲和朝鲜设立气象观测站点用于战争,1904年,日本中央气象台在大连设立第六临时观测所,在营口设立第七临时观测所。这栋曾经的气象观测所上半部分墙面似乎是后来修复过的,颜色还有点新,但是下半部分损毁严重,已经漏出了里面的砖,一半的屋顶也没有了。墙上挂着禁止入内的条幅,落款是营口市房屋征收服务中心,房子周围也用铁皮围了起来,上面也用红油漆写着禁止入内。

我从气象观测所这条街道一直往西走,看到远处一个绿色的小阁楼,阁楼每个面都有窗子,上面是一个锥形尖顶。我走近那里,是一个丁字路口,这栋建筑在一家针织工厂的院子里,建筑墙壁是白色的,有两层,建筑的窗子比较有特点,一楼是每个窗子有三扇,二楼每个窗子有两扇,阁楼就只有一扇了。这栋建筑是1909年创办的日本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早期这里称为东亚烟草株式会社营口制造所,后期改为支店,是《马关条约》签定后日本在营口建的第一家工厂。

我从园林街往北转向东升路,在辽河大道交汇东面发现了一座粉色墙面的歌舞厅,在一些东北城市,如果是看起来比较严肃的建筑却又挂着歌舞厅牌子的建筑,那么多半是曾经的工人俱乐部。这座歌舞厅是曾经的营口第一工人文化宫,再往前追溯是1935年的营口公会堂。日本占领期间,满铁修建了这座用于集会、演出、展览的文化宣传中心。1936年,营口公会堂开始放映宣传满洲国国策与赞美日本战争的电影。


歌舞厅往东绕回火车站,我背向火车站前广场往南走,半条街的距离就走到了人民公园。1905年日本军政署在这里规划了旭公园,1920年前后修建神社、忠魂碑与纳骨祠,二战后,神社被拆除。

我走进公园里,进门最先看到的是革命烈士纪念碑,从纪念碑往里面走,在一个小山坡上看到一座凉亭,这座凉亭原址是曾经营口神社的忠魂碑,凉亭下面是一片动物园,这种城市公园内的动物园已经不多见了,从小山坡下来迎面一座小小的猴山,这座猴山是曾经神社的纳骨祠,猴山旁边是碰碰车场。把神社的纳骨祠改为猴山和碰碰车场,这大概是对侵略者的愤怒与羞辱。

2015年的《营口春秋》上刊登了一个有关营口神社的故事,2003年,市民刘永春先生在人民公园湖边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块日本人的墓碑,墓主人叫吉田文作,这个人1924年曾经担任营口商业会议所书记长,这块墓碑差点被用来修葺湖岸,刘永春报告给了营口市档案馆,档案馆保存了这块墓碑。

俄国领事馆

营口的老建筑大多围绕着三个历史时间,1858年开埠,1900年俄国占领,和1904年日本取代俄国继续占领,辽河广场周围和辽河沿岸的老建筑大多经历了这样的历史。

我到了辽河广场,广场南边是营口市第一中学,大门口就能看到一座欧式建筑,是曾经的俄国领事馆。1900年俄国占领营口,用道台衙门和西炮台的建筑材料修建了民政厅,也就是俄国领事馆。这栋建筑黄色墙面、白色墙线、红色屋顶,在建筑的北面建有二层阁楼,西侧设有拱形门,人字架铁瓦顶,建筑整体保存完好。

在辽河广场西侧,我看到两座红色墙面的日本辰野式建筑,一座是牛庄邮便局,另一座是正隆银行。牛庄邮便局是1906年建成的二层建筑,1876年日本就在营口设立牛庄邮便受取所,1881年撤销,1901年重新开业,改名牛庄邮便局。1904年2月,上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一个月后在营口设立了第一分会,会址就设在牛庄邮便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分会。

牛庄邮便局

正隆银行也是1906年建造的,结构为人字架铁瓦顶两层楼房,顶部带有阁楼,墙面用红砖和白石砌成。正隆银行名义上为中日合办,实际由日本人控制,1914年总行从营口迁至大连,营口改为支行,现在这座建筑是交通银行。

银行很喜欢选址在老建筑中,这样显得气派厚重,让投资者有信心。和交通银行一样,位于东方街的营口银行选用的也是老建筑——牛庄居留民团役所。这栋二层建筑原本是俄国中东铁路局牛庄分局所在地,日俄战争后归日本占有,1907年日本人改建成牛庄居留民团役所。这栋建筑黄色墙面、白色墙边、红色屋顶,突出的入口在中间,门却很小,两边是的六边形角楼。建筑正面上为方形穹隆顶,最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拱形塔尖,两边凸出的角楼各有圆形穹隆顶。

牛庄居留民团役所

上面提到中英《天津条约》营口开埠,在营口目前还保留着两座与英国相关的建筑。一座是辽河广场南边的英国商会,一座是太古轮船公司。1904年,英国人在营口成立英国商会,1915年建成牛庄俱乐部,现在这栋两层红色建筑人字架门顶上就有“1915”字样。这栋建筑一层为半地下式,顶部设有阁楼。日本侵占营口期间,牛庄俱乐部被改作日本宪兵队,现在的牌子是皇鑫酒楼。

我继续沿着辽河岸边前行,这是一长条步行带,两边很多绿地,很多小孩子们在河边写生,沿着步行带可以一直通往辽河老街,曾经这是一条航运繁忙的水道。在路上,我看到了一栋红墙绿瓦的房子,就是太古洋行。1890年,太古轮船公司来到营口经营船舶保险,在辽河南岸修建了这栋英国式的二层红砖营业楼,现在是一家画廊。

原本太古洋行背面是连着码头的,货物直接在码头进行装卸交易,现在辽河两岸修成了大堤,码头拆除了。

一说到太古洋行,我就会想起在北京常去的三里屯太古里,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太古这个牌子就是做方糖的,后来才知道是多么庞大的一个集团。太古洋行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仅次于怡和洋行,主营的航运业曾经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开放口岸都有生意。

zhenglongyinhang

从太古洋行继续西行就到了辽河老街,这里曾经是中国商人们聚集的街区,有多家老字号商铺旧址。在营口开埠之后,一些中国商人开始在营口从事实业,与英国人进行贸易。在奉系军阀统治时期,张作霖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市场,营口老街商业兴盛,然而满洲国时期民间资本被抑制,后来就逐渐衰败了。

今天的辽河老街并不能让我提起兴趣,这条街上最大的叫卖声是“老板和老板娘都疯了,只要买就送,毛主席亲笔题词的长沙臭豆腐,由长沙空运来的臭豆腐,除了好吃没有别的优点”。诸多的老店铺被翻新之后变成了酒吧和冷饮店,街道两旁全部都是烧烤档,一栋三层高大建筑招牌只有三个字“卫生间”,那是辽宁无线电三厂旧址。

我无意评价一座城市对老街道的利用,我只是觉得这座东北最早开埠的城市,是不是可以偶尔稍微找寻一点点曾经的荣誉感,我在这条辽河老街上看到的唯一和东北相关的,是一句叫卖语“小时候的八王寺老汽水又回来了”。

大石桥铁路工务段寮房

在营口,我抽出半天时间去了大石桥,那里是真正南满铁路上的一站。不过很遗憾,大石桥的南满铁路遗迹只剩下一座铁路工务段寮房,已经废弃了,墙面完全看不出当年的颜色,只留下人字形屋顶保存完好,门上一块陈旧的招牌是“铁路招待所”。老照片上的邮便局、神社、火车站、日俄战争纪念碑、日本小学、电灯株式会社都已经被拆除或者改建了。火车站附近有很多红砖楼,是建国初工业建设时期的住宅区,火车站附近小旅馆非常多,也是上个时代铁路重要枢纽的体现之一。

这也是我历次历史探访都会面对的遗憾,很多历史遗迹如果没能转化为旅游资源,就会被拆除,大城市尚能幸存一二,小城市没准全拆了。不过反过来也有种观点,认为这种屈辱象征的殖民建筑不同于本国历史文物,就该被拆除。

在大石桥唯一的收获是烧鸡,大石桥的烧鸡很有名,做鸡出名的地方往往都是铁路交通要道,但不会是大站,而是交汇处的枢纽小站。比大石桥烧鸡更著名的沟帮子熏鸡也是因铁路而出名,沟帮子站是沈山铁路(沈阳-山海关)和沟海(沟帮子-海城,实际为海城南面唐王山站)铁路交汇站。这些枢纽小站旅客来往密集,又不像大站有很多餐馆可以选择,所以对可携带的火车熟食有不小的需求。家禽便于烹饪,熏制和烧制后也便于携带,一人或多人都可食用,成为了很好的火车食品选择。

多说一句新疆的大盘鸡也是来自交通因素,最早是给跑大车的司机们食用的,司机们吃饭时间短,往来时间不固定,不太方便提前准备,鸡可以现杀现做,配上浓郁的汤汁和面条,是很适合长途司机的食品。

下期预告

南满铁路之旅, 之四,鞍山:寻找钢的琴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马特马特是真名,历史文化探访者,个人网站www.tiexiuyugudao.com,微信公号:斗量之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辽宁朝阳之旅:鸟与花的神圣龙城,振兴东北还是大燕复国

《仙症》:仙家、沈阳、崇拜女人、不要鼠迷

越南之旅:一部更现代的现代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