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慢步足跡:舊街景縮影及照片
偶然發現這個展覽,那些舊街景縮影吸引了我。可能對Lego玩具一直鍾愛,對一些人花長時間去砌一個模型,總是心生羨慕敬佩。而在外國可能是地方大,好此道的人也多。我有一個朋友當年讀建築系,不少功課便做一個自己設計的模型,有好幾次幫他忙,也跟他到那些物料店選購物料,甚麼都可以做出來,幾棵樹,欄杆,小橋流水,如果是一個室內的設計,那傢俬電器雜物之類,有些是現成的,否則自己要想辦法由零開始。那是很考驗耐性的,但完成之後,那份滿足感又非筆墨所能形容。
這個展覧在上個月開始,直至今年五月中,在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舉行,需要預約,詳細資料請看以下連結:
這個題為《香港回憶:香港舊街景縮影及照片》的展覽重點是一些微型縮影,當中在展場正中位置有一條長長的街景佈置,都是樓高三層的唐樓模式,地下全是商鋪,都是當時相當普遍的行業,有些明顯是上居下鋪,也有一間大酒樓,二樓是大禮堂,可以筵開數十席那種,三樓則是廚房。單這個大型擺設的心思和細密,已值得大家前往觀賞了。
其他還有一些較小型的,可以看看那時的家居擺設,也有幾款當時常用的貨車,那幾部倒是相當大部。其餘便是一些舊相,應該是填了顏色放大,可以看看那時的民生,很多低下階層的市民,甚至是人力車的車夫,都是赤着腳,沒有穿鞋的。不過,相片多是港島區的,可能和英國人在那邊登陸,並且一路以來也是香港的政經中心有莫大關係,紀錄和資料比較齊全吧。相對而言,九龍和新界的,似乎較罕有。
展出的照片有列明出處,不少是美國的大學和學術機構的珍藏,我相信香港政府,特別是以前港英政府,應該也有一定數量的收藏,但現在有沒有好好照顧和有系統地加添,倒令人有疑慮。一個地方對自己的歷史有多重視和珍惜,多少反映這個地方的文明,如果還能夠尊重其他人的歷史,那便更難能可貴了。
這個在薄扶林海邊的一處歷史遺跡,現在改建成芝加哥大學的香港校園,環境不是很大,但很多歷史痕跡仍盡量保留,近海的一座炮台,當年在抗日之戰中,發揮過作用,今日遺址仍保存,讓市民憑弔。部分建築物曾被用作電影場景,包括王家衞的《2046》和李安的《色·介》。芝大這個地點,除了這個展覽開放給公眾參觀之外,其他戶外地方歡迎大家來到隨意看看。如果在灣仔中環一帶,可乘1號巴士直達,總站就在芝大對面,相當方便。
這個在軒尼詩道和莊士敦道交界的油站,其實今日仍在,只是建築物和隣近環境已完全改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