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別跟我談元宇宙跟建築了?
一個「建築新鮮人」的囈語——是經驗而非理論

[建築]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二)
臺灣很多老屋再生的空間都十分吸引現代人造訪,但如果是葬儀空間的活化,你/妳會敢去嗎?在清明節的今天,除了慎終追遠外,還可以看看國外一些有趣的殯儀館再利用案例,期待能逐漸翻轉大眾對於葬儀文化的刻板印象,逐漸認知到田町齋場、佐倉火葬場以及一些古墓保存的重要性!

[建築]老建築的活化轉用——葬儀空間
全臺僅存的日本時代葬儀堂「田町齋場」好不容易成為文化資產,卻遭到高雄市議員與部分民眾視為嫌惡設施,殊不知這棟建築在他們還沒出生時,作為葬儀空間僅有十年,後來還歷經學校、市場的使用,大家熟知的「岩仔市場」在此經營了一甲子,承載許多中鼓山發展記憶。

[建築]即將消失的高雄文化大樓
在人車雜沓的中正四路上,兩側林立的大樓中,有一棟建築造型奇特,卻十分低調,需得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其有趣之處。不過屹立於街頭半世紀後,因多次整建「變臉」,而幾乎不受大眾關注,隨著橘線捷運聯開案拍板,也將消失在前金這個曾經的港都政治文教中心。

愚信檔案,是病
「我們若忘了檔案的本身是技術性的儲存(因此是一種義肢增補物),而直接將檔案與自然或原初(或記憶)連結在一起,則會帶來暴力,因為對過去的繼承將被特定身分或民族所壟斷。」(李鴻瓊,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