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Matters上對汶川地震的記錄、紀念,
444 汶川地震十二年,回到人事已非的现场
陈寿文 心灵自由 今天 野兽按:今天是2020年5月12日,周二,庚子年四月二十,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纪念日。刚才在陈寿文公号上写了一篇《汶川大地震十二年: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在心灵自由上打算再写一篇记住这个日子。2020年3月5日,野兽曾经连写了三篇文章纪念汶川大地震,当时没在公号上推送,因为觉得肯定是会被河蟹的。
川震十年,“我们的娃娃”还在等一个答案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1日,原标题:儿童节:川震十年,“我们的娃娃”还在等一个答案 就标题中的“十年”特此说明。作者陈四格 制图卢皓龙 校对张子尤、许乐 本文约13630字,阅读需要大约50分钟。一、父亲 “爸爸,我们要去救灾。” 最先提议去灾区的是谭作人的两个女儿,...
關於災難,一個媒體人的告白
這是我第一次談新作《日常的中斷》。在沒有接受訪談,也尚未進行任何一場公開發表的情況下,在Matters做分享,對我來說是相當新鮮的嘗試,自覺身為(前)媒體人,果然走在潮流最前端(笑)。非常謝謝佳禾邀請(前作《憂鬱的邊界》出版時,亦是他第一個邀寫書評),特別是他還想了幾個形式,最終決定由潔平跟我對談。
公民社會的崛起:『十元購買的冊子,大多是溫家寶救災的照片與事蹟。彷彿這場災難由他一人獨撐。』
...
公民社會的崛起:「災情太嚴重,中國政府只好開放民間團體進入」
...
公民社會的崛起:『沒有什麼理由脫軌』的高思發,因為一場地震而擺脫日常
...
如何安放我们的记忆
今天是川震十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日子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十年前,川震百日祭,谭作人先生写过《龙门山,请为北川孩子作证》。他期待,尊重生命,从北川开始。“龙门山大地震的天灾人祸之后,中国人民付出惨痛代价后有权得到的福报,是观念的转变,人性的觉醒,人权的保障,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的转型……
聚光灯外的地震亲历 · 没有模糊血肉、没有救灾英雄、没有调查记者、没有家国情怀
对普通市民来说,关心柴米油盐,偶尔麻将火锅,才是生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义不容辞的事。有人一马当先,有人量力而为,有人报国无门。2008年5月12日,成都,瞬间从「一座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变成一座「来了走不脱的城市」。多少年轻人前往赈灾,却又在第一时间变成灾民,等待救助。
川震十年:記者與司機的故事
台灣這些年的三一一,媒體都還是會報導;大概九二一十五週年時,我赫然發現已經沒有人想針對這災難談什麼了。更不用說川震。但我非常記得十年前地震發生那刻,辦公室裡的尖叫跟對話,以及其後網路上對要不要捐款給中國的爭論。那年發生很多事,台灣再次政黨輪替,北京奧運(中華隊棒球輸中國!
聚源中学废墟幸存学生的十年:走不出阴影,走不出贫困
2018年5月3日下午3点,成都,道旁的广玉兰已花瓣落尽,枝头的鹅黄色新叶,在柔风轻拂的午后阳光里,闪着晃耀的白光。火车北站万达广场附近一家星巴克咖啡厅,我很容易就认出了张悦,一双鞋跟宽厚的高跟鞋,搭配一条浅蓝色纱裙,窄而挺的小巧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塑料框眼镜。
聚源中學被救女孩:我已經十歲了,重回生命十年了
...
汶川十年:永遠不要互相遺忘
2008年5月13日,因為前一天的巨大地震,成都機場關閉,我和@潔平,@七城等幾個記者在香港機場折騰良久,終於飛到了重慶。在機場門口等候多時的麵包車6小時後送我們到了成都,已是深夜。因為地震影響的受災面積巨大,我們決定先兵分兩路,第二天清早,我和潔平去了都江堰聚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