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讀了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完全沒有料到會成為一個奈斯博月。書櫃裡還有好多新書,但跑馬拉松時就是需要能讓人讀到欲罷不能,不知時光流逝的材料,所以把放了一陣子的《刀》翻出來。《刀》是哈利系列的最新作,去年年中才出了中文版。就在要打開來前不久在社團裡被爆雷,氣死我。
一月讀了什麼
讀墨馬拉松一波接一波,不知不覺一月讀了比想像中還多書。人類啊,這就是被遊戲化支配的恐怖。還好櫃裡的書沒讀的還很多,那就慢慢消耗吧,正這麼想的同時,察覺到自己很抗拒去查看專刷電子書的信用卡帳單。所以呵呵。讀的速度永遠比不上買的速度啊。這是一份很個人的閱讀書單,記錄久了或許也能知道到...
不忍讀還是忍不住讀下去的《鏤空與浮雕》
那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了。離我家,甚至是整個紐約市很遠的一家麵包店,他們做的洋葱麵包烘得特別香,一出地鐵站,就會聞到撲鼻的麵包香味。去那麵包店,不用看地圖,跟着你的鼻子走就可以了。有一個周五中午,我又坐了近一小時的地鐵,去了那兒買麵包,店裡賣的哈拉麵包(Challah)也很好吃,...
來聊幾部警探小說
馬修史卡德系列其中一本《行過死蔭之地》改變成的電影版《鐵血神探》最近深深跌入了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坑,以每天一本到一本半的速度讀著,非常非常過癮。過去我只零星地讀過雅賊系列,此次再與馬修相遇,又一次驚豔於卜洛克說故事的功力,這位他筆下的第一人稱主角雖是硬漢,但卻無比真誠,你會相信這本書就是主角本人寫下的自敘。
【書單交換】終於完成任務了
上個星期四,十一月五日星期四,我在筆記簿上用藍黑的墨水筆,寫下了一句:終於看完劉洋的《完美末日》了。忘了是哪一天開始看這個小說,不說看這部小說,因為看的是網上版,無法下載,只能每次在網上看,這是第一個硬傷。起初看時,也不知道是短篇,翻到幾十頁,發覺主角名字怎麼不一樣了,背景也好像...
[深夜陪你讀]香水與香水
首先要說一句抱歉,我因為讀了一個多月夜校考證照的關係都沒開播... 讓大家久等了。今天想談的是《香水》這本書。這是我的初戀我是在大學第一次讀到這本書,我都忘了那時候電影上映了沒了。我只知道那時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線之間,那種偏執和那種扭曲的迷戀。
犯賤才看《背後歌》
邊讀邊寫筆記。(本人攝)有些作者,生來就是要跟世界頂嘴的,像黃麗群。你坐在她開的小巴上,有平坦的路她不去,偏開到一條顛簸馬路上,震到你頭骨也痛;前面明明是一條直路,她偏偏愛出其不意,忽地一個急彎,你被椅子抛出了半個屁股,幾乎掉在地上,你撥一下亂髮,拉一下褲子,正準備緩一口氣;她又...
說來話兒長的購書故事
提起大陸的《萬象》雜誌,不能不說我之前看的林行止散文集《說來話兒長》。真的說來話兒長,不過不是林先生說的那話兒。十多年回港時,去深圳逛書店,一眼瞥見熟悉的香港作家林行止,揭一兩頁,發覺內容很有趣。書是精裝的,三十二開本,拿上手很方便。價錢不貴,只是十多塊人民幣,於是決定買下來。
從【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游牧人生 / Nomadland》說起
突然看到今年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的消息:《游牧人生 / 无依之地 / Nomadland》,導演還是位華裔女性。對這位新晉導演我是直到今天才有略有了解。但對這個主題 Nomad Life 還比較熟悉,因爲也是我曾計劃經歷的生活形式,也曾從德州至加州之間兩千多英里(3000+km)的...
《張看》與「司空」
(本人攝)從圖書館借來張愛玲的舊作《張看》,那是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簡體字版,編者是陳子善。陳先生也編過董橋的大陸版散文集。董橋的文字,要看繁體字版才好看,正如星加坡的范俊奇寫梅蘭花、寫鍾楚紅、寫張國榮,字裡行間,隱隱然滲出來的碧爐香,要用繁體字才能體會。
美劇《血族》中吸血鬼設定的突破
(圖片來源:Wallpapers Vista)女主角在第一季開始時,在斜陽下,跟七歲的兒子坐在屋外陽台上,悠閒地眺望遠方徐徐消失的太陽,她,不知道,那一天,會是她人生最後一次看到落日。她在翌日清晨感染吸血喪屍病毒,整整三季都變成一具沒有了靈魂的吸血喪屍。
歡歡樂樂看馬拉松
(圖片來源:Youtube)跑馬拉松有兩種人:一是追求成績,要破自己最佳成績的,一是寓參賽於旅遊的,即是乘參賽之便,順便去大吃大喝一番,作者是後者,所以她挑的比賽都不是熱門的賽事,反而是重視主題和好玩程度的少眾馬拉松比賽。職業病發作,這個漫畫的書名起得不對,作者高木直子並不是一個...
十分隨意看《東寫西讀》
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三十二開本的隨筆集,我很喜歡。再看清楚書脊,原來這套書叫海上文庫。陸灝的《東寫西讀》是這系列的第二本,第一本是黃裳的《插圖的故事》(這本我有,當然也看過了)。買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因為作者,當年下手時,我也不知道陸灝是誰。
因為董橋,我喝了黑松沙士
(圖片來源:黑松)除非因吃了太多味精引起敏感而要喝可樂「解毒」,否則,我很少喝汽水,就算是很熱很渴的時候,我寧願喝水喝果汁,也不要喝到一肚氣。讀罷《記憶的腳註》,原來董橋曾常喝黑松沙士,那是在他去台灣求學的歲月。懷著尊敬欣賞心情閱讀大師作品的我,總以為大師是不吃人間煙火的,就像當...
尋找珠寶,結果尋到假寶石
董橋《今朝風日好》的〈瓷簪之夜〉,提到法國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的一篇短篇小說〈The Jewels〉(珠寶),劇情曲折有趣。我只看過莫泊桑的《項鍊》(Necklace),於是想找《珠寶》來看看。
【不是書評】:窗外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一九九五年的冬天,紐約下了十年以來最大的一場暴風雪,幾天後,建築師及插圖師Matteo Pericoli從意大利家鄉米蘭來到了冰天雪地的紐約,那年他二十七歲,紐約給他第一印象是一片死寂。但他很愛這個城市。
放屁過來,談談打嗝
家中藏書。沒有馬,只有屁。閑來看林行止的《閑在心上》,看得出他寫這些「閑文」一點也不閑。劉紹銘寫了一篇《怎生一個閑字了得》推介本書。余後知後覺,未在林先生寫政論時在報章一睹其文字丰采,今天相遇,一書在手,也欣慰不已。引幾段文字,如果你覺得精彩,那是林先生的功力;如果不是的話,別罵我,那可不是我寫的,哈哈。
人生就是這樣美滿
家中收藏。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看Erma Bombeck的書,一個住在美國中部的師奶,在出版界紅了三十多年,靠的就是幽默的文筆。她有一本書《If life is a bowl of cherries, what am I doing in the pits?
心有靈犀,吃東吃西
千辛萬苦,終於將書從書堆中翻出來。本來在書店找另一位作家的書,忽然被這本書的書名《吃東西》吸引──這正是我想為自己的飲食文字想的名字。於是翻開作者韓良憶的介紹:喜歡的作家很多,最喜愛又敬佩的「偶像」是已故的美國飲食文學作家M.F.K.費雪,只要買得到的書,全部都收集了。
十五年又十年,闊別的《閑話閑說》
《棋王 孩子王》早已丟失,用Kindle版本補上,另一本《常識與通識》沒有放上來拍照。阿城說,這本書是他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期間的講談集成,講的是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難免涉及中國國情,許多地方提到中國歷史。要知道中國歷史有很多地方是不能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