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的,往往比看得清的更深刻》
紐約時報選出了160餘張的年度圖片選輯。網址在這邊:https://reurl.cc/WL6E97。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身為一個二十多年的新聞攝影者,我所學到的就是清晰記錄現場、適度展現攝影者的觀點。但當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還是驚嘆攝影者的氣魄、跟選輯者的眼光。
做攝影要多讀書
好多人想比較有系統咁樣去學習藝術或者攝影,但都無從入手。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 AE-1
電影《Smoke》(港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煙」)劇照作為攝影師總會有機會就展覽等活動接受一些訪問,到需要拍照的時候(也就是我最害怕的一環),有些訪問者總會希望我拿著一架相機去作個模樣拍照,我通常會婉拒的,不是造作與否,或是不甘於繼續塑造攝影人形象的 stereotype,而是我對照相機真的沒有太多情感羈絆。
攝影作為藝術的死亡(一):桃源,在與世界的激撞中粉碎
攝影,不可能成為現代人文意義上任何藝術性的源頭。如果將攝影視為藝術創作,只是為了把我投諸彼岸世界那個海市蜃樓般的先驗「詩意」紀錄下來,那末這個行為本身就是空洞自戀的。相機於此不僅是阿諛奉承的奴隸,誆騙我「詩意」就是世界本身,更是我靈魂自娛自樂的囚牢,困我於此岸的無盡輪迴。
世界末日來時,一切再也沒所謂了吧 -讀Gregory Halpern 《ZZYZX》
這是筆者其中一本最喜歡的攝影書,一首關於末日的童謠。這是一本歡欣而絕望的故事書,描繪著凍結在天上的金黃色太陽。ZZYZX, 美國加州莫哈韋沙漠地區中的一個湧泉小鎮,由傳道人Chris Howe Springer於1944年命名。當時他聲稱這是「英文字典裏最後一個詞」,吸引當時查電話簿的好奇旅客前往。
乜嘢係藝術?
點解我同某某大師所影嘅相明明好相似,但佢做嘅就係藝術,而我做嘅就乜都唔係。係唔係因為佢係藝術家,所以佢做嘅嘢就係藝術品?定係背後有啲乜嘢原因?究竟乜嘢係藝術?點樣先算係藝術品?當時心裏面有千萬個疑問。
Selfie 自攝像 (下)
當討論人像攝影時,我們必定會觸及「身份」(Identity)這個概念,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切,當中有幾多是我們要刻意建構的?我們怎樣通過相片展示自己,要建立一個怎樣的「公眾形象」?
影像的缺席與遺忘
近一兩年疫情關係減少外出,在舊照片底片堆裡找回一些舊記憶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份,當追溯到1989年5月到6月期間,驚覺自己只留下三張照片。那一年我剛成為一名設計系學生,正值思想大解放之時,對當時北京學生民主運動非常雀躍,也參與過不少遊行活動,理應會立此存照,找著找著,結果只能找到三...
大隱隱於臉書
作為攝影(或其他媒介)創作者,你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程度有多高?還記得以往那份沒有社媒影響下的創作心態嗎?
報導者深度專題攝影工作坊參與心得
報導者舉辦「深度專題攝影工作坊」已進入第四期,今年發表作品豐富,分成「關於動物、水與土」、「關於人、信念與記憶」、「關於生命、生存與死亡」三組三個時段發表。一人二十分鐘、團體討論四十分鐘,有些人講不滿、有些組討論不夠,從拍攝主題可以明顯感受到討論的熱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