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表演】2022臺北藝穗節・脛糸
【2022臺北藝穗節・脛糸】【2022臺北藝穗節・脛糸】日前去看了臺北藝穗節「脛糸」的第一場表演,兩位舞者的默契很好,非常貼切主題的精采表演。只是表演場地有點小,必須坐在地上觀看,30分鐘的表演下來,腿有點麻,再加上前面的人擋到一些視線,算是些許殘念。
2020臺北藝穗節《浮,生,夢》
在演出開始前,舞監即提醒觀眾「必然」會有視線不良的情況發生,然視線不良一事,影響觀演甚鉅。濕地B1是個偏狹長的空間,團隊選擇以觀眾席將整個空間一分為二,並在席間預留舞者通道。演出過程中,看得出來團隊努力試圖運用此二空間作為場景轉換,但由於敘事線並不明顯,故筆者不能理解場景轉換之必...
2020臺北藝穗節《Blablabla城市漫遊版》
#評論微雷 演出開始前筆者對作品的想像是類似里米尼紀錄劇團的《遙感城市》,演出開始後拿到錦囊袋的筆者對作品的想像是城市尋寶*,但真的隨著錦囊袋的提示展開漫遊後倒也想不了這麼多,一路跟著夥伴Blablabla,在輕鬆聊天與深刻討論的光譜之間來回擺盪。
2020臺北藝穗節《純漾水姑娘》
與團隊的另一個作品《Blablabla城市漫遊版》相同,《純漾水姑娘》亦是一個全程需靠觀眾推動演出進行的作品。當觀眾一進場,即因票價之分而有賤民、平民與貴族等階級,但在後面的劇情中,卻看不出這些階級之分,也許在女神眼中,一切真的是眾生平等,人類所思所想、開心的、煩惱的事都差不多。
2020臺北藝穗節《注意:前方天空有片小的烏的雲》
有時候看到一些以自身真實生命故事為基底的作品不免感到害怕,原因是為何要花心力去看另一個人如何剖析、與他自身對話?如果與觀者的關聯不深,為何要花這個心力?但是李明潔卻給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真誠的展現構成她的過往,她與自己對話(包含旁白與身體展現),觀眾在過程中也不必費盡心思花盡心力的...
2020臺北藝穗節《Roche Limit 洛希極限》
當兩個天體小於一個距離,其中一個天體便會撕碎另一個天體,而被撕碎的天體就會成為另一個天體的星環,而此一最小的距離便是洛希極限。借用洛希極限的概念,團隊試圖在拉扯、牴觸,透過舞蹈轉化,探索自身更深刻的存在。然而整體演出仍偏中規中矩,單就肢體呈現部分,團隊背景應為科班生,若只看舞蹈,確實是場令人享受的表演。
2020臺北藝穗節-脫褲子不需要理由III《你可以把褲子穿上了》
#無雷短評 不管是不是Monday Blue,如果你覺得心靈需要被拯救、人生需要笑聲,認真練舞中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脫褲子不需要理由》三部曲來到最終回,沒看過前二部曲的人免驚,舞者尤安泥會為你速速說明他們這幾年的純愛/純愛愛成長史。演出中兩位舞者穿插舞蹈、投影簡報、對話,時不時...
2020臺北藝穗節《Bad Dreams With Black Dog.》
#評論有雷,小心服用 Onfoto Studio是個有趣的空間,隱身在民宅中,進去後則是樓中樓,只可惜團隊並未能善用這個空間。對於本作的觀演,筆者是在一陣疑惑當中展開*,首先演出開始前3分鐘,突然有工作人員跟觀眾說可在一旁「展區」畫有嘴唇、手等圖案的紙中,尋找自己喜歡的並貼在身上...
2020臺北藝穗節《藝起來舞聚》
首先必須將掌聲獻給舞者們,在烈日曝曬以及飄雨的情況下進行演出。本作選在松菸巴洛克花園進行演出,演出以單面台為主,而在短短45分鐘內,這群兒童、青少年舞者輪番上陣,演出8支舞碼,舞風包含民族、芭蕾、現代與現代芭蕾。整體而言,可以看出舞者們確實下一番苦工,但也許是因為遇上飄雨導致地滑...
2020臺北藝穗節《一口氣》
這是一個老少咸宜、適合闔家觀賞的作品,雖故事簡單、為小品演出,但團隊處處用心,讓樂劇完美混合動漫風,搭出新且好的滋味。在觀賞過程中,筆者不斷想起「日本所有動畫片頭的通用元素畫面」這支影片*,從天空、跑步到伸出友誼之手,這些動漫片頭常見的元素,《一口氣》一個都沒落掉,給好給滿,而因...
2020臺北藝穗節《嫁》--《家》第二部曲
嫁,由「女」和「家」二字組成,整齣戲也以此為核心,從女性出發,敘述他們的家。此作由一位母親在女兒出嫁當天的獨白展開,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母親卻不願將水潑出去,並表示女兒永遠是自己的心頭肉。整齣戲的敘事架構中規中矩,如用一句話總結,大概是:「女兒永遠是母親的心頭肉,...
2020臺北藝穗節《奻》
15歲的關係*該是什麼樣子?而如果青春也有代表曲,歌單裡又該有哪些歌?開演前,觀眾可在濕地5樓的右側展間隨意走動,隨之播放的是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楊丞琳的曖昧等歌曲,15歲會聽的那些情歌,不必然是唱給喜歡或暗戀的人,也可能只是一首會跟朋友一起哼的歌。
2020臺北藝穗節《觸視》
這是一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演出的每一個環節都緊扣著「觸視」的核心概念。當觸覺轉化為視覺呈現會是什麼樣子?身體是一個包容諸多私密與公開可能的載體,而觸覺亦然。通常觸覺是一種私密且主觀的感官經驗,這樣的感官經驗,通常只能為觸者與被觸者所感受,然則當它成為一種視覺上的感官經驗,則能讓更...
2020臺北藝穗節《膜》
看完《膜》之後,筆者真的好想問創作者是否有看《異形》系列電影,不僅僅是因為「科幻」的層面,更是因為當中出現使人極容易聯想異形品種之一──抱臉體攻擊人類的情境。而筆者事後回想今年四月創作者於艋舺國際舞蹈節發表的同名作品《膜》*,該作的畫面與異形4開頭中,女主角蕾普利重生時被膜包覆、呼吸則有大量相似之處。
2020臺北藝穗節《;-#》
「啊,好像棋盤似的。」、「我看倒有點像稿紙。」、「真像一塊塊綠豆糕。」 以上這幾句話,在演出中都沒有出現,可大抵來說,即是這場演出給人的感受。一走進演出場地,首先吸引筆者注意的是上頭擺著兩張紙的桌子,但實在看不太懂紙上的說明、指示,只好先擱著,改在整個空間走走,將散落各處的信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