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回顧:若台灣海軍2022年繼續推動4530噸震海巡防艦案,結果會如何?
2022年取消的震海4530噸巡防艦原型案,供電功率不高於挪威南森級、艦艏垂發與艦舯上層反艦飛彈重量又更大,妄圖包山包海通通滿足,使船型成為一個難以再容納任何排水量放大的高風險、低餘裕設計。它反映了台灣海軍對風險管理的輕忽外行,以及中科院對於技術實力的好高騖遠,是一個糊塗膽大、慢令致期、反覆猶豫的專案管理負面教材,

從2024美台無人機媒合,看中科院航空所未來發展
失去軍方眾多訂單,對中科院航空所雖是打擊,不過大量軍用商規無人機的引進,廉價、可耗損、就是要拿來用的特點,將衝擊過去國造裝備由軍備局跟中科院壟斷供應的困境,也可望鬆動過時的準則教範跟戰術思維,讓國軍更現代化。劍翔無人機貼牌輸出,反映中科院的產能貧乏,應洽談收取設計權利金,或折抵日後回購的費用。
快猛狠準,新瓶舊酒?再談國造20公厘雙聯裝遙控機砲
國造20公厘機砲從當年仿製M39為T-75,再到如今的XTR-102,雖然號稱三軍通用,卻始終不夠稱職。比起.50機槍,20公厘機砲帳面性能較佳,更適合防禦低空威脅,只是在對地火力支援上,M50系列20×102公厘彈藥性能比現代機槍彈還差,脫殼穿甲彈對付輕裝甲目標也力不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