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范伟
好奇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
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和引导好奇心 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硕士生导师,也经常会被人问起,是否该读/适合读研究生这类问题。在师生双向自由选择模式下,如何选择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或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师,对双方来讲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难度仅次于选老婆/老公或者找工作。

从“为什么不能是你?”到“生死而已!” ——对《八佰》的几点感想
终于还是没忍住,从一个“不可描述”的渠道看了《八佰》😓…… 没有做考据的爱好和本事,那些细节是否“真实”就不去说了。就聊一聊“救亡图存”,这个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吧。一个国家不被灭亡,只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可: 有愿意抵抗的人足够的战争物质适当的组织形式 为什么不能是你?

那些年,我们“被流氓”或“耍流氓”的那些事
题记 这一篇也是2019年的旧作。《说流氓,谁是流氓?》系列的第二篇。原文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柚范伟的故事和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usen 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耍流氓”案例分析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提到的流氓行为指的是...

兄弟,听说你遇到流氓了?是真的吗?
题记 回国时间进入倒计时。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来Matters。不管怎样,希望自己能够完成最初的目标:为自己寻找“出埃及”的方向和路径,也为这盛世写下一些新的注脚。再转发一篇2019年的旧作。原文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柚范伟的故事和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

盘点在美国喝过的那些酒之三:中式和西式烈酒的分析及比较
前言 这是一篇半专业性质的随笔。基于我的多年“喝”贯中西的亲身体验,结合自己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对中式和西式烈酒的特点和背后的科学原理做一番比较和分析,写一点思考和感慨。这些观点主要是跟着感觉走的产物,而不是来自严谨的论证和科技文献的支撑。

盘点在美国喝过的那些酒之二:西式烈酒
前言 一般酒精度高于20度,才能称为烈酒。经发酵酿造的酒类,含乙醇浓度最高只能达到10%—20%。要获得更高浓度的酒,必须经过蒸馏过程。在美国,烈酒是蒸馏酒的同义词。蒸馏酒在拉丁文中叫做“生命之水”。世界上公认有7种烈酒,其中西式烈酒有6种,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

盘点在美国喝过的那些酒之一:葡萄酒和鸡尾酒
前言 在美国生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说到食物,基本上都是乏善可陈的。炸鸡、汉堡、甜甜圈这些美式快餐和国内有差别,也不值得专门去写一篇文章。墨西哥食品似乎更有特色一点,比如,卷饼(Taco),但是并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德州的BBQ确实不错,胜在食材和火候,仅此而已。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五:德州医学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TMC)
前言:住在拥有顶级医学机构的城市是什么体验?德州(Texas)是美国疫情的中心之一,总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排在美国第四名。休斯顿(Houston)是德州最大、全美第四大城市,疫情同样处于不受控的状态。我日常所看到的情况却是,周末和傍晚,几乎所有的公园都人满为患。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四: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Thomas, UST)
前言 圣托马斯大学是一个私立的天主教大学系统,包括多所不同的大学,比如圣托马斯大学-明尼苏达(University of St. Thomas-Minnesota)。本文所说的UST,准确名称应该是圣托马斯大学-休斯顿,是该系统的大学之一。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三:休斯顿浸会大学(Houston Baptist University,HBU)
学校正门前言 美国的私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多数顶级名校都是私立大学。依据建校资金来源,又可以分为教会资本大学(主要是基督教)和民间资本大学。本系列的第三和第四篇就来介绍两所休斯顿本地的教会大学。一个是休斯顿浸会大学(Houston Baptis...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二: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TSU)
前言 南德州大学(Texas Southern University, TSU)是一所典型的、地方公立大学。TSU在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240-300位,大致相当于国内的一本下游或二本上游水平。TSU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偏重人文学科。

旗,要立得高;脸,要打得响!——一次自媒体跨界创业实验的结题报告
题记 再转发一篇2019年的旧作。原文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柚范伟的故事和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usen 如果有对墙内自媒体规则和现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个参考。引:不期而遇的挑战 虽然我也曾是个文艺少年,比如我小学时候就...

走遍Houston的大学校园之一: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UH)
题记 最初的宏愿是走遍德州的知名高校,特别是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校,甚至还期望能够在不同学校做一些交流和研讨。在这个梦幻的2020年,这一切都不可能了。而且估计此后也不会再有可能性了。就这样吧,记录下在美国,在Texas,在Houston的行踪和感悟,为自己,也为了我所喜爱的那些校园。

我的生命观和生育观——《流浪地球》引发的思考
题记 转发一篇2019年的旧作。疫情之下,世事纷繁,忍不住会再次思考这类问题。原文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柚范伟的故事和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usen 序 2019年2月27日,终于去看了今年大热的《流浪地球》。

坦坦荡荡“见自己”——母亲教我的人生一课
01 母亲生于1940年,今年已八旬。母亲是文盲,除了本人的名字,我从未见过她写过其它文字。近10年,耳朵越发地“背”了。面对面讲话,我也得像给学生上课一般,刻意提高嗓门,她才能大致听得到。我常常说,母亲永远“活”在上个世纪八十或九十年代中。

中国人民的信仰 —— 泉州春节随笔
题记 这是转发过来的一篇旧作,写于2019年春节。原文首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西柚范伟的故事和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rusen 前言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身体终于回到新都,心灵的旅行仍在继续。

【#Matters新人打卡】我的《出埃及》之路:为盛世做个注脚
1过去的几十年,对多数中国人,大概都可称之为太平盛世。进入2020年,即使不太敏感的人,也开始预感到:世界的转折时刻已经到来。在美国访学的最后阶段,恰逢COVID-19大流行。居家避疫,生活陷入了一种混乱而消沉的节奏,难以自拔。归期未定,每日焦灼于疫情的跌宕起伏和国际时事的骤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