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rrreads
蟄伏在暗處的生死與慾:谷崎潤一郎《刺青》讀後感
富美啊!拜託啦,用妳的腳踩我的額頭一會兒。這樣的話我就算死了也無憾!對日本文學的認識止於蜻蜓點水的我第一次在閉卷之際大嘆驚奇。濃厚的耽美色彩絢爛無比,好似把情慾、秘密、美與惡,都藏在一筆一劃之中,並埋在幽暗之處任之叢生後的結果。短篇中的美皆來自女性,看似自制卻露出癡迷之情,看似綺麗的讚嘆然而惡卻兀自發光。

在絕望中個人因此而偉大:Wells Tower《一切破碎,一切成灰》讀後感
你很清楚這世界會如何對待他們,因為你自己曾親手做過同樣的事。在某個用完餐的晚上,我們閒晃到了小小書房。小小書房是時不時就會去逛逛,但不管進去之前多麽謹慎再三地告誡自己,依然沒有一次有辦法空著手走出來的神奇地方。曾多次在小小書房裡發現令人驚喜的書,即是那種由規模較小的出版社出版、沒...

黑色大陸上的塔塔.耶穌:Barbara Kingsolver《毒木聖經》讀後感
我們比利時人在橡膠種植園裡把他們當奴隸,割斷他們的手。現在,你們美國人又在礦井裡讓他們當奴隸,直到他們把自己的手割斷。而你,朋友,還一門心思地做著這份工作,想讓他們說阿門。試用一句話簡單定義文明。然後在這定義的反面,你又會想到什麼?在濃豔而生命力旺盛的剛果,歷經西方列強的覬覦蹂躪...

信仰失落的神話:王翔《臨界點》讀後感
王翔 《臨界點:中國「民謠─搖滾」中的「青年主體」(1986-2015)》 蛻變的邊緣是崩潰的邊緣,同樣也是新生的邊緣,這就是我所謂的臨界點。十幾年前剛上大學時,一位跟我喜歡類似音樂的朋友說「欸,崔健的歌妳聽聽看,這是中國搖滾教父。」我還記得當時聽的是〈花房姑娘〉和〈一無所有〉。

一封寫給台灣人的情書:吳明益《單車失竊記》讀後感
然而在歡慶過後,夜幕低垂的時候,這個隊伍裡的人與象都知道,戰爭不會走了。它霸佔住了房子、身體,不肯讓任何人睡覺,即使睡著了也終生受那夢境侵擾。大量閱讀如我,很少遇到像《單車失竊記》一樣讀完之後感覺心臟加速、充滿激動之情的書。這樣讓描寫讀後心得顯得更加困難。

徒勞地在青春濕黏而燥熱的地獄中:帕達.雲(p) 讀後感
所以她現在既負責播音樂也放映電影,在同一個身體裡,外婆變成有兩個靈魂的人。 閱讀(p)的經驗竟然讓我想起泰國的氣味。 黏膩的、濕潤的,豔麗的色彩蓋在褪色的斑駁之上的印象氣味。 在搜尋作者的資料同時,發現這是他年輕時的作品,寫於二十七歲的他但卻像十七歲的靈魂,有著年輕...

新人打卡|我想靠閱讀來接近世界
我想靠閱讀來接近世界,但是卻發現與世界越來越遠。白天是廣告文案,下班後是隨意接案的文字寫手。寫過品牌文案、串流音樂平台的樂評寫手、也替台灣的音樂創作者寫些介紹或是樂評。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發現自己的社交障礙越來越重,而且對社會上充斥的正能量嚴重過敏。

威權下的城市,充滿了狗— Mario Vargas Llosa 《城市與狗》讀後心得
沒有什麼比政府更忘恩負義了。威權將社會塑造成一刀劃分下去的二元對立,政府與百姓、忠貞與叛徒、城市與人民、人與狗⋯⋯一切二元對立讓刀與鞭合情合理,鞏固了子彈的話語權。在這背景之下,無法融入在二元對立下的一切扭曲而黑暗巷弄、被迫殘酷的青春,即成了秘魯作家尤薩筆下的叨叨絮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