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宇軒 Sampson Wong
香港散步:從太古城到太古坊
這座城市裡,有許多長久以來都存在的藝術作品。它們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場所中,漸漸成了大家日常頻繁相遇、親切的存在。

隨筆:香港「無人消費」背後,「城市地方魅力」嘅問題係關鍵
地方、城市空間、文化、故事、歷史、特殊連繫、城市硬件等,呢啲嘢先係真正依附喺香港,完全搬唔走嘅嘢

香港散步:海豚池平台花園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在自己的城市,去到一個從來無踏足過的地方。

感受「地方」:吿別新光戲院
很難想像,在英皇道跟書局街交界、遠方可看見獅子山的街角上,存在半世紀的戲院,終將不再存在。

打開空間:香港瑪利諾修院學校
再神秘的建築,在今天,都自覺可以找個時間,讓大家有踏入其中的片刻機會。

用城市空間傳播訊息:「你有咩遺願?」
這個叫「事在人遺」的campaign,特意邀請大家日常去傾談這個不易開口去談的話題,打破禁忌。

「香港散步季」來了:好好把握,約去散步。
可以說,香港這座城市很難得的一面,除了各種「人為」的創造,還有一年裡頭,竟有幾個月這樣的日子。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天氣愈加極端的世界,也實在太奢侈,好得不真實。

打開空間:《夜闖異廠》
進入原本無法進入的城市空間,總是非常難忘的體驗,但除了最直接的「參觀」,這十多年試過更難忘的,是可以走進那些空間,體驗不同演出和藝術作品。

看不見的空間:遮蔽的「皮囊城市」
想起一些學者說,creative destruction,創造性的破壞,就是城市最核心的本質。

城市散步:完全不為工作、漫無目的地行走
有時教我靈光一閃的碎片,就是在這些工作與生活的間隙中撿拾回來的。只是我之前沒發現,這樣的間隙,也會有它經常出現的場景。誤打誤撞之下,染布房街、白布街、黑布街那邊的旺角,成了我另類的comfort zone。

都市想像:實驗性的「街道資訊牌」
關於這兩種設計的想法,我講幾日幾夜都講不完,這些想像都不易實踐出來,但香港近年開始有了比較實驗性的「街道資訊牌」,我覺得是朝向「想像力」方向設計,而且是有趣的。

空間類型:最美圖書館
我心目中有個發掘城市空間的方法是,不論去到任何城市,都會用一系列的「空間類型」,去search那座城市有沒有一些有趣和奇特的地方。

海上行走的狂想:東區走廊板道落成
沒想過,事隔多年,竟真的在新聞上讀到,從炮台山油街到鰂魚涌的一段東區走廊下,真會有兩公里多的「板道」落成,所有人都可感受「海上行走」,從橋墩到橋墩的步行體驗。從讀到那新聞到現在,轉眼間,板道已快要落成,如今在海濱已見到它們大概的模樣。這大概會是,很長一段時間裡,有關城市步行,我最期待的一件事了。

黃昏空間:你會去哪迎接香港的日落?
最近在網上看到太多美麗的夏日香港夕陽照片,想起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當天的黃昏時份有空,可以坐車去香港某處迎接日落,你會去哪兒?

興華二邨:散步香港的空中之城
上個月,記者朋友主動跟我說,可否找個從沒去過的地方散步,拍一段影片,講講散步去enjoy城市空間的方法,但有個限制的----要選公共屋邨。各位朋友,如果是你們,最先會想去哪兒?我幾乎想也沒有想,就立刻提議了兩個地方:葵盛西邨和興華二邨,兩處都是著名的「空中之城」。

後記:相約未來的旅行,姊妹散步坪洲
一直都捨不得recap最後一次的「去埋呢度先」。決定在酷熱的今天,記去年12月,最冷但讓我暖在心頭的一天。我永遠記得,因為太凍了,D和Natalie兩姊妹,忽然率住手一起向前跑、想要暖身的一刻。有幾刻,覺得像跳進了《海街女孩日記》般的電影中...聽她們說話,旁觀這種親密,會為她們的連結莫名感動,鼻頭酸酸的。

隨筆:許多不同的香港角落,你是否認得?
常常在講talk時半開玩笑說,如果你談過許多次戀愛,可能你會因此熟悉許多香港的不同地區。2024的上半年,我則因為非常多不同種類的工作、特別是「散步學」的工作超展開,在短時間內,去了許多不同的香港角落。

散步銅鑼灣,重新發現熟悉的地方
對我來說,城市散步最有趣的,是「重新發現」一個地方,關鍵字是「重新」,所以大家表面上愈熟悉那地方、或愈常去那地方,就更有「重新發現」的可能。對我來說,銅鑼灣正是全香港最適合這樣做的地帶之一。

倫敦城市散步:我最熟悉的城市裡,喜歡的角落與地方
早前整合倫敦我最喜歡的角落與地方,有建築、街道、社區、公園、散步路線、博物館、藝廊、戲院、餐廳、咖啡店、酒吧、各種小店、無數間書店等。GLO travel的朋友提議我為他們設計一個精華遊,7日6夜,希望讓想進一步認識和享受倫敦的朋友參與。

隨筆:試試在黑夜散步,會遇上什麼?
坐小巴到寶馬山總站,所有乘客都早早下車了,來到總站前,司機問,「其實你們要在哪兒下車?」,這問題,只適用於沒有目的地的我們。寶馬山慢行至北角,同一條路線,走過許多遍了,甚至都寫在書裡,但我好像從沒夜深時這樣走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