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

@vsmile20

臉的歸宿:讀歐大旭《碼頭上的陌生人》

歐大旭(Tash Aw)出生台北,在馬來西亞成長,定居於英國。《碼頭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A Pier)是他對自我背景、家族記憶與身份探尋的著作。作者將好幾百頁的內容,精萃在一百頁裡,簡短而深刻。中譯即將出版,非常推薦。

歡迎來到2574年:印尼的農曆與孔曆

年節期間,在工作群組各個宛如簽到的賀年貼圖中,發現印尼同事傳來「新年快樂 2574年」的貼圖。當時以為寫錯年份,直到昨天看見更詳細的貼圖,才知道是指「孔子曆 2574年」。

Chinese New Year 或Lunar New Year?命名背後的需求

今年忽然掀起小小的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New Year之爭,源自背後不同的思考模式和需求。

公民權的界限——記18歲選舉權複決公投

雖然不難想像複決公投無法超過門檻,仍然意外反對票如此之高。如果投票是民主社會裡的基本公民權,為何能投票否決他人的公民權?誰的建議應該被決策者考量?

美國「羅訴韋德案」:AKA Jane Roe裡的McCorvey

美國高等法院意見書曝光,打算推翻保障女性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判例。「選擇派」(女性自主權)與「生命派」(胎兒生命權)雙方觀點再此引起注意。AKA Joe Roe紀錄片的主角正是Roe v. Wade判例的原告,敘述其臨終前的懺悔。

「我宣布今天開齋節」:疫情下的開齋節與台灣

開齋節是以能否觀測到新月為準。在現代工業社會,觀測似乎只是形式上,畢竟前一年印好曆,公私立機關能事先安排。不過就在今年,原定5月3日的開齋節,就在5月1日晚上,東南亞多國突然宣布觀測站提前觀測到新月,提前至5月2日,而台灣亦遵從提前。(對台灣大眾社會沒有影響)

《時代革命》:一段未完結的抗爭記憶

2月25日《時代革命》上映,並在兩天前於台北首映。《時代革命》不是一部講述2019年夏天的抗爭,而是關於抗爭記憶的保存。這也說明何以受訪者在片中與導演在片外反复強調「香港人」的身份記憶。

看奧運的你,為何不看帕運?

帕運(Paralympic Games,馬來西亞和香港稱殘奧)舉辦於奧林匹克閉幕之後。相比熱鬧的奧運競技,帕運顯得冷清。

余英時著作三種:陳寅恪、方以智和朱熹

雖然讀過余英時不少著作,但對其人如何,一直沒有深究,而只是從其文推其人。這三本是首先浮出腦海的著作,原本沒有特別挑選,似乎也有某些相連的關係。

儒家·儒枷活動推廣文:道德需要情境

道德個別主義強調道德實踐不依賴道德原則。《論語》討論的一個個實踐難題,就如儒家·儒枷活動也設定場景是必要條件。

那些無法視為整體、也無法視為普遍性存在的人生片斷

而那些能讓自己在權衡時考慮的因素,往往來自於無法被放入生活排程中,「那些無法視為整體、也無法視為普遍性存在的人生片斷」。

必須回應的年代:讀韓麗珠《半蝕》

身處在必須回應的時代與城市,又該如何正確的回應?身為寫作者,被編輯告知必須避開敏感字眼,只能奮己之力,堅持拒絕。身為老師,學生被控告,只能堅持出席旁聽每一場庭審。第一篇寫著穴居生活的作者,此時命運已和周圍的人,乃至這座城市,相連在一起。

東南亞主權爭議:印尼與東帝汶,飛地的邊界

飛地,指的是某個國家的主權土地在其他國家境內。東帝汶的Oecusse(歐庫西)即是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無論通過海上或陸地,都需要先經過印尼海關,才能抵達本國。雖然是飛地的邊界,而不是飛地本身,才是東帝汶與印尼之間不解的主權爭議,但為了敘述方便,還是先從Oecusse成為飛地的歷史說起。

東南亞主權爭議:新幾內亞之間

新幾內亞是世界上第二大島與,東邊是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下稱PNG),西邊是屬於印尼的巴布亞。印尼所屬巴布亞也稱Irian或Irian Jaya,一般譯為伊裡安。Irian 並不是單純地名,而是極為政治化的印尼語 Ikut Republik I...

讓愛發電第二季 | 書寫東南亞系列主權爭議

東南亞主權爭議自今年八月開始的寫作系列,已經圍繞馬來西亞完成五篇,是我針對國家邊界的思考與書寫。我們對於「國家」的想像,經常在不自覺情況下,受到具體邊界的影響。例如當我們說「國家如何對待國民」,這裡的國民經常是指「在特定邊界內有關係的人」。

(我印象裡的)Matters訴狀及其討論事項

Matters是有訴狀機制的。只要有人發起「訴狀」,並有10人附議(曾設定為5人與20人),就能對單數或複數的對象提出控訴。我在剛加入Matters不久,即注意當時的Matters判決是有延續性的,就如普通法,上一個判例可以成為下一個判例的依據,甚至無需訴狀,簡易裁示。

關於跑步,我的跑步習慣,以及新建立的標籤

入秋以後,天氣轉涼。「疫情將在夏日趨緩」的說辭言猶在耳,如今夏天來了也走了,一切似乎已被延長。延長的,還有隨著天氣轉涼的賴床時間,早晨的瑜伽已經不知被我略去多少天。延長的,還有晚上跑步前的熱身。熱身大概是運動裡最惹人厭的部分。它不是你心裡惦記著的「運動」本人,卻又不能不做。

我心中的Matties:跑步者、求知者和異見者的无法

趁著今天有連續好幾篇活動文,也想藉此談談對一位作者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活動文的用字):@无法 我和无法交集不算密切,至少不是每篇固定拍手的類型,在Matters以外更是毫無接觸(我估計他大概也會驚訝我在這個主題寫他),但要是許久不見无法的文章,也會想要搜尋名字,看看最近更新了什麼,錯過了哪些。

東南亞主權爭議:低調爭議的丹絨達督

最後一篇圍繞馬來西亞主權爭議的文章。之後會以印度尼西亞為中心,繼續撰寫東南亞主權爭議系列。馬來西亞和印尼在婆羅州上有2,067公里領土銜接,至今仍有4區約87.7公里屬於待解決的「邊界問題」(Outstanding Boundary Problem,OBP)。

東南亞主權爭議:西巴丹島和未解的海權爭議

經過數十年的無效談判後,馬來西亞和印尼在1998年將西巴丹島(Sipadan)和利吉丹島(Ligitan)將主權爭議帶上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2002年,ICJ將主權判予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