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論之名,還是自由之殤?

真正的民主社會,應有能力以公開的討論與嚴謹的司法程序應對挑戰,而非訴諸行政暴力。美國在冷戰時期面對蘇聯威脅,仍堅持言論自由的底線;歐洲在恐怖主義陰影下,也未輕易犧牲法治原則。台灣若因地緣壓力而放棄自由,豈非自廢武功,淪為其所反對的專制鏡像?沉默的惡果:今日不言,明日無救亞亞事件與恢復軍法,猶如同一權力擴張…

“學術妲己”與女權的假面——從南師404風波說起

女權的本質,應該是讓女性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用自己的能力去爭取應得的東西。可現在呢?有些人把女權扭曲成了“免試通行證”,好像只要你是女的,就該被特殊對待。這種心態,不僅沒幫女性贏得尊重,反而讓真正的努力者成了笑話。那些埋頭寫論文、做實驗的女學者,辛辛苦苦爬到高位,卻要被“學術妲己”這樣的標籤抹黑。這公平嗎?這平等嗎?

台灣街道無人行道:制度之過還是人性之殤?

有人說,台灣地小人多,老街舊巷天生狹窄,政府規劃跟不上,難以大刀闊斧修出人行道。這話不無道理,但細想之下,卻像在為更深的病灶找塊遮羞布。制度固然有它的局限,可再好的設計,若沒人珍惜,又有何用?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大雪漫漫回家路

伴隨著列車一次又一次的晚點,孩子仿佛越來越高興,吱吱喳喳的聲音仿佛因為這一次次的晚點播報而又變得更加興奮。小孩旁邊的大人則是滿臉愁容的看著時刻表的更新,隨著此起彼伏的微信鈴聲,大人們眉頭上的鎖越來越多。考慮的事情變多了,眉頭上的鎖自然也就多了,也許他們擔心他們的家人因為晚點而瞎擔...

想要成爲真正的自己

我們無法成爲這個世界的主角,更沒法成爲別人的主角,所以我們一定要成爲自己的主角。成爲自己的主角就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好好記錄自己的想法。爲什麽說寫日記很虛僞,因爲很多人的日記是寫給別人去看的,如果寫給自己看,就可以讓未來的你看到你現在是多麽的幼稚,從而對未來的決策會更加負責,我想這就是成長吧。

hello world

世界毀滅于hello world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