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J/ISTJ来回摇摆
當人生清單完成了,然後呢?
「我覺得如果我到了四十歲,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一切,比如買了房,有穩定的事業,不結婚、不生孩子,一年出國兩三次……那時候我可能會選擇結束生命。」那一年,小葉只有22歲。

為什麼我們最親密的人,最無法承受我們的真話?
他們說「我接受你最真實的樣子」,但當你真正說出心裡話,你才發現——有些關係能共享一件內褲,卻無法共享一句實話。這篇文章不是勸你坦誠,而是告訴你,這條路有多孤獨、多值得。

《被過度美化的合作: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協同?》
「合作就是成功關鍵」這句話你一定聽過。你甚至參與過無數場「協同會議」和「跨部門專案」。但你有沒有發現,越協同,越混亂;越開會,越沒人想負責?這篇文章不是要反對合作,而是要打破我們對合作的幻覺:它不是光榮的道德高度,而是一種需要被設計、被限制、甚至在必要時被拋棄的工具。

「溝通能解決一切」是我們被灌輸最深的幻覺
在無數會議紀要、企業培訓、TED演講中,我們被反複灌輸一個觀唸:“溝通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但現實是什麼?會議越多,問題越多;越“溝通”,誤會越深。我們被睏在“繼續溝通就能解決”的幻覺中,卻忘了問:溝通,到底有沒有用?

『旅行是身份投射 – Part 1』台湾的温柔投射与80/90后马来西亚华人的认同
本篇文章探讨80/90后马来西亚华人为何偏好台湾为旅行目的地,指出这不仅是旅游选择,更是文化认同的投射。成长于港台文化盛行年代,这一代人与台湾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连结,旅行台湾成为“实地认领”青春记忆与身份归属的行为。文章结合数据与代际对比,呈现台湾在这一代人心中独特的文化意义,也反映出时代更迭下认同地图的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