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只是體驗,當你都體驗過了,那又剩下什麼?

Feifei
·
·
IPFS
·

最近又開始,在生活中突然停下來,望著灰白的天色,心裡浮起一句話:「這樣的人生,究竟是為了什麼?」

不是因為遇上了什麼重大低潮,而是因為一切太平常、太重複了。每天上班下班,週末總是在滑手機、看劇、玩遊戲中度過,明知有更好的選擇,卻又缺乏動力。旅行去過了不少地方,友誼、愛情也有了,人生喜怒哀樂都經歷過了,也得到過、失去過。如果人生只是體驗,當你都體驗過了,那又剩下什麼?

人說人生要有意義,但「意義」是什麼?是成就、名聲、金錢,還是一種持續存在的價值感?如果不是為了生存,也不是為了某個大目標,那我們每天醒來、吃飯、工作、刷牙,究竟是為了什麼?

有人說,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有人說,是為了家人、為了愛。但這些回答,有時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習慣。就算有愛,有家庭,有責任,難道這些就足夠構成「人生的意義」嗎?還是,它們只是讓我們暫時不再提問的鎮靜劑?

當人不再渴望某種「未來會變得更好」的情境,而當下也沒有明確的痛苦,那種模糊的空虛便會浮現:不痛不癢,不悲不喜,一切都還可以,但你卻會問,「然後呢?」

或許,人生的意義從來就不是清楚的答案,而是我們一次又一次不甘於平凡的提問本身。那個站在落地窗前,看著灰白天空、突然出神的你,那個覺得日子雖然安穩卻沒滋味的你,也許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對生命提出質疑。不是控訴,也不是絕望,而是一種極其安靜、深沈、卻也真誠的思索。

在這樣的思索裡,我們不求解答,只想聽見一點回音。哪怕是來自內心深處,那一句輕輕的:「我還在問,代表我還在活。」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