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14)——300万人的噩梦:陈时飞与中国药监腐败黑幕

泽西说真相
·
·
IPFS

泽西

内容提要

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牵出一桩惊天疫苗腐败案。300万人因其违规审批和利益输送成为“人体试验品”,部分人甚至因此丧命。假药与无效药在中国社会中泛滥成灾,背后是药监腐败的系统性问题。本文剖析陈时飞案的内幕,并对比郑筱萸案,揭示药监系统贪腐的历史与现实,直指假药乱象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疫苗审批黑洞:陈时飞如何操纵人体试验?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一则通报,又炸了一次锅。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事件曝光后,微博热搜前10全被陈时飞疫苗回扣相关话题霸屏。

 与陈时飞同时落网的,还有2名省部级官员,5名药企高管,4名药监专家,冻结资产超过200亿。某省药监局局长被查时,保险柜里搜出黄金50公斤,翡翠原石12块,以及 27 本境外银行存折。

 有人说,陈时飞是新冠疫苗审批的“药界沙皇”,我看是故作惊悚之语,要知道,比起疫情三年,7.3万亿核酸检测惊天贪腐与损失,1500多亿的假疫苗的贪腐与损失,陈时飞只能算是一个小角色。他在疫苗采购中收受巨额回扣,将300万民众变成“人体试验品”,当然可恶可杀。有网民就愤怒地喊出,凶手必须偿命,建议恢复凌迟。但吊诡的是,在中国当下,为什么一再上演“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荒诞剧呢?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陈时飞的案子不值得关注,恰恰相反,这个案子很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牵涉到几百万人乃至几千万人健康与生命的安全。所以,在这里,我愿意把媒体上公布的陈时飞案子的一些细节再跟朋友们概述一下。

 陈时飞身为药监局副局长,一个副部级干部,他的妻子名下却拥有一家公司掌控着某类疫苗原料的供应,也就是将权力垄断转化为产品垄断,产品售价比市场高出了4倍。其侄女担任法人的生物公司,在疫苗未通过三期临床时,就获得紧急使用授权。某药企为获批向陈时飞行贿了2000 万元人民币,陈时飞则要求对方用比特币支付 。

 陈时飞手握药品审批权,以权换钱,没有底线,从抗癌药到儿童药全部沦陷。比如,某国产疫苗在陈时飞干预下跳过关键临床试验,上市后引发系统性副作用,导致300万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2023 年上海某社区接种该疫苗后,引致78人突发心肌炎死亡。官方数据认定,该疫苗实际有效率仅为32%,远低于官方宣传的 95%。

比如,陈时飞参股的生物公司用过期培养基生产狂犬疫苗,导致河南省某县2000余人接种后感染狂犬病毒 有个王姓患者指控说,“我女儿被狗咬后打了这种假疫苗,发病时像疯狗一样撕咬自己!”

 再比如,某进口靶向药在陈时飞“特批”下提前 3 年上市,价格是美国的5倍。一种抗癌药在美国售价每盒仅200 美元 ,经陈时飞“特批”后,在中国售价就飙升到每盒 1.8万元。有患者愤怒地说,“一盒药吃掉一套房的首付!”。陈时飞还要求国内药企必须购买其亲属公司的“无效专利”,某降压药因此成本暴涨了 30 倍, 从每盒8元涨到每盒 268 元。还有,陈时飞参股的药企用工业明胶生产儿童退烧药,导致500 名幼儿重金属中毒。调查组发现,该药批文竟是伪造专家签名获得的。

 郑筱萸与陈时飞:药监系统腐败的轮回

 其实,药监系统的腐败何止一个陈时飞。19年前,中国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的案子更是惊天动地,所以他最终被判处了死刑。那是因为郑筱萸在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多家药企谋取暴利,自己则非法收取巨额财物,于是审批了大量的药品,实际上就是卖出了大量的药品批文。2005年,郑筱萸一口气就审批了3294个中成药批文,2006年,他又审批了1755个药品批准文号‌‌。郑筱萸通过权钱交易,大肆收取贿赂,涉及金额高达650亿元人民币‌。

 郑筱萸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报道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郑筱萸任期内审批的新药数量异常庞大,甚至有传言一年内审批了10000多种新药,这一数量远超美国FDA八九十年的审批量‌。然而,这些审批中大部分是改包装、改规格的行政批复,真正有关新药的审批其实只有百余个‌。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他在2007年被执行死刑,罪名包括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

曾有人爆料说, 1998年至2012年之间出厂的药品,假药特别多,那是因为郑筱萸自1998年担任中国药监局局长起,就陆续违反药品审批程序,卖出了大量的药品批准文号,导致大量未经严格审查的药品流入市场。为什么2007年郑被抓后还会出现虚假药品呢?那是药品研发和生产,哪怕是不合格的也有个过程。所以,有人在网上建议,尽量不要使用这一时间段出厂的药品,直白地说,就是大多为假药。

假药泛滥成灾:药监腐败链条上的牺牲品

郑筱萸的行为当然严重损害了国家药品监管体系的公信力,危及公众用药安全,导致社会上有人对药品质量产生质疑。但质疑在中国是没有用的,况且质疑的人是极少的,一来是这种信息普通民众极少了解,二来即使了解的人也极少公开质疑,因为中国人的公民性极差,只要自己能避开药品陷阱就万事大吉了,再就是,即便极少数人有公民义务和情怀,公开说出来了,这样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官方封杀掉。所以,假药在中国是长期存在的。郑筱萸“假药周期“过后之后,又出现了今天陈时飞的“假药周期”,这是贪腐大案曝光后人们了解假药泛滥的冰山一角。

 最近几年来,随着“集采药”越来越占据医院用药和市场售药的主流,“无效药”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官方加大力度推动“集采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医保支付的负担,因为医保账户早就被疫情期间习近平的骚操作和特权阶层掏空了。所以,近年来,中国老百姓吃药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吃一种“安慰剂”,自己安慰自己。反正特权阶层用的都是进口药,他们是不用担心的,就像中国的食品安全已经堕落到,凡食品,皆不安全,但政府一直听之任之,因为特权阶层有特供,在中国,一旦特权阶层不受影响,则所有的灾难就会一直泛滥着,至于普通百姓因食品不安全受害甚至丧命,官方是无感的,也是不感兴趣的。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一个逐渐坏死的社会。

健康危机:假药与无效药如何蚕食中国百姓?

关于假药和“无效药”的多重危害,在这里,我想给诸位讲述我直接感知的一些事情。我有个朋友,因为慢性肝病和肾病,常年吃药,但常年治不好,每年花掉几万元的药费,但病情却越来越恶化,原来她所吃的药,可能不是假药就是无效药,不仅无效可能还含有有害成分,导致病情日益加重,再拖延下去的话,甚至危及生命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每年几次到上海最好的三甲医院检查,住院,使用一些进口药,现在病情明显好转,当然个人的花费也是不菲的。

我朋友的例子其实是千千万万中国普通百姓的真实写照,它再次说明,患者吃假药或无效药不仅花费一点没有减少,关键是与病无补,更为关键的是,它还会延误了病情的及时治疗,也就是病情的机会成本极高。但这样的灾难和悲剧每时每刻都在中国发生着上演着。

 回到前述的陈时飞案子,还有郑筱萸案子,应该说,他们的案子绝非一桩简单的贪腐案件,而是涉及300万人的健康与生命,甚至3000万人的健康与生命,乃至3亿人6亿人的健康与生命的案子。但愿这样的案情能警醒14亿中国人。假药不除,无效药不除,民无安宁,国无安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作者泽西,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供职于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20多年,曾撰写过近200万字的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现在干净世界平台和YouTube平台上创建自己的频道“泽西说真相”。主要讲述四大系列:中国问题报告系列,毛泽东的幽暗心理解析系列,时政新闻话题评论系列、泽西杂谈系列)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泽西说真相泽西,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居于纽约。曾在中国最大的财经传媒集团担任记者部主任、专刊主编等职,曾撰写近200多万字的财经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 “泽西说真相”,见YouTube平台和干净世界平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解码中国(19)——武汉“新病毒”来袭:数字专政的预演与陷阱

解码中国(17)——真假表演:习近平的“提振消费”与川普的“关税富国”

解码中国(18)——教育国际化的骗局与“政治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