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糕不冷
(本文寫於2020年12月,突然想起,是因為在不知不覺間,譚師傅口中的「4月」也快到了,而港澳依然未開關,那我就唯有重貼此文,然後再去找譚師傅買冷糕……)
天寒地凍,腦海裏翻起了好些與味覺有關的童年回憶,就如清記的炒栗子、強記的羊腩煲,等等等等。然而,在「隔離」二字當前,地道美食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同義詞。好友知我想家,特意介紹了一家賣冷糕的小舖,著我有時間要去試試。
冷糕這名字予人感覺冰冷,但其讀音不是寒冷的「冷」,而是打「冷」的冷——是的,與打冷一樣,冷糕來自潮州,是傳統的潮州小食。好友之所以會著我去吃冷糕,是因為某次閒聊時,講起澳門吳廷記的冷糕,而在得知這家在香港的小舖前,我們一直都以為這冷糕只能在澳門吃到,難得遇見,自然要去「朝聖」。但說來慚愧,其實我從未吃過吳廷記出品的冷糕。一來是因為它的供應期短。每年只在秋冬季節出售,而且每日只售三小時,所以好幾次前去一試時,都無緣吃到;二來是因為懶。澳門街不大,但以前總覺得:反正有時間,下次再去啦,推來推去,就變了「下次下次,下次大概可以」,但誰會料到,所有平常事,都可以變得不正常。於是,我懷著對所有「地道美食」的掛念,看準小舖的營業時間,動身前往。
到達朋友提供的地址後,只見一位叔叔在低頭製作冷糕,看起來有點冷酷的他見我走近,沒有多說話,只把視線集中在他手上的那底冷糕中。
「唔該一份冷糕。」我說。
他只應了一聲好,然後繼續弄冷糕,我再補上一句:「可以影相嗎?」他又以一句「可以」回應;語氣平淡,也感覺不到甚麼情緒,只是看著他專注倒蛋漿、拌花生芝麻砂糖的樣子,根本就是匠人。
「係咪要影相呀?」我的冷糕成形後,他停下手來,道了這話。我拿起電話不停影,而看他的淡定,估計是不少「朝聖者」都會有此舉動,見怪不怪。
脫模、加花生芝麻砂糖、入紙袋。從他手上接過冷糕後,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到最後,我索性舉起紙袋,把袋中剩下的花生和芝麻統統掃入口,滿足不已。
「謝謝你。」吃過冷糕後,我向叔叔致謝;面對我這個突如其來的道謝,他愣住了。
「回不了澳門,朋友介紹你這裏,所以過來了。」我自報家門。
「哦,澳門,我知道吳廷記有賣呀,但,對,回不去。」他回應了,句子比我說的還要長。
「對,本來以為今個冬天能吃到。」
「他們好像賣到四月的,還有時間呀,可以的。」他繼續說。
我沒有回話,只是點了點頭,因為我對明年四月能回家這事,仍感不樂觀。
「家人都在澳門?你一個人在香港,不容易啊,要加油!」正當我打算轉身離去時,叔叔為我送來了這句打氣的說話。我低頭,連聲說了多句謝謝:感謝他堅持造冷糕,把傳統守住;也感謝他的打氣。
天黑了,風起了,但這件冷糕,不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