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遺憾的故事〈契〉

cassandrat1009
·
·
IPFS
·
論敏感焦慮與猜忌是如何摧毀關係

我想訴說的故事,如今雖已收束在記憶深處,然而回憶卻猶如靜水下的游魚,總在不經意間甩起波瀾,讓我在經年後仍感受著這場餘波。

這是一個有關遺憾與懊悔的故事。

那年臨近驚蟄,我落在海的彼端,即將開始近一年的遊學歷程。

語言學校是個有趣的地方,那裡的友誼瀰漫著一股疏鬆的氛圍,同窗幾星期一換,往來皆過客,因此誰也不會真的把誰放在心上。

我是個極度敏感的I人,不擅長也不喜結交朋友,但這種看不見的未來氛圍令我感安心。

因此我不介意,嘗試不同以往的社交模式,當某些試探拋來時,我沒有拒絕,從此就有了自己的小團體。

約莫兩星期後,團內的某個小夥伴,興奮的向我們分享,自己在街邊遇見兩個社交小達人,也剛好在這間學校就讀,休息時間大家可以相互認識一下。

課間休息如約而至,那兩人出現在門邊,其中一個女孩個頭嬌小,臉上畫著嚴謹的妝,身上是精心搭配的服飾。

此時像隻興奮而快樂的小動物,正和小夥伴嘰嘰喳喳地說著話。

相較起來,站在邊上的她卻略顯安靜,她個子很高,像個酷酷的大姊姊,那是我對她最初的印象。

而彼時的大家,都還只是群體裡一抹模糊的剪影。

與她第一次的正式交流,應是在某台公車上,記憶裡許多細節已然模糊,我只記得途程很遠,我們有一把時光需要消磨。

認識的人總說我擅長傾聽,也確實如此,我喜歡故事,也喜歡聽不同的成長經歷,是如何形塑出人們。

一場談話能透露出的,其實遠比想像的多,我慣於去提取話語中的細節,分辨用詞中潛藏的性格,藉此逐步分析、推演,進而去建構出對一個人的理解。

鑑於多年來的習慣,凝神細聽已經內化成我的本能,這是我在社交中提供完善服務的一環。

我知道應在何時點頭,何時需要把沉默留給對方,更知道該在何時遞上溫和的理解。

忘了是誰先開的話題,我們在閒談間交換了彼此的背景,有時候她會突然問我一些,奇怪但令人發笑的問題。

日後還有過幾次這樣的談話,從故事的片段中,我知道了這是一個不容易的孩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