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陶樂思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散談我的自由哲學

陶樂思
·
·

前言: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

之前發表了閱讀《普通人的財富自由之道》的心得,有市民前來留言談及自由。這令我想到把這幾年來與自由有關,而我自己卻如鯁在喉的話,嘗試有條理地寫出來。

自由好像空氣,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需求。當擁有自由時並不覺得它重要。更有人為了利益、權勢、地位,不惜出賣它。但當沒有自由之後,人就真的GG了。不是我說得誇張。自由保障了人的能動性。試想,倘若你居住的地方鬧飢荒。你很自然會遷到其他地方以逃荒。但倘若剛巧你的流動自由被剝奪的話。即是說你即使待在那個鬧飢荒的地方會餓死,也不被准許逃荒,那不是只能等死嗎?既然自由這麼重要,但另方面,它卻會被其他人因私利而剝奪。我們應該如何捍衛自由呢?本文會分享我所觀察到的捍衛自由的有效方式;捍衛自由需要的人格特質,以及如何裝備自己以訓練出這樣的特質。

捍衛自由的不二法門就是行駛它

想到捍衛自由,很多人腦海中可能立即就會跳出遊行示威,高喊自由的畫面。其實捍衛自由的方法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不是激烈對抗的性質。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的最細微處,採取捍衛自己以致他人自由的行動。這怎麼說呢?因為捍衛自由的基石就是行駛它。

有些人脫離體制成為自由工作者/獨立創業者。他們正在捍衛自己的自由。若這些人進一步幫助更多人成為自由工作者/獨立創業者,他們捍衛自己自由的同時,也幫助更多人捍衛自由。有些人到世界各地旅居,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面貌。他們自己行駛了到處流動的自由。同時,他們透過文字和影音作品分享見聞和旅行經驗,使更多人的視野得以擴闊,並且得到啟發。這些都是在幫助更多人捍衛自由。

你可能會說,我沒能力成為自由工作者或旅居族,那麼我豈不是無力捍衛自由了?每個人有自己的背景、資源和能力。退一萬步說,在日常生活中採取行公義、好憐憫的微小行動。做對的事情。甚至只是拒絕說謊,或者對人人都如是說的事情保持疑問,拒絕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這些都是捍衛自由的有效行動。當大多數人都在行駛自由,我們身處的環境也會產生質變。

我非常敬佩《斜槓青年》作者Susan KUANG,她是把斜槓概念帶進中國大陸的第一人。還有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數位遊民,透過旅居各省各地,並已文字和影音作品述說居住地人們的故事,表達人民關懷。他們都是可敬的自由捍衛者。

有效行駛自由的人格特質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反問:那有這麼簡單?我沒錢沒地位,那有能力捍衛自由呢?誠然自由並非免費。捍衛自由確實需要一些條件。但絕不是要很有錢有地位。我所觀察到的條件是智慧、勇氣和善心三個人性特質。

智慧使我們有能力看清事情的本質。本質一旦看清,就更能選對道路,做對事情。不會被失敗主義蒙蔽和恐嚇到。智慧需要知識作為養分才會日漸增長。這也是我開設頻道分享閱讀心得的原因。

心中有勇氣,我們便不怕選擇看似艱難的道路。我們也不會畏懼挑戰與失敗。很多時我們不加思索地隨波逐流,其實只是因為這樣看起來比較安全。欠缺了嘗試的勇氣,承擔責任的勇氣,我們就會傾向放棄自由換取安逸。這與行駛自由顯然是背道而馳的。

有善心的人不會只看見自己的福祉,也會看見別人的福祉。其實自己與別人的福祉互相依存。別人家的孩子遭到欺凌,你覺得與自己無關而選擇忽視。他日輪到你的孩子遭到欺凌,別人也會選擇忽視。你喜歡這樣的社會嗎?一個自由的環境,需要有智慧和勇氣行駛自由的人夠多才會形成。因此,幫助他人捍衛自由與捍衛自己的自由同樣重要。

結語:培養自由體質需要自覺與自問

自由與倚賴互斥。因此,我們需要先問自己:我能減少對金錢的倚賴嗎?在日常生活中,我能減少對他人的倚賴嗎?面臨人生規劃和抉擇時,我能不倚賴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嗎?在謀生方面,我能盡量減少對體制(包括大公司、大機構)的倚賴嗎?面對艱難和阻滯時,我能怎樣做來保持自己的能動性呢?

誠然,行駛自由、捍衛自由從來都不容易。無論我們活在怎樣的社會。要有效行駛自由,我們就要僅僅抓住智慧、勇氣和善心三大法寶。我希望透過文字和影音創作,為幫助更多人練成自由體質出一分力。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