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七日書

Angela Chen
·
(修改过)
·
IPFS
·
我的靈感主要來源,只剩自己的過去及現在。

一、性別與文章風格的認知謬誤

7月11日晚上,因為忙著備餐及用餐,很晚才加入七日書線上聊天會。很開心最後還是聽到 @黃慶繁@Lola 的分享,收穫頗多。令我訝異的是黃慶繁是女生,@译师姐 是男生,因此,千萬別用筆名或文章內容辨識作者的性別。此外,@映昕 說七日書的作者男女比例約為3比7,這比例超出大多數與會者的預測(多數人猜1比9)。

這比例令我有些意外的原因是,在台灣,無論在社大上課、參加讀書會或聽演講、參加志工或走讀、甚至出國旅行等等,約九成是女性,如見到男性也多是應太太要求或舉家一起出門。也許我的樣本太小,但,每當與女性同事或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禁高呼,男生都跑哪去?!

男性朋友也許長年在外東奔西跑,放假或退休後,只想放懶待在家裡看電視、滑手機或玩電競,要不就是從事體能活動,如跑馬、騎單車、登山健行或重訓等等。男性朋友也可能對靜態的藝文活動較不熱衷或不感興趣,加之情感內斂,不易向旁人提及自己的情感世界或家居生活。

因此,我常先入為主地認為男性作者主要撰寫科技或時事等知識性或實務性的文章,而女性作者則大多撰寫親情、友情與愛情等情感性或生活性的文章。因此,當映昕提到七日書男女作者比例時,有些打破我對男性寫作領域的迷思。

二、七日書活動報名人數及完成率

七日書活動第一期有122人報名,如期完成者為67人(完成率55%);第二期有139人報名,如期完成者為72人(完成率52%);第三期有131人報名,如期完成者為57人(完成率44%)。

由以上數據可知,報名參加活動者維持在130人上下,但,如期完成的比例則有降低的趨勢,由第一期的超過半數完成,降到第三期不到半數。不知是否因為主題困難度較高或酷熱的夏日讓人困難撐滿七天。

由於未留下前兩期的統計數據,不知這三期均大滿貫者有多少人。此外,由名單可知,第三期仍帶進頗多新人,期望這些優質作者能停留在Matters且持續撰寫。

三、書寫七日書的感想

之前已參與兩期七日書,深感第一期被自由書寫綑綁,備感壓力。第二期則拋開自由書寫的枷鎖,僅要求自己每天有固定的書寫時段,期依規定完成。第三期則拋開所有限制,不強求符合題意,也不再給自己大滿貫的要求。

綜觀三期的書寫,粗淺的感想如下:

第一,壓力的確會促成產出,但也會影響品質,這可以適用在任何社會情境,也適用於寫作。隨著到了第三期,我越來越能放開這些限制,不再給自己壓力,也越能暢所欲言,越能精準地反映我欲表達的情感。

第二,這三期的主題,大都已被書寫在我過去的文章中,因此,如何練就不老調重彈,學習重新包裝,是此次最大的收穫。我發現,如可放下預設立場及包袱,不偏執於維持特定形象,才能灌注老故事新生命。

第三,閱讀其他作者的文章或讀者的回饋是啟發靈感的來源之一。第一期,我汲汲於提早交卷,希望它不會成為我當天的牽絆,隨著第二、三期我越來越晚寫,也越能由閱讀其他作者的文章中獲得啟發,加之讀者對文章的回饋或提問,更能引發撰寫其他文章的靈感。

四、為何寫作及欲透過寫作成達到的目標

早年沒有太多的娛樂,閱讀是多數人的癖好,當越讀越多、越讀越廣,越讀越有興趣,就越想練筆寫文章。應付學校的週記或作文課,曾令我對寫作的興趣盡失,但與朋友或筆友的通信或之後的臉書或部落格寫作,又重拾我對書寫的興趣。

寫作只是我的興趣之一,我未曾想過參加文學獎,未曾想過出書,也未曾想過成為作家(也許小時候曾想過)。我對寫作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有想寫就寫,想寫甚麼就能寫出甚麼的能力與自由,無論是文字、心境或環境。此外,也期望藉由書寫,記錄生命中的片段,為自己留下前進或停頓的足跡,並與過去的我和解。

就樣畫畫一樣,我並非因為想辦畫展或想成為畫家而學畫,純然怡情悅性罷了。

五、如何探索寫作主題及曾遇到的困難

初始在平台寫作,曾思考過該書寫情感導向或專業導向的文章,前者需取材於我的生活經驗,後者則需結合我的實務與專長。前者是既有且私密的,得掏心剖肺,後者則是既知且學理的,得搜集及挖掘實務與案例。

既然定調寫作為興趣,而非謀生工具,因此放下後者,讓自己說話。有想法就寫,有喜歡的主題(徵文活動)就寫,有有趣或有啟示的生活經驗就寫,有事發生欲分享寫就寫。環顧四週,生活處處是文章,可寫的主題唾手可得。

因此,除生性懶散,我並無尋求主題的困境,也許是因為老而不死,臉皮又厚,話又臭又長,才能堆積許多可說嘴的素材吧!

年輕時,我曾陷入文章中得穿插幾句古文詩詞或巨擘名言的偏誤,常覺自己文字粗俗,文學底蘊薄弱,內容也缺乏涵養。慶幸自己終能跳脫這種不切實際的追求,平平實實地表現自己,不至於陷入東施效顰的窘狀。

六、寫作靈感的來源

我沒有受過文學或寫作訓練,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思,我手寫我觀、我手寫我行。我相信大量閱讀、與人交流、生活經驗或歲月歷練都是寫作的養分,也是養成寫作靈感的主要來源。閱讀、交流與歷練也許當下不足以成為氣候,但持續書寫,假以時日,佳作一定可已湧現。

我的文學素養仍建立在二十歲之前,因為之後,半工半讀的我並無餘裕閱讀及書寫。擔任教職後,以授課及研究為生,以撰寫學術論文為主,雖可強化邏輯,但對文學寫作的阻力大於助力。此外,我極少關注時事或社會案件,也不喜以他人故事作為寫作素材。

因此,我的靈感主要來源,只剩自己的過去及現在。

「分享」一直是啟動我寫作的動機,如果孤芳自賞,就無法更上一層樓。「觀察」是我編織故事的心法,有開放的心及銳利的觸角,就會看見別人無法看見的風景。而,興趣加持,不輕言放棄,則是我至今仍持續不輟地走在寫作這條路上的主要原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Angela ChenAn old fashioned lady with no brai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與父親的最後一頓飯

入厝派對

這一定是真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