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圖片搜尋的DIKW聚焦法
一、先談網路搜尋工具包:「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Tab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Pinterest Save Button」
網路搜尋已是必要技
因為這幾年在圖文資料之閱讀與蒐集的類型比例上,數位版已遠遠超過實體。已逐漸蒐集不少資料,並且累積建檔,隨時用,隨手用。「隨取可得」正是數位資料的基本優勢,個人也很傾心此項好處,畢竟以前曾下過製作「讀書資料卡」的苦功夫,功力仍在,但用途/用法都不同了。
在整理資料時,也發現自己在幾篇文章中都曾提過onetab 或/與 evernote用途。
沒想私藏,在最近幾次博物館學研究所的演講中,就將目前收藏累積的網誌透過簡報分享給學員。使用是常用來收集網頁的Onetab,利用其Shared Tabs功能將80多篇網誌收整成一頁Onetab的「Tabs 列表」(截自2018.12.10),再以QRCode格式建立便捷的連結方式。一個tab就連著一篇網誌 。
引述自:施登騰( 2018.12.24).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鑑藏觀」與「數位AR實境策展」.
前天在臉書看到邱誌勇教授分享推薦的品質好文~交大建築所凌天教授(2019)所寫的【尺度】,雖在點擊連結後草草瀏覽,卻已頗喜歡其中的觀點與論理,遂按了讚,就透過evernote web clipper蒐藏到雲端筆記本。
引述自:施登騰(2019.4.9). 博物館科技/數位轉譯系列:談展示設計的尺度.
文中的「onetab」是Chrome 瀏覽器的擴充功能,可以把分頁搜尋開啟的其他頁面連結都整合成一頁連結列表,很實用,特別是許多都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常在Chrome搜尋/閱讀資料時,常常看到有興趣的連結,就點選閱讀,一轉眼以開啟了10多個分頁,也從一個主題換到另個。
而evernote則是一款雲端筆記本軟體,電腦與行動版都有,非常適合數位閱讀中毒者。這軟體因為可自設筆記本(軟體內即稱為:Notebook)去儲存所搜集的筆記(軟體內每份資料都稱為:Note),所以能將資料給組織化,有系統地使用。
而本節標題所說的:網路搜尋工具包:「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Tab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Pinterest Save Button」,就曾在網誌:№79 【從門道看「克林姆光影展」~談Culturespaces的AMIEX策展】(施登騰, 2018.11.9)介紹過。但因為很適合在正式進入本文主題:「圖片搜尋的DIKW聚焦法」,所以,就先介紹如下:
網路搜尋工具包:「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Tab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Pinterest Save Button」
OneTab很重要,因為它是讓Chrome更為方便實用的擴充小工具( extensions),對個人這種重度Chrome使用者來說,好好保存歸類所查找到的網頁資料是重要功課。特別是Chrome可支援用Tab(標籤)方式在同時開啟無限制的分頁,所以在查找網站資料時,可以用右鍵點擊所需資料,開啟新分頁進一步或等候閱讀 ;或者同時用開啟新分頁,在同一個Chrome視窗中查找不同筆資料。 所以,常常一不小心,就像下圖,會讓Chrome有一堆分頁等待確認與閱讀。
這功能當然不是Chrome的原創設計,但能看到出現在習慣使用的Chrome上就覺得很方便。個人是在2011年開始使用Chrome的,因為覺得IE不好用,2011年1月也是Chrome WebStore初登場,開放許多Chrome專屬實用程式下載的時候。記得當時有個日本Chrome廣告做得很有創意,讓人感覺這個瀏覽輔助功能真的好用。特別找出來,推介大家看看這個廣告。
而微軟IE也一直沒有長進,如果不是以前為了登入學校網站處理公務,才不會想用它;既然現在處理公務不需登入,那就更不會用它。但IE也是很具有勵志效果的。
因為教與學的需求,也因為是個資料控。所以,個人在使用Chrome時必備「網路資源搜尋組合工具包」。這工具包是「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Tab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Pinterest Save Button」(如圖)的組合。只要上過個人的電腦課,大部分都會聽過使用經驗與方法的分享,上課分享的目的是在於為小朋友們省錢。
省什麼錢呢?省購買精美圖錄的錢。常有書商到學校賣書,都不便宜,特別是圖錄,但每本都印刷精美。偏偏設計類科學生很需要這些參考書籍,肯買的,也都是很用心經營自己的學生。沒有鼓勵不要買,但鼓勵兼有實體書跟網路資源,也鼓勵想辦法掌握更多圖像資源。
這「網路資源搜尋組合工具包」是為了處理下面幾項需求:網頁連結、網頁分類、網頁主題組合、網頁截圖、網頁輸出(圖像檔、圖文檔)、圖像存檔、圖像分類等。
- Evernote Web Clipper :
- 需登入【evernote】,可直接與實用的雲端筆記本【evernote】 App連動,分有截選文件(Article)、簡潔文件(Simplified Article)、全網頁(Full Page)、截圖(Screenshot)等功能,直接能儲存到【evernote】進行雲端儲存與分享等資料整理。
- 此擴充功能可協助:網頁連結、網頁分類、網頁主題組合、網頁截圖、網頁輸出等功能。
- OneTab:
- 當開啟同一主題的多個分頁/標籤後,就會特別使用此功能,當多個分頁標籤的網頁連結集中到一個分頁,這就是OneTab的核心功能。個人很建議務必為該Tab命名,以方便管理。如果要分享,也只需點擊「share as web page」功能。
- 此擴充功能可協助:網頁連結、網頁分類、網頁主題組合。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 這擴充功能可以將全網頁存成pdf檔或圖檔格式,這裡所說的全網頁是自網頁頭能向下拖曳瀏覽的頁面,就像上面/右邊看到的以「disney, character, design」等關鍵字所查找到的迪士尼經典角色設計稿資源。
- 此擴充功能可協助:網頁截圖、網頁輸出(圖像檔、圖文檔)、圖像存檔。
- Pinterest Save Button:
- 這擴充功能需登入【Pinterest】,可直接與實用的雲端圖卡筆記本【Pinterest】 連動。【Pinterest】是個人上課介紹如何省下購買精美圖錄的錢,又擁有大批精美圖片的必備網路工具(請務必使用)。就像之前分享的№59 【談數位群策群力~寫在Social Tagging觀察與應用之前】一文中所介紹的「Tagging標籤」功能,【Pinterest】分享的是世界各地的網友依據個人所設定的「主題版(Board)」將所找到的網頁圖片/及其網頁整理分類的成果,而且【Pinterest】網友所分享的資源是既專業又多元。
如果看了以上的介紹後,有興趣使用的話,建議搭配著運用,沒有App是可以或應該處理所有事務的。但如果一定要有主次專用之別或不得不的偏好時,以目前個人使用習慣來說,只是不需分享共用的「網頁資源/資料」,都會是在Evernote上,Google Drive確實是主要的雲端檔案分享與儲存用途,但對於「網頁資料」整理來說,它就不是很合用了。
二、DIKW聚焦法
DIKW層級(DIKW Hierarchy/Pyramid) 說明
DIKW層級(DIKW Hierarchy/Pyramid)指從的是Data資料, Information資訊, Knowledge知識, Wisdom智慧等4字的簡稱。談的是從龐雜「資料」去系統化地聚焦資料間的關係以判斷出相關/實用「資訊」,再由「資訊」去串連/編寫/組織成具有主題與結構的「知識」,再次第由知識受眾累積/吸收/內化/運用成自己的「知識」與「智慧」。
目前在「資料科學information science」與「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領域都引用DIKW層級概念。目前普遍認為最早提出此概念的是Russell Ackoff 在擔任國際土木安全與風險研討會(ISGSR)主席的一篇講稿,此講稿後來編印於【應用系統分析期刊】上發表時,就是以“From Data to Wisdom” Ackoff (1989)為題。(Sharma, N., 2008)
會特別介紹此DIKW層級的概念,主要是因為透過結構性的概念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透過這樣的「DIKW聚焦法」去找到適合的資料。因為目前網路上可得的資料是遠超過需求的,不做適當的爬梳與整理,所搜集的資料與垃圾資料無異。此外,也是為有效節省時間,就像科技業界常提的「90-10法則」(雖然原本這規則是指美國政府監管營利性高等教育機構的相關規定,限制從政府補助援助來源只能佔90%;必須還有10%的其他來源。),也就是10%的最後工作要花90%的時間,對於設計/美術/藝術創作者來說,更是如此。也因此,透過數位資料去累積、整理大量的參考資料,絕對有其必要。
買圖錄是一途,卻都很貴,很可感地總看到許多同學願意花錢買;到圖書館借閱圖錄也是方法,但都很少,很可惜地看到許多圖錄都還在圖書館架上。但要能隨時用、隨手拿,數位圖文資料就是很好的資源。印刷出版圖錄都不能讓讀者在組織編排了,但透過evernote, pinterest, onetab等網路搜尋包的實用工具,這些龐雜的數位資料可以重新被編排歸類等候使用。
DIKW層級(DIKW Hierarchy/Pyramid) 相關研究
DIKW層級已在許多資訊知識領域被使用,像是應用在實驗評估工作流程,就變成「資料/實驗與實驗搜集、資訊/檢測、知識/統計分析、智慧/論文成果」(Ferro, N., & Silvello, G., 2014)。
當然,也確實有其他的討論認為DIKW模式雖然使資料、資訊、知識、智慧有明確的層級結構,然而實際上是在許多事實尚不具有意義與結構時,人類的認識連簡單的事實都看不到的,除非有人以知識創造了這些事實的理解途徑與內容,否則事實一點都不簡單,也無法被直接認知。這個概念也使所謂的DIKW層級,變成了WKID結構,因為學者認為唯有知識意義與結構確立後,才會有用以表示資訊的資料。(Tuomi, I., 1999)
當然,要正確認識和應用DIKW層級是必要的,以免這模式只能是「空中樓閣」不具實用效益。然後,畢竟DIKW層級在知識管理界已被廣泛接受,因此這此援引Schumaker, R. P. (2011)對DIKW層級相關論文的整理:
DIKW層級已在知識管理界被認同可作為表示「所識what we know」、「所視 what we see」為不同層次的模式(Cleveland,1982; Zeleny,1987)。隨著連續性層級透過結構層次去溯源與延伸,此模型提供了對周圍環境更有組織性的認識(Carlisle,2006),且可以在結構組織中的資料、資訊、知識乃至智慧的連續層級中找到意義(Chen,2001)。摘錄自:Schumaker, R. P. (2011)
二、以DIKW為聚焦法,以Pinsterest為搜尋技
視覺資料蒐集技術的必要性
個人如果要找優質參考影片,會用Vimeo而不是Youtube;若要找專業且精美圖片,會用Pinterest而不是 Google Images 。
下面的組圖就是以「disney, character, design」等關鍵字在Google Image 取Pinterest去查找迪士尼經典角色設計稿之圖片資源時,兩個平台在搜尋列下方提供進階搜尋的「關鍵字按鈕」列的截圖。這原本是在Pinterest平台提供的進階功能,Google Images搜尋器介面後來有提供此模仿Pinterest推薦「關鍵字」的實用功能服務。
Pinterest提供電腦與行動App版本,就可以在線上平台與手機App上搜尋、下載、儲存所找到的圖片。就像evernote提供筆記本(功能類似檔案夾)取儲存整理所搜集的筆記(也就是相關頁面、檔案),Pinterest也提供「主題版Board」進行的圖片收藏與分類,儲存的動作就是圖釘Pin。
幾天前,在個人發表的Connoisseur 系列/數位轉譯系列:Google Arts and Culture內容策展~【Beyond Decoration/釉上彩工藝】一文中,特別提到該篇的實驗是逆向地先從圖像資料收集開始,然後組織資訊與知識內容後,完成該篇文章。
該部分內文是這樣寫的:
因此,就在過去多篇「撰文先、找圖後」的寫作經驗,以及發現有多段文字尚不符「圖文交相詮釋」的標準下,本篇改以「找圖先、撰文後」的逆向寫作方式,並且「以圖帶文」,透過更為圖像視覺化的形式,將「overglaze decoration/釉上彩」這個重要的瓷器裝飾技術,透過一種「圖文展」的策展格式將資訊與知識重點給展示出來。
此篇的實施步驟與重點如下:
關鍵字與關鍵字組合: 以英文關鍵字為主,優先字:「overglaze/釉上彩」,此以朝代搭配,特別是「Ming Dynasty/明代」、「Qing Dynasty/清代」,以及明清皇帝,像是「Xuande Reign /宣德朝」、「 Chenghua Reign /成化朝」、「 Wanli Reign /萬曆朝」、「 Yongzheng Reign /雍正朝」、「Qianlong Reign/乾隆朝」等。然後再以另一重要關鍵字「enamel/琺瑯彩 」/「overglaze enamel」,搭配朝代與皇帝。以及「famille rose enamel/粉彩」,搭配朝代與皇帝;還有「doucai/鬥彩」,搭配朝代與皇帝。
選汰標準器與精品:在找到相關的典藏品圖像後,就依個人專業選汰出標準器與精品,這不男,如何依據主題編排展示說明順序比較難。為作為個人與有興趣者的中國陶瓷工藝賞析的參考資料,網址就必須標註清楚好,細部圖片也要依據特徵重點去截圖,並且編排到文章中。
閱讀博物館文物說明,延伸補充圖像:此類釉上彩瓷因為裝飾性強,工藝技術高,所以有不少博物館收藏。特別是:Freer and Sackler Galleries、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 York, Asia Society等知名博物館的標準器與精品最多,也有清楚的說明。因此也會根據文物內容與工藝技術說明需求,進一步介紹「高溫釉」、「鉛釉」、「三彩」、「釉上三彩」等等圖文,以充實主題~「釉上彩」 之展示內容。
近來在課堂都會透過簡單的結構圖(如下圖)讓學生進入教學狀態。幾個原因:
互動系是以遊戲與動畫為核心技術,產業人才目標與數位技術培育的重點在於「互動廣告」、「展示科技」的數位科技應用。掌握技術後,如何用?才是重點。
之前寫過「數位科技系列:技與藝之別~也談一源多用」、「博物館科技系列:【在展場巧用ARt】2D篇」兩篇,特別寫來討論與分享「掌握『技』而不伇於『技』」的觀念,前因就是看不慣一些「學術/技術業者」在半天/全天的國高中教師研習班用unity(遊戲引擎)+Vuforia(AR外掛)教AR製作,只教會做很初階的圖片辨識(image marker)AR,然後喜吱吱發布分享。有趣的是,前天就有學生分享他的特殊經驗。因為某緣故,他得參加了一個教師數位科技研習班。當該班的專業講師用unity教學「成功封阻」老師們對製作AR興致,講師也「登頂」數位專業的崇高地位時,我們學生用課堂所的Lens Studio製作AR自己玩時,學員紛紛過來討教。誠心不解,在數位技術的研習上,紮實的學習、實用的技術確實是重點,非常建議要透過更多課程培養這類「技術者」們。但在這種全天數位科技體驗工作坊連學會unity基本使用都不夠,怎有機會教授連講師不會,學員更不會所謂的AR之創意應用與功能實用。難怪從國高中開始,所謂的程式素養、科技應用都是師生的重大負擔與高牆,甚至影響到數位科技在不同領域的「合理」應用。實在不太期待,那些參加工作坊的老師回學校後如何分享與引導學生在AR技術方面的創意應用??
而每次在課堂以圖示去引導了解學習內容與核心概念也是因為目前的學生都是視覺思考動物,更是經常掛在線上的。也因此「線上+視覺+知識+技術」就成為透過學生習用形式進行必要教學與觀念引導的重要組合結構。也是當今數位技必要的「視覺資料搜蒐集技術」。
DIKW+Pinterest核心技術
前面提到「DIKW層級已在知識管理界被認同可作為表示『所識what we know』、『所視 what we see』為不同層次的模式(Cleveland,1982; Zeleny,1987)」,「視」、「示」、「識」本來就是不同層次,即使在網路上看到很多精美圖片資料,如果沒有透過主題、功能、需求去搜集與整理,那也不過是在浩瀚豐富的數位資料世界中來了又去。
也因此已在自己教授的幾個班級透過onetab、evernote、Pinterest等數位應用去建立「個人資料庫」的實用教學。本文則聚焦Pinterest的使用,因為此平台所提供大量個圖像資料、延伸連結、平台功能,都使得Pinterest能對於設計、文創、藝術相關科系師生提供很便利使用環境。
前面說過「從龐雜『資料 Data』去系統化地聚焦資料間的關係以判斷出相關/實用『資訊 Information』,再由『資訊 Information』去串連/編寫/組織成具有主題與結構的『知識』,再次第由知識受眾累積/吸收/內化/運用成自己的『知識』與『智慧』。」也因此在引導學生使用Pinterest時,會透過簡單的關鍵字,然後次第完成主題搜尋。
此外,Pinterest具有「主題版Board」、「收錄 Pin」、「關鍵字按鈕列 Suggestion Btn」、「分享 share」、「共編 Invite」等功能,因此完成一個豐富的「主題版Board」其實就等於搜集的個人實用的「圖錄 catalog/插畫粗illstration book/圖像庫 image database」,等於省下幾百上千元。
接著就透過學生最有興趣的「角色設計」圖片資料搜集,具體示範如下:
- Data:「animation character」這樣的組合就能搜尋出卡通、動畫相關角色的圖片資料。但因為尚未有特定主題聚焦,圖片間也就看不出其間的關係連結。
- Information: 「artworks、character sheet、drawing tutorial」等進階的搜尋關鍵字來自Pinterest所提供的「關鍵字按鈕列 Suggestion Btn」,也在於檢閱「animation character」搜尋結果後的興趣與需求取向。所以此階段會建議透過多組關鍵去進行進一步的搜尋,例如「animation character+artworks」、「animation character+sheet」、「animation character+drawing tutorial」。
- Knowledge:「facial expression、pose、gesture、hands」等關鍵字會讓「animation character」提供「facial expression臉部表情」、「pose姿勢」、「gesture動作姿態」、「hands手部繪製」等更具有主題性內容的圖片搜尋結果。如果在瀏覽後,對於特定主題有興趣,例如「disney snowwhite、training dragons、marvel」,更會更為聚焦且實用。這樣的搜尋結果即符合「『資訊 Information』去串連/編寫/組織成具有主題與結構的『知識』」的標準。
- Wisdom:不待說,至此階段的成品就是具有主題、需求、功能的「主題版Board」,這樣的圖像資料不僅對於個人具有實用價值,也可以在團隊創作時提供共同討論的基礎。
以下就將此以「animation character」開啟的DIKW+Pinterest核心技術之查詢成果,透過組圖分享如下,各位也可以看到龐雜的圖片資料漸成系統的過程:
當然,Pinterest本來就是個人常用的數位工具,圖像資訊也是寫作與研究的重要來源,為實用、為創意,與產業與實務不能脫軌。Pinterest對個人來說,也是一個展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下面的組圖就不多說明,主題就是「museum exhibit design」的DIKW+ Pinterest實踐,並且也已整理成主題板,甚至已經在研究與寫作中展現效果。
參考資料:
Ackoff, R. L. (1989). From data to wisdom. Journal of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16(1), 3–9.
Cleveland, H. (1982). Information as a resource. Futurist, 16(6), 34–39.
Chen, H. (2001).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 text mining perspective. Knowledge Computing Corporation.
Ferro, N., & Silvello, G. (2014). Making it easier to discover, re-use and understand search engine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data. ERCIM News, 96, 26–27.
Schumaker, R. P. (2011). From data to wisdom: the progression of computational learning in text min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IIMA, 11(1), 4.
Sharma, N. (2008). The Origin of the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DIKW) Hierarchy.
Tuomi, I. (1999, January). Data is more than knowledge: Implications of the reversed knowledge hierarch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memory. In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s. 1999. HICSS-32. Abstracts and CD-ROM of Full Papers (pp. 12-pp). IEEE.
Zeleny, M. (1987).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s: towards integra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7(1), 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