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從料理實境節目看後製加工敘事的轉譯功能】
前言:本文試著從日本與韓國的料理綜藝與實境節目去來「敘事」與「轉譯」的後製加工技術,試著透過其情節內容去逆向地解構其架構與鋪陳,進而理出可參考援用的技術脈絡。此外,本文事實上採行了「二創形式」,也就是將舊文透過不同論述與觀點再行編改與補實。
【數位轉譯系列:關於「數位轉譯」概念圖的三方論析】
作:廖冠智、賴志婷、施登騰 🚩 此篇所錄者都是來自一篇臉書動態訊息的交互回覆。因為都是專業內容的留言,所以我就將我的回覆文,合併清華大學廖冠智教授與故宮博物院許志婷小姐的後續留言一併整理成本篇,也作為彼此補充與驗證的互文(intertextuality)內容。
【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系列:科工館《藏水覓趣》水下考古展和其數位科技技術論述分析】
熱騰騰的博物館科技案例分享:【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區。【藏水覓趣】是國立科學工藝館的特展,由西米設計承辦執行。將於2021.2.05~2021.5.9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第一特展廳展出。關於這篇的介紹,我打算以兩個觀點去分享:一是從【藏水覓趣】去回溯個人曾對西米...
【數位轉譯系列:談「master narrative大敘事」與「meta narrative 後設敘事」】
記得我在8/26於中國科技大學舉辦 【新科技應用教學講座:3D列印與近用科技實務應用~Ctrl+P 陳立超總監主講】的演講會場,還趁機虧了在場的設計學專家們說,設計學理與技術好多,像是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包容/共融設計incl...
【閒情偶寄系列:夢。旅】
此篇提醒自己勿忘古器物藝術史研究的初衷【夢。旅 在信仰的深處】西安故城的晨曦總是帶著一點蒼涼。當年的絲路上駱駝商隊也是在這一片晨曦中,踏著鄉愁與惶恐在這條西行的路。「無數鈴聲遙過磧」!在駝鈴聲中,彷彿看到當年的盛況和滿載的駝袋。有「天下雄關」之稱的嘉裕關,是萬里長城最西的一點。
【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 數位應用之共同元素與邏輯聯繫分析圖~從〖Draw to Art〗談起】
今天下午開完會後,讀著一篇之前存下的訪問稿:“THE FUTURE OF CUR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策展技」佐科技之未來“(https://reurl.cc/e9keXQ) ,受訪者是倫敦市 The Serpentine Galleries的總監Hans Ulrich Obrist。
【數位轉譯/數位科技系列:在課堂的運動回復結構(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技術之應用與實踐】
在某次以慣用的拍照點名(學生在臉書群組登錄學號姓名並附上在場照片證明)後,竟在檢視時發現在某處只有4–5人出席的角落,竟有了8張的出席證明照片。只出席4–5人的角落雖覺得有趣,但也嚴正提醒同學不要破壞我們彼此的信任。但也興起在將從那個角落所拍且上傳的8張照片,給合成在同一張照片作...
【數位科技系列:更真實的AR成像技術~People Occlusion】
AR的真實技術:People Occlusion以數位技術在現實環境中提出議題論述,是有其難度的,這難度主要來是真實性。因為兼有開發與研究身份,我個人覺得「沈浸感immersive」跟「抽離/轉移distracted」其實就是「設計者」vs.「使用者」的虛vs.實之攻防。
【數位科技/博物館科技系列:智慧鏡頭的IoE (Interfaciality of Everythings 萬物介面性)論】
一、以IoE為名的概念很明顯的,此篇專文的標題名稱是借用了大家(泛指大科國中老師們)所熟悉的IoT物聯網、AIoT智物聯網、與IoE萬物聯網,IoT物聯網基本上是訴求「將實體對象連結到網誌網路」;而IoE萬物聯網雖然有時有用作IoT的中文譯名,但主要是以雲端技術物物相連,使物聯網...
【數位轉譯系列:疫情下的感官與觀感(2021年親歷台灣市民自主封城有感)】
看到幾位臉友分享袁廣鳴老師的【城市失格─西門町】照片。袁廣鳴(2002)【城市失格─西門町】圖片來源:https://cyberisland.teldap.tw/.../cyb.../graphyer/album/ofmB王嘉驥(2002)曾評如下: 「【城市失格─西門町】從實體...
【數位轉譯系列:論宗教藝術品/文物的原場域歸返與神聖性轉譯】
個人非常推薦【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m Bar】(https://reurl.cc/kd39eG) ,這是有非常高密度且品質的國內外博物館專業資訊平台,要掌握最新且全面的博物館學與實務相關資訊,此處就不容錯過。此篇想談的就是【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
【數位轉譯系列:與非專業者的距離~談分眾分類法(folksonomy)的協作應用】
一、分眾/通俗分類一直習慣在手機上使用【Yahoo Weather!】去確認天氣狀況,美觀且實用。只要開啟應用程式,就能從滿框底圖即知所查城市的目前天氣狀況,若要看細節資訊,也只消點選滑動視窗即可。而且,【Yahoo Weather!】用以顯示天氣的精美照片都是取自【Flickr】上的照片。
【數位轉譯/ Connoisseur系列:探真偽的必要容錯與適度取捨】
真偽的操弄與被操弄最近台灣關於新聞報導真假的議論很多,但都各取所需。報導本身就是種文體,新聞也是種訊息媒介,原本期待媒體開放、傳播開源、訊息多元所迎來的是更具有自由度的新聞內容,但經歷的卻是面向新聞道德與品質的更多疑慮。有位資深新聞人說:「新聞已死,只有包裝成新聞的偏見。
【Connoisseur系列:談文化品味的數位轉譯實踐】
2018年,有場個人期待已久的展覽~【天香茄楠 — 香玩文化特展_香之道】,此展展期為:2018.05.25~2019.10.20。【典藏・古美術】也於107年6月號就配合推出特輯「一縷奇煙~沉香與中國香文化」。【天香茄楠 — 香玩文化特展_香之道】一展是以北宋丁謂所著《天香傳》...
【數位轉譯系列:談數位轉譯教學的實構與實踐】
一場【人文場域/實境策展之數位應用】的實驗:在107學年上學期期間(2018.9~2019.2),有個將「數位轉譯」研究於教學課程落實的計畫~【人文場域/實境策展之數位應用】獲得由教育部規劃、政大數位人文計畫總辦公室與資源中心主辦的創新課程補助。
【數位轉譯系列:〖儀式設計元素分析表〗的應用實構】
此版本已是新版內容,修正的部分是「🔴項/則為可醞釀的感知(圓)」。原本將之分為:「可感」、「可述」、「可憶」、「可遊」等四項,但最後一項「可遊」從字面太過偏重「遊程設計」的產出。所以在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在職碩士學分班的學生共同討論後,由學生提出「可及」、「可...
【數位轉譯系列:談《過氣英雄傳》的跨域敘事與多媒共工】
並同步發表:【《過氣英雄》跨域敘事多媒共工概念設計圖】構想一、談《過氣英雄傳》好看,真好看,這自然是不在話下的,且比起上齣在水源劇場看的《陰間條例×冥戰錄》,欣賞《過氣英雄傳》時,會有更多的情緒起伏與投射。畢竟劇中許多段落講到藝文公司/市場的殘酷現況與掙扎,其實經歷過的都懂那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感同身受。
【數位科技系列:(重新)思考新媒體科技媒介中的digital self 與 presence】
李德財院士:“Technology is good but it will be better if it (will be) is blended with a humanistic aspect like a person with both flesh and soul.”...
【再脈絡/再敘事:我的藝術世界/我的私圖錄】
以本文記錄 2021.4.26 於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演講:【器物藝術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的演講分享中,談能夠支援收藏家與愛好者進行中國器物藝術鑑藏與賞析的「實用科技」後的文本紀錄。當天演講前與恩師陳國寧教授,以及理事長黃光男校長、副理事長林池先生等先進合影!
【博物館科技與數位轉譯系列:初探多媒體顯示器的藝術、技術、與學術】
一、設備產業現況:曾針對「數位轉譯」專題,談過「顯示器」的光影策展。而所指的顯示器就包括各式、各款、各規格的多媒體可觸控(非觸控)螢幕。且扎實了解過:螢幕配置形式,在畫質、尺寸、重量方面越來越具競爭力的輕薄螢幕已成為多媒體展區或新設展區的必要配備,但因為顧及展區觀眾與設備安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