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脈絡/再敘事:我的藝術世界/我的私圖錄】
以本文記錄 2021.4.26 於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演講:【器物藝術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的演講分享中,談能夠支援收藏家與愛好者進行中國器物藝術鑑藏與賞析的「實用科技」後的文本紀錄。
去年跟今年都有接受類似主題的演講或寫作之邀請,也多次曾著文分享近年以數位典藏資源與數位化檔案資料在古文物鑑藏上之數位應用的心得。主要的用意是在引導讀者或有興趣的朋友在起手入門「數位鑑藏」時,維持使用興趣,且降低運用的門檻。惟選擇不直接從博物館數位典藏資料著手,而是建議多嘗試開源的雲端數位藝術品資料庫,且以「Google Art and Culture 谷歌藝術與文化」(以下簡稱「谷歌藝文」)」以及拍賣公司網站為主要平台。主因是這2類平台都是屬於使用者導向設計,「谷歌藝文」簡單易用,其連結的更是40多國、1200個以上的博物館(包括台北故宮與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化資料,可用作「專屬數典資料庫」;而拍賣公司網站(以蘇富比與佳士得為例)則關注(潛在)買家對拍賣會、拍品資訊之需求與取得的服務,遂可巧用為「個人化拍賣圖錄」。
鑑藏不僅要看賣再看買,也要配合品味興趣去設定策略與主題收藏。或許一般民眾與藏家無法進行實體策展,但利用數位科技與服務去進行微策展類的主題資料庫之建置與專屬圖錄之彙編,卻是很方便的。
試想,在近年博物館試圖透過線上網路推廣「數位展覽」,而其中的展覽選件事實上都是筆「數位典藏資料」,且是藉由典藏機構本身的網站/網頁去「展示」展品的基本與進階知識內容。相對的,也因為這些數位典藏資料的開源公布,因此愛好者與與藏家也能為培養個人鑑賞技術,或純粹收集數位資源,從而能享受著透過數位典藏機制的服務,去查找、整理、分析,並且「再脈絡」、「再敘事」成自己所「策展」的主題內容。基本上,只要藏家有適當知識、有明確目標,那麼台北故宮的「Open Data專區」、「谷歌藝文」、「拍賣公司網站」都能是豐沛的數位藝術世界。
我的私圖錄:
如果藏家仍習慣閱讀紙本印刷的博物館與拍賣會專書與圖錄,不妨也試著到數位世界來品鑑古董,當然猶仍遠及上手親炙品玩,但能體驗資料搜尋與彙整的極速即效,還有印刷無法超越的高解析細節,足矣。
若願意試試,就先從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提供了很多的免費藝術史專書與圖錄的網站【MetPublications】開始(https://www.metmuseum.org/art/metpublications)。只需在頁面搜尋欄位中的「Thematic Category 主題類別」選擇「Asian Art, China」且在「Collection / Department 典藏/部門」選擇「Asian Art」就能找到多達95本免費的書畫、器物專書、期刊與圖錄,都是值得一讀的藝術史研究。
以Suzanne G. Valenstein 所著的【 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 中國陶瓷手冊】為例,網站提供的下載版本是在1975年初版後的1989年再版,補了新考古資料、拼音譯名、及明代陶瓷史研究等部分,更重要的是多了42幀館藏精品的彩圖,這些精品件件精彩,足見大都會博物館在東方藝術方面的收藏實力。
若興趣下載Suzanne G. Valenstein 所著的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 ,而且是要在電子書閱讀器上看這本書,那Internet Archive這個知名的非營利圖書館網站除了提供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 一書的基本款~pdf檔,也提供電子書閱讀器使用的epub版、mobi版,甚至是純文字的txt檔都有。請點此下載!!!
Suzanne G. Valenstein 所著的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這本書在1975年初版上,基本只有黑白圖版,1989年再版則增加了42幀館藏精品的彩圖,從「西漢彩繪陶罐」開始,到「清代乾隆朝粉彩九桃天球瓶」結束,這42件精品件件精彩,足見大都會博物館在東方藝術方面的收藏實力。
大都會博物館也收藏不乏像是「明代成化朝鬥彩雞缸杯」這種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拍出約11億台幣的「超級」精品(如下圖)。有興趣了解當時在蘇富比拍賣會的創紀錄拍品者,可以點選蘇富比官網上針對瑞士收藏家的【梅茵堂藏品】中的「The Meiyintang ‘Chicken Cup’(玫茵堂雞缸杯)」所做的介紹,並且親睹「281,240,000 HKD」這個怵目驚心的數字,該網址請點此。
也因為此珍品在曾收錄於書中的圖24,所以也成為「玫茵堂雞缸杯」拍品資料中所列出之參考文獻。加上作者Suzanne G. Valenstein的研究都會引用中國考古發掘資料與館藏標本,且書中精品也都經過研究鑑定,所以自然成為拍品重要參考與引註。
我個人則是最欣賞出現在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一書中彩圖11的精品,那也是造訪大都會博物館必看的瓷器絕世精品收藏~「五代秘色越窯刻劃花龍紋碗」。這件陶瓷史相關書籍必有的五代越窯絕品的精絕,就在於傳世的也就這麼一件孤品。在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頁79就說:
This special bise yao is probably represented by one of the great treasures of the Metropolitan’s collection, the bowl with a splendidly carved design of three high-spirited dragons under a lustrous, translucent, soft green glaze. 這件特別的秘色窯器或可作為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重要瑰寶之一,此青瓷碗在光亮、半透明、溫潤的釉下刻劃著三條精氣十足的龍紋為飾。
知識足夠確實自然就能敘事,加上數十禎精美圖片也能是專文與圖冊,精彩的古文物鑑賞研究讀來,也能很享受。但各位也知道,讀他人論述,不管以文找圖或以圖述文,總有些難度與距離。積極的藏家若想有完整的斷代、窯口、品類、工藝等資料去鍛鍊火眼金睛的實戰經驗,應不會滿足於為展覽與研究而出版的專書與圖錄等工具書。所以,個人專用的,具有脈絡、分類、主題的「私圖錄」真有其必要。除了下載隨時可獨得數位圖書外,更推薦的,是能善用數位視野去巨觀審忖/微觀鑑察,可運用數位形式去交叉檢索/隨選任編的數位版「私圖錄」。
微策展+私圖錄:
只消幾個按鍵,就能邊瀏覽邊建置。基本上,以目前許多數位典藏網站與拍賣會服務平台,透過數位策展的概念去建置「私圖錄」就是這樣簡單。
就像我在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的【器物藝術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演講分享中,就曾以從「谷歌藝文」搜尋以「釉上彩工藝」微策展為例。
相信各位藏家對古器物的品名都熟,也就是朝代(例:清代雍正朝)+(窯址)+品類+裝飾+器類的基本組合,像是:清代 乾隆朝 琺瑯彩 黑地纏枝花卉紋 碗。至於「藝術史定位與重要性」、「整體工藝特色」、「該器工藝特徵」、「器類品鑑重點」、「特色強調」都更是更深入的描述檔內容了。
所以若欲微策展「overglaze decoration/釉上彩」,以展示格式去整理資訊與知識重點的話,步驟如下:
- 關鍵字組合:
- 以英文關鍵字為主,優先字:「overglaze/釉上彩」,此以朝代搭配,特別是「Ming Dynasty/明代」、「Qing Dynasty/清代」,以及明清皇帝,像是「Xuande Reign /宣德朝」、「 Wanli Reign /萬曆朝」、「 Yongzheng Reign /雍正朝」、「Qianlong Reign/乾隆朝」等。再以各組工藝關鍵字「enamel/琺瑯彩 」/「overglaze enamel /」/「famille rose enamel/粉彩」/「doucai/鬥彩」,搭配朝代與皇帝。
- 選汰展品/圖片:
- 搜尋到相關的典藏品圖像後,仍得個人品味興趣去汰選標準器與精品。若能依據主題編排整理當然最好,不然也只需分存不同檔案區。
在「谷歌藝文」平台要建立「個人藝廊Gallery」只需在瀏覽數位典藏品時,透過圖片下方的愛心標籤,點選就能進入favorite資料夾中,然後再從所標記的資料群中,選擇要編入「個人藝廊」的展品即可。這些展品雖以圖片形式呈現,但因帶有原始連結,所以仍是以博物館數位典藏品形式單獨存在,如果圖片量大,就很建議能細分更多個「藝廊」做為不同系列主題或展區的分配。
加上「藝廊」展區名稱與說明,展區中的每張圖片都是展品,也是博物館數位典藏品,因此既有展示效果,也是個人數位典藏資料庫。
若從「拍賣公司」的網路服務平台去建立「私圖錄」,也不難。
知名拍賣公司的資料,不僅印刷精美、資料詳細,更是步入藝術投資的重要工具書。過往拍賣公司要經營的長期客戶,不論是委託者(client)與交易者 ( customer),或者是目錄訂購者都會被寄送目錄,但近年來,以多以網路版/數位版為主,拍賣結果也以網路查詢為主,不再像過去還有傳真機傳送結果列表的服務。所以活用善用拍品圖錄資源,也是們必修的數位功課!
前面提到Suzanne G. Valenstein 【 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 】時,亦提及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的創紀錄拍品【梅茵堂藏品】「The Meiyintang ‘Chicken Cup’(玫茵堂雞缸杯)」,也引用該書圖24的「雞缸杯」。相對地點回蘇富比拍品圖錄,看到的,也是非常豐富的圖文資訊,像是5張高解析圖片,以及拍品介紹、狀況報告、出處、參考文獻等資料。若想收錄,仍只需要找到且按下在頁面上的「Add to my catalogue 加入個人目錄」的服務,只需一按,就改標示為「Added to printable catalogue」,也就是說,這些點選的資料,都可印出。這些對於使用者來說,真的很實用且便利,因為在此專場或其他歷史拍場的選件,都能被彙整,並可以數位列印為pdf檔,或者是紙本資印出成「私圖錄」。
每件拍品頁面都有社群分享與列印的服務。
個人所選拍品都會集中到列印頁面中確認相關編排列印內容。
小結:
專業知識在數位網路中,不論是從價值或價格來看,都屬於小眾或分眾市場。但比較特殊的是在網路上很容易聚集成「社群」,這反映了社群成員理念相近、彼此認同的特性。知識雖有等級與專業之分,但價值與功能則並不以此為據。何況當代更因數位網路、平台的發達,使我們迎向泛知識時代(pan knowledge era),白話就是說:「高手在民間」。
雖然在許多物質欲求的追求過程,是要有所犧牲與割捨的,甚或帶些悲情成份,畢竟很難一路順遂。但其實想想,仍會發現其中的幸運,特別是所探求的「知識」就是與「美」、「歷史」、「文化」有關,這絕對是種命定的祝福才能如此幸運。
Skeggs, B. (1997)說:
All knowledge is produced in someone’s interest so all knowledge is generated from positions of power/ powerlessness。所有知識源自個人利益,因此知識來自權勢階層,以及無勢之人。
獲取知識的欲求與階級無關。我們這樣透過數位資料去累積知識,更是與商業俗氣無涉,不是嗎?
非常愉快的演講,非常感謝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的邀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