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世界走走 seh seh
·
·
IPFS
·
今天《世界走走》帶各位來到1926年的義大利首都羅馬,一樁槍擊案的現場。
作者:閻紀宇
(原文發佈於2021年4月9日)
  • 你知道嗎?法西斯大魔頭墨索里尼差一點就提早19年一命嗚呼。
  • 女刺客吉布森沒有被處決、囚禁,下場卻比處決、囚禁更悲慘。
  • 有心人在歷史的灰燼中尋尋覓覓,也可能會發現被遺忘的寶石。
薇歐蕾特.吉布森(Violet Gibson)(義大利內政部)

如果大獨裁者沒有正好轉過頭去,如果她開的第二槍沒有卡膛,她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暗殺者。如果她是男兒身,世人早已為她立傳立碑。

她叫薇歐蕾特.吉布森(Violet Gibson),一位你可能從來不曾聽聞,但是值得好好認識的一位奇女子,一位勇敢、特異、身世華麗又淒涼的奇女子。

1926年4月7日,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權勢如日中天的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剛在「國際外科醫師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urgeons)做了演說,來到卡比托利歐山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準備接受群眾的頂禮膜拜。

矮小憔粹的老女人vs.權勢薰天的獨裁者

突然傳出一聲槍響,廣場上同時有人唱起「國家法西斯黨」(Partito Nazionale Fascista)的黨歌《青年》(Giovinezza),墨索里尼正好轉頭,子彈擦過他的鼻梁,打掉鼻頭一小塊肉。刺客又開了第二槍,但子彈卡膛,自己也被憤怒的群眾撲倒在地,差點沒被活活打死。警察趕到,將刺客拉起身來,驚訝地發現對方是一個身材矮小、形貌憔粹的老女人。

墨索里尼只受了輕傷,稍做治療之後繼續當天的行程。據說最讓他驚訝的不是有人膽敢行刺,而是刺客居然是個女人!墨索里尼一生至少歷經4次暗殺行動,這是他最接近鬼門關的一次。

薇歐蕾.吉布森來自愛爾蘭(當時仍是英國領土),那年正好50歲,比墨索里尼大7歲。她告訴警察,行刺墨索里尼是為了「榮耀上帝」,連天使都下凡來幫她。可惜的是,天使似乎忘了幫墨索里尼打開地獄之門。

墨索里尼對這件事並沒有窮追猛打,反而從輕發落,未經起訴就將吉布森遣返英國,倫敦當局對此千恩萬謝。一方面,對本質厭女、把女性當成生育工具的法西斯黨徒而言,「差一點被女人幹掉」實在丟臉;另一方面,被貼上「瘋狂」標籤的吉布森,其實來頭不小。

愛爾蘭最高司法首長的千金

吉布森生於愛爾蘭首府都柏林(Dublin),父親愛德華(Edward Gibson)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統治愛爾蘭時期的重臣,官至「愛爾蘭大法官」(Lord Chancellor of Ireland),亦即愛爾蘭司法體系最高首長,後來被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策封為男爵(Baron)。

雖然身為「貴族名媛」,吉布森卻命運多舛,她自幼體弱多病,心理上也一再出狀況,被貼上「歇斯底里」(hysteria)的標籤;21歲那年與一位藝術家訂婚,對方卻在一年後過世;46歲那年精神崩潰,在精神病院住了兩年;49歲時一度企圖自殺。吉布森從來不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時期女性」,長期關注反戰、女性投票權等政治議題,而且不顧家人強烈反對而改信天主教。後來她從英國流浪至法國首都巴黎(Paris),先後加入幾個反戰組織,可能因此動了「為民除害、替天行道」的殺機。

墨索里尼(中),攝於1922年,「向羅馬進軍」(維基百科)

獨裁者狼子野心已露,歐美國家姑息以對

當時距離二戰歐洲戰事全面爆發(德軍入侵波蘭)還有14年,墨索里尼接任總理還不到4年,但狼子野心已呼之欲出。他一步一步摧毀義大利君主立憲的架構,推行威權獨裁與個人崇拜,殺害反對黨領導人,利用「黑衫軍」(Camicie Nere)濫施國家暴力。此外,他將整個地中海地區視為「高等種族」義大利人的「生存空間」(spazio vitale),先後對希臘與利比亞發動侵略戰爭。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墨索里尼是當時一名德國政客最重要的精神導師,教導後者如何動員狂熱群眾、藉由選舉奪取政權、建立準軍事組織、利用媒體營造個人權威與個人崇拜、拉攏天主教會勢力。這人名叫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926年時剛出版自傳《我的奮鬥》(Mein Kampf)。

只是對於這樣一個野心家,1920年代的歐美國家似乎並沒有多少戒心,反而視為必須籠絡、討好的對象。吉布森刺殺案發生之後,慰問墨索里尼、慶幸老天(上帝)有眼的各界領導人不絕於途:天主教教宗庇護十一世(Pius XI)、英國國王喬治五世(George V)、美國總統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德國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法國總統杜梅格(Gaston Doumergue)……連她家鄉的愛爾蘭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的領導人克斯格拉夫(W. T. Cosgrave)也來普天同慶。

墨索里尼(左)與希特勒,攝於1937年(維基百科)

被隱藏、被遺忘30年的「政治犯」

可想而知,回到英國的吉布森被家庭、社會與國家當成恥辱,必須儘快被隱藏、被遺忘。家人致函義大利政府千恩萬謝,官方判定她精神失常,將她關進諾斯安普頓(Northampton)專門收治精神病患的「聖安德魯醫院」(St Andrew's Hospital)。

接下來的30年,她不斷寫信求救,希望能被安置到天主教的老人安養院,求救對象包括與她有通家之好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以及伊莉莎白公主(Princess Elizabeth),也就是後來的首相與女王。但這些信件全都被院方擋下,一封都不曾寄出。1956年5月2日,吉布森死於精神病院,草草入土諾斯安普頓的一座公墓,沒有任何一名親友參加她的葬禮。

這30年的前半年,墨索里尼做了什麼?他繼續擴大義大利民族的「生存空間」(與納粹的Lebensraum相通),先後入侵衣索比亞與阿爾巴尼亞,積極介入西班牙內戰並力挺另一個滿手血腥的法西斯──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將軍,與納粹德國締結「羅馬─柏林軸心」(Rome-Berlin Axis),配合納粹迫害義大利的猶太人。

獨裁暴君飛揚跋扈,當初差一點改變歷史、差一點為人類避掉許多災難的「瘋女人」卻被囚禁在精神病院30年。就某種意義而言,吉布森回到英國反倒成了「政治犯」。

1945年4月,也就是吉布森暗殺事件之後19年,已經失勢的墨索里尼帶著情婦佩塔奇(Claretta Petacci)企圖逃往中立國瑞士,但在義大利北部的科莫湖(Lake Como)附近被共產黨人俘虜,兩人在當月28日遭到槍決,屍體被送到米蘭(Milan)懸吊示眾。兩天之後,希特勒在柏林(Berlin)的元首地堡(Führerbunker)舉槍自盡,與當年的精神導師在地獄重聚。

1945年,墨索里尼(左二)遭處決之後懸吊示眾(維基百科)

一位勇敢女性在歷史上應有的地位

墨索里尼、希特勒屍骨已寒,西班牙大獨裁者佛朗哥也已在1975年斃命(儘管是82歲壽終正寢),但法西斯遺毒、幽靈至今未散。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及其極右派支持者,經常將社會動亂歸罪於「反法西斯組織」(Antifa),等於坐實自己是「支持法西斯」,「川粉」與「墨粉」相互輝映。

墨索里尼的身後事比希特勒幸運一點,他的屍骨後來被送回老家普雷達皮奧(Predappio),棲身的地下墓室至今仍是歐洲極右派分子的聖地,不時有徒子徒孫到這裡向「領袖」(Il Duce)行最敬禮。墨索里尼的孫女亞歷珊卓(Alessandra Mussolini)曾當選義大利國會議員、歐洲議會議員(MEP),千方百計想為祖父的歷史形象洗白,不時與網友爆發舌戰。

薇歐蕾特.吉布森呢?所幸在愛爾蘭,有一小群人拒絕遺忘她,並且努力還原她的歷史地位。2010年,英國作家宋德斯(Frances Stonor Saunders)為她寫了一部傳記《刺殺墨索里尼的女人》(The Woman Who Shot Mussolini)。2014年,愛爾蘭公共廣播電台(RTÉ Radio 1)播出黎納姆(Siobhán Lynam)製作的廣播紀錄劇《刺殺墨索里尼的愛爾蘭女人》(The Irishwoman Who Shot Mussolini);2020年,黎納姆再接再厲,與先生道達爾(Barrie Dowdall)合作拍成一部戲劇紀錄片。此外,關於吉布森的歌曲舞台劇短篇小說都已問世。

吉布森的故鄉呢?今年3月,都伯林市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案,要在吉布森位於梅瑞恩廣場(Merrion Square)11號的童年舊居,為她樹立一塊紀念牌(plaque),表彰這位「矢志不逾的反法西斯主義者」,「賦予她在愛爾蘭女性歷史以及愛爾蘭國家與民族歷史上應有的地位」。

從現存資料來看,吉布森的精神與心智狀態或許的確異於常人,但這並不代表她的政治觀點可以被一筆抹殺,不代表她的行動不能解釋為某種意義的「詩性的正義」(poetic justice)。更何況就如道達爾所說:「比較墨索里尼與吉布森的所作所為,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瘋狂?」

世界走走原創文章/報導目錄(生成中)

1. ...

(未完待續)

2. 有刺客!一位幾乎改寫人類歷史的「愛爾蘭瘋女人」

3. 為何歐洲男性政治人物打疫苗要拍半裸照?

4. 南海不是中國的!從國境之南的曾母暗沙談起...「曾母」究竟是誰的媽媽?

5. 血汗海灣:石油富國的「現代奴隸」

6. 「壯陽神鳥」如何成為「外交工具」?

7.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8.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還有這位Joe Manchin

9. 台灣新朋友索馬利蘭成中東富國戰略布局關鍵角色

10.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11. 創設少子化大臣18年,大和民族卻越生越少!談談日本少子化政策失敗的幾個原因

12. 美國中餐館用的「雜碎字體」有種族歧視?

13.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上):當她們的子宮被放大檢視

14. 正視台灣「總體歧視」的殘忍(下):在這座島成長的新二代、舊八代

15. 是誰住在露營車裡:以車為家的「游牧人生」在台灣可行嗎?

16. 藝術不再「打高空」:一座讓種植園勞工掙脫貧窮宿命的美術館

17. 戰雲密布的海峽、危機四伏的運河,從兩段歷史看台灣的命運

18. 摩登家庭:誰說婚姻一定要有「愛」?她們選擇和好友結婚去

19. 推動雙語教育的台灣來看看瑞士的英語煩惱

20. 半封城生活:防疫下的家庭關係挑戰,你準備好了嗎?

21.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恢復往常還有多久?模範國家給你開卷答案

22. 居家防疫是種「特權」:那些無法WFH、被迫WAH、沒有家的人們

23. 當無國界的病毒遇上有國界的疫苗──「疫苗民族主義」禍延台灣

24. 我與新冠病毒共處一年半的經驗談:旅日台灣人的緊急事態日常

25. 防疫生活「心」指南:新冠時代如何照顧精神健康?

26. 台灣成中國「疫苗外交」戰場

27. 台灣人的疫情時差報告:這一次,世界示範給我們看

28. 疫情時差報告.紐約篇:封城之下,被圍困的關係與慾望

29. 世紀爭論的由來:鳳梨可以放在披薩上嗎?

30. 緬北血翡翠:漫長軍事獨裁下,底層人民只有這個卑微願望

31. 你我打疫苗對抗傳染病,要感謝300年前一位拿兒女做試驗的勇敢女性

32. 疫情職涯考驗:30歲,他在越南替台商跑業務,她在美國當飛行教練

33. 拍A片伸張女權?瑞典導演艾莉卡・拉斯特的「女性主義A片」之路

34. 又綠又台:德國下一位總理還是「她」?

35. 萬物皆可「訂」:疫情拉抬的訂閱經濟來襲,你也剁手手了嗎?

36. 毒品使用者可以「正常生活」?美國這位大學教授要你相信

37. 80年前歷史慘劇讓立陶宛更捍衛自由

38. 矽谷之祖,亦是矽谷之恥!諾貝爾天才的「失敗」人生啟示錄

39. 疫情結束後,「辦公室生活」是上班族唯一選擇嗎?

40. 能拯救世界的超級食物?全世界都在瘋海帶

41. 中共建黨百年:出生註定階級命運,「社會主義」真相是不平等

42. 疫情時差報告:走過沒有疫苗時的巴黎,與超佛系防疫的瑞典

43. 疫情時差報告:他見證5%人口感染仍樂觀的阿曼,她從杜拜「逃亡」到放下恐慌

44. 東京奧運為什麼不取消?其實決定權不在日本手上

45. 東京的第三場奧運夢

46. 跑道之上,誰是合乎標準的女人?

47. 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48. 呂頻:吳亦凡被刑事拘留,女權主義者應該慶祝嗎?

49. 東京奧運閉幕,回顧7位女子選手的傳奇時刻

50. 韓志瑛:我為什麼在南韓發起 #女性短髮運動

51. 想像一個沒有金牌的全紅嬋

52. 聖文森駐台大使柏安卓:我的結婚誓詞沒有「服從丈夫」這句話

53. 從BBC紀錄片,看帝國夾縫中的阿富汗兩百年

54. 塔利班再臨:女性重返黑暗年代

55. 48年人生、42年戰爭:阿富汗女孩的悲傷綠眼睛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

訂閱世界走走電子報

世界走走 Facebook

世界走走 Instagra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