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映嵐專欄:火宅之人】打包去2024的六堂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無端白事又過完一年。站在年份的交界回頭審視,你想放低甚麼,帶走甚麼?感謝2023給我的功課,以下是我今年學會了、並且想要打包到2024的東西: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查映嵐

無端白事又過完一年。站在年份的交界回頭審視,你想放低甚麼,帶走甚麼?感謝2023給我的功課,以下是我今年學會了、並且想要打包到2024的東西:

(一)身體是最重要的拍檔,好好照顧他。多喝水,好好吃有營養的食物,多運動,多睡覺:這些都是提升專注力的關鍵。

(二)忘了是在哪裡讀到的:一個人在誰都看不見的獨處時份做些甚麼,才是決定氣運、人生走向、精神高度的關鍵因素。生活中那些可以拿出來公諸於眾的部份,反而沒有那麼重要。所以,今年我們來好好獨處吧。

(三)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只管專心灌溉自己就好。去年夏天,學校植物園養的屍花(又名巨花魔芋)無預警地開了,是十年來首次,小鎮居民都為之雀躍。這種植物形態詭異,並沒有固定的花期,它日復一日在地底的球莖蓄儲能量,等待迸發的時機;開花時散發濃烈的臭氣(因而得名),只一個小時左右便會整株坍塌,但它還是有辦法自我延續。因為稀罕,開花總被視為盛事,可是在原生的蘇門答臘雨林裡,它在無人注視的地方同樣以自己獨有的速度生長、盛開、凋萎。

(四)心理學上,人做事有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內在動機就是內在的驅力、純粹的愉悅,外在動機則是為滿足外部給予的結果,比如師長的稱讚、社交媒體的讚好和分享、世界給予的各種獎賞。用常理來想,獎勵會令人更喜歡一項活動,可是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Mark Lepper 的實驗卻證明,外部的獎勵機制反而會破壞內在動機。假設有個原本就很喜歡畫畫的小孩,他因為畫畫而得到外部獎賞,在獎賞取消之後,他自願花在畫畫上的時間就會銳減,不再像之前那麼喜愛畫畫。我想,這或者也是大部份將興趣變成工作的人的困境吧:原本是因為喜歡做某個事情,所以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去,結果卻愈走愈痛苦,因為外部的獎賞永遠是不穩定的,與此同時我們的內在動機已經消減。如果想持續透過工作獲得幸福感,我想重新強化自己的內在動機是很關鍵的:在無人給予獎勵的地方,找回當初的純粹愉悅吧。

(五)人生裡頭,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這是《山河故人》的台詞)。路程有時比原來預期的更早完結,人就容易覺得被背叛、被辜負,由此生怨——其實也不能說是由愛生恨,說到底還是我執太強。回想一下沿路曾經同看的風光,心懷感謝地放下,專注於接下來要走的路就好。

(六)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是千真萬確的。時間會褪去人的一切偽裝,人心的質地、氣味,終究是藏不住的。要是碰巧有些美麗珍脆的心落到你手上,記得善待,小心輕放。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