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与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相同
中美贸易战的根源在于中美制度冲突。
中美出于对抗苏联的共同利益,从相互对立走到相互合作,于1979年建交。之后,中美两国不仅在外交上合作,而且开展经贸交流和合作。在苏联解体之后,中美合作的重点从外交转向了经贸。主要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贸组织。由于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巨大体量,中美两国从相互合作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比较起来,中国的获益更大,从经济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而在中国技术水平提高和经济体量增大之后,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就对美国利益的损害大于收益了。
美国以前之所以愿意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取得经贸利益,另一方面是希望借经贸合作“和平演变”中国,促进中国的制度转型,成为自由民主国家,遵守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但几十年下来,中国并没有在政治制度转型上有什么进展,反而借经济崛起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没有成为美国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世界秩序的维护者,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反而破坏世界秩序。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中国破坏世界经济秩序。不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开放国内市场,至今没有开放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开放的行业,如金融、娱乐等领域;对出口产品进行补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劳工的低人权,导致中美企业竞争严重不公平。二是在军事上扩张,加大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冲突风险,危及地区和国际安全。特别是习近平上台后,这一趋势愈发增强。
其实,现今中美之间的冲突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北冲突非常相似,根本是都是制度冲突。美国南北战争时间,北方实行自由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南方实行奴隶制生产方式。但他们同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中。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如果将南方和北方视为两个国家,它们之间等于说没有关税。

南方奴隶制生产方式加上高技术,使得棉花种植效率和产出非常之高。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使得棉花脱籽效率提高了50倍。过去一个奴隶一天只能脱籽一磅棉花,采用轧棉机就能脱籽五十磅棉花,加上奴隶的低人工成本,棉花的种植利润变得非常可观。于是南方奴隶制起死回生。奴隶主们迅速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奴隶繁殖,使得南方迅速成为棉花生产大国。棉花成为南方的最大宗出口货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1830年,南方的棉花产量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到1850年,占到70%。
南方的棉花不仅销往北方进一步加工成棉制品,也销往其它国家。但同时南方的消费水平整体很低,少数的庄园主非常富有,但绝大多数的奴隶消费水平却很低。奴隶主仅提供食物、住房等基本生活品,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消费支出。南方的整体消费水平很低。这样,南方就呈现高顺差,而北方和一些其它国家就呈现逆差。南方和北方呈现严重的经贸不平衡,北方的工业消费品在南方没有市场。如北方的棉布在南方的市场需求就不大。长此以往,北方的经济难以为继。
因而,南方与北方不仅在政治理念上呈现严重对立,而且在经济利益严重冲突。贸易政策遂成为南北经济冲突的焦点。北方主张贸易保护,提高关税,而南方主张自由贸易。最终,双方矛盾不可调和,南北战争爆发,结果南方的奴隶制被废除。南方与北方在生产方式上都统一为同等劳工权利的雇佣制。消除了劳工权利不对等形成的不公平竞争。
如果将现今中美冲突代入当时的美国南北冲突,一点不违和。现今的中国就相当于当时的美国南方,现今的美国就相当于当时的美国北方。中国低人权劳工和得到国外高技术相结合,使得中国成为制造大国和顺差国。劳工本应当获得的劳动收入被克扣,被权力垄断集团所得。权利垄断集团相当于奴隶主,而资本家或企业主相当于包工头。当然,中国现今的低人权劳工比当时美国南方的奴隶的处境和权利还是要高些。但美国不可能对中国发动战争,废除中国的低人权劳工制度。一是师出无名,二是没有可能性。而“和平演变”也失败了。那么美国就只有提高关税这个唯一的办法了,脱钩断链,才能避免美国的利益继续受到损害。
2025年4月18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