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Dr.J 的成長實驗室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被恐懼牽著走》

Dr.J 的成長實驗室
·
·
「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實現夢想… 」這是上千名病患,在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時,說出最後悔的兩件事... 為什麼會這樣?

人生有遺憾,大多是因為有些事曾經想做,但因為畏懼行動後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好的影響,最終沒有去做。

但我們是否曾經想過,那些恐懼、可怕的結果,真的存在嗎?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我是個老頭子,知道世上有不少麻煩,但大多數都沒發生。」

不要將人生留在最後,你有千百萬種不這麼做的理由;想要一個不留遺憾的人生,第一步,不要讓內心的恐懼,成為你築夢的絆腳石。

🙋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在講方法之前,先聽聽這個人的故事…

知名的暢銷作家 Tim Ferris 在 2004 年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但他卻意外得到簡單的解答。

當時,Tim 正在經營他人生第一個事業,每個月可以賺進 7 萬美金,看似風光的他,其實陷入了一個難以掙脫的深淵 — 他擺脫不了他的公司。

他沒有自己的時間,為了要跟得上公司成長的腳步,他必須靠興奮劑提神、倚賴鎮定劑入睡,每天工作 14 個小時,全年無休。

當他發現情況已經不對時,他想盡辦法要克服「如果他一天不工作 14 個小時,公司就會四分五裂」的恐懼,於是,最終他做出一個決定 — 買機票,到倫敦休一個月的長假。

🙋 Tim 最後是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

一開始,他受困於自己內心的恐懼,遲遲不敢採取行動,最終,他從哲學家賽納卡的一句名言中得到了啟發,「我們感受到的恐懼,大多是想像出來的。 “We suffer more often in imagination than in reality.”

根基於這個想法,他發展出了一個「界定恐懼練習 "Fear-Setting Exercise” 」將自己腦海裡的恐懼,確確實實地、白紙黑字地寫在紙上,將其具象化,不再只是腦海裡的雜音。

但他萬萬沒想到,這個練習,不僅讓他的倫敦之旅順利成行,更讓原本的一個月,變成了一年半的環遊世界旅行,同時也奠定了他的成名著作《一週工作 4 小時》的基礎。


🔹 現在,讓我們透過「界定恐懼練習 “Fear-Setting Exercise” 」克服恐懼,勇敢做決定!

🙋 為何要學這個練習?

因為,我們腦海裡的恐懼會使我們…

✅ 放大採取行動後,可能造成的負面結果

✅ 忽略採取行動後,可能得到的好處

✅ 低估不採取行動,所隱含的成本

🚫 最終… 讓我們「不」行動!

我們既然已經知道「眾多的不行動累積起來,就是臨終前的後悔」,為何不提早去面對它?

🙋 何時要使用這個練習?

🔹 面臨重要決擇,不知該如何是好時…

無論是工作,或是個人生活遇到問題,可能是約喜歡的人出去、結束一段關係、請求加薪、思考離開現在的工作... 等等,這個練習都可以協助我們面對心中的恐懼,找出最適合的解法。

🔹當你其實隱約知道該做什麼,但一直過不了心裡那關時…

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候,明明知道怎麼做對自己的未來比較好,但腦海中,總是充斥著懷疑與「萬一」,「萬一我 …,…的話怎麼辦?」結果躊躇了許久,還是沒有踏出那一步。

這時,與其任由腦海裡的「質疑」與「恐懼」猖狂,不如主動面對,將他們都從腦海中「挖」出來,寫在紙上,如果會有衝擊,衝擊有多大?對現在的生活會產生多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會長久嗎?還是短暫而已?這些事發生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 如何進行這個練習?

「界定恐懼練習 “Fear-Setting Exercise” 」共包含 3 頁,每一頁都有其目的。

👉 第一頁:具象化你的恐懼,設想如何避免與補救

👉 第二頁:想像「採取行動」可以得到的好處

👉 第三頁:評估「不行動」的成本

第一頁:具象化你的恐懼,設想如何避免與補救

其中分為 5 個步驟。

  1. 拿出一張紙,劃出三欄,標題分別寫上「界定 Define 」、「避免 Prevent」以及「補救 Repair」。
  2. 在「界定 Define 」這欄,寫下面對眼前的抉擇、行動,你內心的「所有」恐懼。
    做了這件事、下了這個決定,你擔心會…?把心裡的所有疑慮、擔憂都寫出來,仔細想像所有細節,盡可能將腦海裡的恐懼,化為具體的文字。
  3. 在「避免 Prevent」這欄,寫下你可以先採取哪些行動,來「避免」擔心的事情發生?
    無論這行動是大是小,都把它寫下來。
  4. 在「補救 Repair」這欄,寫下「萬一」你擔心的事情真的發生了,目前你可以想到的「補救」方式。
  5. 用 1–10 的量表來評估整體衝擊的大小與強度

底下我用自己的例子來說明,假設回到半年、甚至更久之前,我還在考慮要不要離開職場,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及經營個人品牌,我的第一頁,可能的樣子如下。

第二頁:想像「採取行動」可以得到的好處

想像如果我們採取行動的話,有可能獲得什麼好的結果?無論是內在(自信、成就感…)或外在的(財務上…)的好處?

底下一樣以我自身,在抉擇是否要脫離職場為例。

第三頁:評估「不行動」的成本

如果你不去採取行動,在半年、一年、三年後,你會在哪裡、生活會變得如何?

不要只評估採取行動後的潛在風險,評估不行動的駭人成本也同樣重要。如果評估後發現,不行動、走原路,百分之百會帶來後悔,這時候,「不行動」才是最大的風險。

底下再以我自身為例。

回到 Tim Ferris 的例子,為何他後來決定還是買了機票、飛去倫敦,休一個月的假?

因為透過這個練習,他發現「離開公司,放自己一個月的假」這個決定,可能會給他帶來 1 - 3 分(滿分 10 分)的負面影響,卻可能帶來 8 - 10 分的好結果,而這個好的結果,很有可能可以改變他的一生!

因此,他做了這個「簡單」的決定,買了機票,飛去倫敦,「勇敢」放自己一個月的假。(礙於篇幅的限制,如果想要聽 Tim Ferris 說他自己的故事,可以參考這部影片)

Tim 提到,他的人生截至目前為止,每次的「大成功/大突破」以及最後避免掉的「災難性失敗」,都可歸功於它 至少每一季做一次「界定恐懼練習 “Fear-Setting Exercise” 」

他說:「這不是一個萬靈丹,你會發現,有些恐懼是『深植』在內心的角落;然而,你不該因為如此,便不把他們攤在陽光下檢視;同樣地,這個練習也無法將所有艱難的決定變得簡單,但它確實可以讓大多數的抉擇變得容易。

Jerzy Gregorek,一位知名的舉重世界冠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

「做簡單的決定,過辛苦的人生;做艱難的決定,過簡單的人生。」
 “Easy choices, hard life. Hard choices, easy life.”

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被恐懼牽著走,想克服、戰勝它,先界定你的恐懼。

記得,我們感受到的恐懼,大多是想像出來的。

別讓想像中受的苦,造成現實裡的遺憾。


謝謝你一直看到這邊,希望以上這篇分享,可以帶給你一點點啟發^^

我是 Dr. J ,你的 #成長實驗室

如果想看到更多我的分享,

歡迎追蹤我的 IG: Dr. J 的成長實驗室

或 Medium: Dr. J 的成長實驗室|閱讀 x 行銷 x 永續

有任何問題或想法,也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

我們下篇文章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