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學習與傳統認知學習的差異

EduAIgnite
·
·
IPFS
·
依賴AI學習,到底影響了什麼?這張圖解釋的很好

關於 AI 學習這件事,得提醒自己:

AI 很方便,給答案很快,這點很吸引人。但如果只是把思考和學習的過程整個「外包」給它,跳過自己閱讀、消化、掙扎和理解的步驟,那知識就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

最近看到Quesenberry提出AI學習與人類學習的對比圖,可以很清楚的說明AI對學習可能造成的傷害。

上面的大腦學習模式,說明認知學習的過程需要專注(Attention)去閱讀、聽講、思考,然後編碼(Encoding)把資訊轉化、記筆記存入記憶,接著儲存(Storage)到長期記憶並不斷鞏固,最後才能在需要時有效提取(Retrieval)。結合舊知識的應用,未來才能聰明地把「部分任務」交給 AI,提升自己的價值。

下面依賴 AI 學習的模式,可能跳過許多關鍵步驟。例如,用 AI 做摘要、轉錄,直接影響到專注力的學習,簡單的說,就是連劃重點都不會了。另外,直接問 AI 問題、看重點,少了在腦中編碼 (encoding) 的掙扎,資訊無法內化;再因為AI可以提供所有問題的答案,造就人們什麼都不用記,慢慢就少了思考和複習的必要,導致知識難以進入長期記憶儲存;遇到問題時,只是用 AI 快速找到表面答案,而非真正的知識提取與應用。長期下來,若無自身專業,就只能凡事依賴 AI,反而降低自身價值。

最後,人們喪失思辨能力,單靠 AI 產出的答案,可能連判斷對錯都沒有辦法。學生若過度依賴 AI ,在需要現場即席反應的人際互動場合中(如社交活動、面試、會議),很有可能表現就大幅退步,因為他們缺乏深度學習所帶來的內化知識和自信。

AI 應該是輔助工具,幫忙釐清觀念、檢查盲點,而不是學習「外包」的對象。重點是用它來強化自己的專業,不是用它來取代自己的思考。這條線要劃清楚。

#與Gemini協作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EduAIgnite對新奇事物有無法抗拒的雙子座,最近每天嚐試 AI 新工具,也關注區塊鏈的技術,花很多時間在電腦的宅男一枚。 不是作家,只是找個地方寫筆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別再裝熟了!研究發現人們更愛「耍寶」的聊天機器人!

文字與圖像融合的AI生圖

超越一步到位:為什麼提示鏈接 (Prompt Chaining)才是駕馭AI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