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藥丸可以拯救「非自願單身」的男性?《混沌少年時》呈現紅藥丸對青少年的風險

《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是一部 2025 年釋出的英國犯罪迷你影集,由傑克.索恩(Jack Thorne)和史蒂芬.格拉漢姆(Stephen Graham)共同創作,菲利普.巴蘭蒂尼(Philip Barantini)執導。
《混沌少年時》在 Netflix 首播,共包含四集,每集長度約 50 至 65 分鐘,透過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展現高壓敘事張力。
《混沌少年時》在講什麼?
故事圍繞 13 歲少年傑米(Jamie),他因涉嫌謀殺女同學凱蒂而被逮捕。
劇情逐步揭露事件的真相及犯罪動機,深入探討青少年犯罪、校園霸凌、網路文化、性別歧視、原生家庭教養等社會問題。
《混沌少年時》全劇時間跨度為 13 個月,但僅聚焦其中 4 小時的事件,透過緊湊的敘事呈現角色心理變化及情緒張力。
Adolescence:成長的風暴與混沌
有些人告訴青少年:要擁抱傳統的男性氣概,重新找回父親和祖父的角色。
因此,《混沌少年時》的艾迪盡可能地不要打小孩、當個好爸爸,但最終卻迎來兒子傑米的殺人罪。同時,也有另一些人則鼓勵他們,完全放棄男性氣概,變得柔和、更有教養。並融入傳統上被認定與女性相關的特質(溫柔、體貼、細心)。
現代男性特質缺乏明確且具建設性的模式,導致男性(尤其是年輕男性)產生不確定性、挫敗,甚至跟身處的社會產生疏離感。當男性青年陷入魂的時候,極端的思想就會找上他們。
《混沌少年時》的敘事主題之一正是「紅藥丸」。男性如何成為非自願單身者,以及紅藥丸如何榨取寂寞商機。劇中的傑米,也是紅藥丸的影響才犯下如此駭人的罪刑。
紅藥丸思想的起源與演變
「紅藥丸」(red pill)這一概念最初源於 1999 年的科幻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在電影中,主角尼歐(Neo)面臨兩個選擇:
吞下藍色藥丸,繼續生活在虛擬的世界;
選擇紅色藥丸,發現殘酷的真相,看清現實世界的本質。
這個情節隱喻了「選擇真相還是舒適的幻覺」的哲學抉擇。
電影上映後,「紅藥丸」(red pill)與「藍藥丸」(blue pill)的二元選擇逐漸超越了電影本身,成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象徵。

「吞下紅藥丸」意味著接受可能不舒適但真實的現實,拒絕繼續生活在幻覺中。這一概念在網路文化中廣泛傳播,在不同的社會、政治和哲學繼續衍生。
隨著時間推移,「紅藥丸」這一概念被各種社會群體以不同方式解讀和應用。
男權主義運動的採納
約在 2010 年代初期,一些男權主義團體,特別是自稱為「男性權利倡導者」的群體開始融入「紅藥丸」作為其核心理念之一。
在這些群體中,「紅藥丸」代表「揭露」現代社會中關於性別關係的「真相」,特別是他們所認為的對男性不利的社會結構。
這種詮釋建立在一種信念上,即現代社會對男性存在某種系統性的不公,而主流論述掩蓋了這一「真相」。「紅藥丸」成為了呼籲男性「覺醒並且奪回掌控權」,重新審視自己在社會和親密關係中的角色的口號。

紅藥丸的目標:理解社會與適應現實
紅藥丸本質上是一種對現行社會價值觀的挑戰,質疑「浪漫愛情至上」的想像,並主張理解兩性本質差異,才能讓男性在關係中更成功。
美國心理學博士 Orion Taraban 認為,紅藥丸並非純粹的反女權或厭女立場。當男性真正內化紅藥丸的知識後,應該能夠更理性地面對現實,而非陷入憤怒、對抗、仇恨。
Dr. Taraban 指出:紅藥丸的終極目標是理解與適應現實,而非對社會或女性產生敵意。
當前自稱是 Alpha 男的網紅們 Andrew Tate, Adin Ross, Sneako,說白了只是在剝削「寂寞的男性」創造一種他們不曾有過的歸屬感,宣稱「非自願單身」不是你的錯並且散播極端的男女對立思想:
社會有問題
女性是人渣
男子氣概不是有害的元素
《衛報》專欄評論 Stephen Marche 認為,長久以來,傳統的男性特質與力量、領導才能和情緒克制高度連結。這些特質在本質上並不是負面的,但僵化的服從會導致有害的結果。
遵從「理想男性」的壓力,通常會阻止表達情達和脆弱,導致不健康的關係動態,和缺乏自我(覺察)意識。
宣揚「紅藥丸」意識形態的網路社群,試圖將男性特質編成僵化的框架,簡化男女互動的複雜性。這些過度的簡化往往忽略了人際關係的流動性,並強化了對女性的仇恨態度。
重新書寫現代男性氣概
承認男性特質中的矛盾,並不代表譴責所有男性或男性特質本身;相反,「承認」提供反思和成長的機會。
解決有害行為的關鍵在於鼓勵自我意識,創造一種包容環境,讓男性可以自在挑戰傳統規範,而不必擔心被社會疏遠。
英國社會與文化學者 Richard Reeves 指出,與其退回到過時的模式,或完全拒絕男性氣概;當代的人們,應該重新書寫現代男性氣概。
Reeves 認為有這些基本原則:
➡️承擔責任
現代男性氣概不應該是控制或支配,而應該是責任。在家庭、工作場所和社區中,成為領導者不代表貶低他人。男性可以挺身而出,負責任並做出積極的貢獻。
➡️發展情緒智慧
男性氣概不應該被定義為「情緒壓抑」,而更應該被定義為情緒「掌控」。社會應鼓勵男性表達脆弱,同時保持韌性。堅強並非代表沒有情緒,而是能夠理解和管理情緒。
➡️保護而不征服
傳統的男性保護者角色仍然適用,但必須重新定義;保護不應該是控制,而應該是確保所愛的人,和整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