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普通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第十章:希望的代价

普通人
·

周三的夜晚,电子厂西北角的阴影比往常更深。李明的心脏像揣了只兔子,每一次跳动都震得耳膜发疼。他躲在一堆废弃的包装材料后面,眼睛紧盯着通往仓库的那条唯一的通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空气中弥漫着焊锡残留的焦糊味和夜的寒意。

十一点四十五分左右,远处传来了低沉的引擎声。一束刺眼的车灯划破黑暗,一辆通体漆黑、没有任何标识的厢式货车缓缓驶来,精准地停在了西北仓库的卸货平台前。车门打开,几个穿着同样深色工装的人影悄无声息地跳下车,迅速打开仓库大门,开始搬运一些被厚重帆布覆盖的箱子。整个过程异常安静,只有轻微的搬运声和货车引擎的低鸣。李明屏住呼吸,将这一切牢牢记在心里。大约半小时后,货物卸载完毕,货车悄然离去,消失在夜色中,就像它来时一样神秘。

三天后的午夜,李明再次来到废弃的发电厂。这一次,他的脚步虽然依旧紧张,但比上次多了几分镇定。还是那扇半掩的铁门,还是那个低沉的女声:“口令?”

“不甘心。”

门开了。林和石头依旧在那个布满灰尘的控制室里,油灯的光芒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怎么样?”林开门见山。

李明将他观察到的一切详细复述了一遍,包括货车的颜色、特征、到达和离开的大概时间,以及搬运工人的沉默和效率。

林静静地听着,偶尔用眼神示意石头。等李明说完,她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满意。“很好,信息很有用。”

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递给李明。“这是你母亲接下来一个月在医院的所有费用清单,已经全部结清了。你可以明天去医院核实。”

李明接过那张纸,手指颤抖。他展开一看,上面确实列着详细的药品、检查和床位费用,末尾盖着一个他看不懂但显然具有效力的印章,标注着“已付讫”。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几乎让他落下泪来。这几天压在他心头最沉重的大山,就这样被轻易地挪开了。

“还有这个。”林又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的是……李明的身份识别卡,完好无损。旁边还有一张皱巴巴的借据,正是他签给“三哥”的那张,上面用红色的墨水重重地划掉了他的签名,并写着“账清”二字。

“‘三哥’……”李明愕然。

“他以后不会再出现在第八区了。”林轻描淡写地说,仿佛只是在谈论天气,“像他那样的渣滓,本就不该存在。”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力量。

李明拿着身份卡和那张废弃的借据,手抖得更厉害了。短短几天,折磨得他痛不欲生的两大困境,竟然就这样被解决了。他看着眼前这两个神秘的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所拥有的、隐藏在黑暗中的巨大能量。这不是简单的街头混混,他们有组织,有能力,甚至……有某种形式的“正义”。

“谢谢……谢谢你们。”李明的声音带着哽咽。

“我们是交易。”林纠正道,但语气似乎柔和了一丝,“你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得到了应得的报酬。这是你应得的。”

从那天起,李明的生活表面上没有变化,他依旧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十七号工位焊工。但他的内心,却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隔几天,他会通过林教给他的隐秘方式(有时是藏在特定垃圾桶下的纸条,有时是某个特定时间拨打一个无人接听的电话留下暗号)传递一些他观察到的工厂里的细微变化——比如保安换岗的时间调整,某个区域突然加强了监控,或者是一些可疑人员的出现。

任务依旧简单,风险似乎可控。而作为回报,他不再需要为母亲的医药费日夜煎熬,甚至偶尔还能得到一些额外的“补贴”,让他能买些更有营养的食物,或者在那间破旧的筒子楼里添置一点必需品。生存的压力骤然减轻,让他有了喘息的空间,也有了……思考的精力。

与林的接触也变得不仅仅是任务交接。有时,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林会多说几句。她会告诉他一些被官方历史刻意抹去的往事,一些关于“外面世界”的真实片段,一些大同国体制内部的腐朽与黑暗,以及他们这个组织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个没有谎言,没有压迫,人人可以自由呼吸、有尊严地活着的未来。

她的话语像种子,播撒在李明因长期压抑而变得贫瘠的心田里。他开始对照自己和周围人的遭遇,那些被城管追打的小贩,被克扣工资的工友,医院里冷漠的护士,赵强那样的蛀虫……所有这些,不再是孤立的不幸,而是整个系统性压迫下的必然产物。他从《呐喊》中读到的麻木与彷徨,在现实中找到了无数印证。

石头依旧沉默,但他看李明的眼神似乎少了几分警惕,多了几分认同。有一次,李明在传递信息时差点被巡逻的保安发现,是石头及时发出了一声模仿猫叫的暗号,才让他化险为夷。那一刻,李明感受到了一种无言的战友情谊。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报酬而行动。每一次传递信息,每一次与林和石头的接触,都让他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流水线上任人宰割的“废物”,而是参与到了一项伟大的、秘密的事业中。虽然危险如影随形,但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使命感开始在他心中萌发。

他开始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电子厂里的每一个细节,街道上的每一张标语,广播里的每一句口号,都成了他分析和解读的对象。他发现,原来支撑着这个庞大帝国的,除了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暴力,更多的是谎言和由此产生的恐惧与麻木。

“人民的未来,真的在你们这里吗?”有一次,李明忍不住问林。

林看着他,眼神深邃而坚定:“未来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赐予的,是靠所有人一起去争取的。我们只是点燃火种,唤醒那些沉睡的人。真正的力量,在人民自己手中。但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力量,让他们看到希望。”

李明的心被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低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手。这双手,曾经握过笔,写过锦绣文章,后来握过焊枪,在流水线上重复麻木的动作。而现在,它正在黑暗中传递着可能改变命运的信息。

或许,这才是这双手真正的价值所在。

他抬起头,迎向林肯定的目光,低声却坚定地说:“我明白了。接下来,需要我做什么?”

窗外,天网的红灯依旧闪烁,但在此刻的李明眼中,它不再是不可战胜的象征,而是一个需要被推翻的、锈迹斑斑的旧秩序的标记。他的内心,已经悄然站在了反抗军这一边。未来的道路依旧黑暗而漫长,但他不再感到孤单和绝望。因为他知道,在深渊的底部,已经有回声在激荡,有火种在传递。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