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踏查】走進會安,一窺沉香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張蘊之
·
·
IPFS
·
帶著我們深入沉香林的小哥范功石先生,繼承了母系家族的沉香事業。他們家在五百年前隨著阮主南遷,至會安開墾。大約兩百多年前,因為中國商人到會安尋覓香木,他外婆的祖輩(都是女性長輩)便到森林中採集香木賣給中國商人,這門生意由此開端。
范功石先生帶領信風書院踏查隊參觀沉香林。

*此為信風書院 x PRESCA 2025「梧桐飛花-中越世遺古城工藝踏查」筆記。

「會安沉」,台灣的業者多寫作「惠安沉」。「惠安」二字隨著華人普遍的燒香習慣俯拾皆是,但也常因此與泉州三邑之一的惠安混淆。

「會安」如何訛作「惠安」,不得而知。來自會安的沉香,卻支撐著全球的用香文化超過五百年。

從「占城香」到「會安沉」

會安位於越南中部,自大航海時期即東亞航線的重要國際港口,主要運作這個港口的族裔原本以日本人為大宗,後來漸漸被華人取代。會安所在的區域在華文史籍中記作「占城」或「林邑」,為占族人世代生活的故地。占人擅長國際貿易,沉香是占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掌握中越地區沉香貿易的經濟霸權。

〔南宋〕周去非《嶺南外答.占城國》:「占城,漢林邑也,境上有馬援銅柱。在唐曰『環王』,王所居曰『占城』,以名其國。地產名香、犀、象,土皆白砂,可耕之地絕少,無羊、豕、蔬茹,人採香為生。」

鄭阮之爭(1627-1673)時,占族人被南遷的阮主往南方驅離,但全球(尤其是中國)對沉香的需求並未消減。

帶著我們深入沉香林的小哥范功石(Phạm Công Thạch)先生,繼承了母系家族的沉香事業。他們家在五百年前隨著阮主南遷,至會安一帶開墾。大約兩百多年前,因為中國商人到會安尋覓香木,他外婆的祖輩(都是女性長輩)便到森林中採集香木賣給中國商人,這門生意由此開端。

一大早七點鐘,范先生便到旅館接我們入山,自會安古鎮一路向南、深入鄉野。負責管理沉香林的是他的表姐,和表姐於農村一處交通匯集點會合後,便駛入更細窄的田間小徑,到沉香加工廠稍停,讓大家上個洗手間,再繼續向山裡駛去。

越接近沉香培育林,道路兩側開始出現販售香木樹苗的業者。

范先生家族的這個世代戮力推廣清淨香,堅持不用任何有害環境、樹木的化學藥劑,製香時也不使用增添香味、助燃的化學物質。問他為什麼堅持這個理念?他答:「我們是佛教徒。」

我問他:「你相信焚香是一種功德嗎?」

他說:「當然!我的父母就是因為香祭(他用了一個沒辦法翻譯的詞,簡單來說是虔誠的敬香儀式),才有了我。」

我提到沉香的各種造假和附會,他點點頭,說:「我知道海外市場很多人都這麼做,但我們不做這種事情。我們只想踏踏實實的保護沉香林、把香做好,也不炒作價格。保護環境,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平安生活,是最重要的。」

蜜調:甜中自有清涼意

〔南宋〕范成大《桂海香志》:「沈香,出交趾。以諸香草合和,蜜調如薰衣香。其氣溫黁,自有一種意味,然微昏鈍。」

范先生點燃已斷枝或傾倒的香木,帶著我們嗅聞香木結香最初的氣味。那是一股尾韻帶甜、富有清涼感的香氣(漪文老師說像是仙草),隨著香木年齡不同、結香部位不同,香氣的表現也不一樣。

還在樹上時的香味,是輕盈而清透的。在初步加工、成為潮濕的粉糰後,香氣會變得莊重而敦厚。

這些粉糰只添加黏粉(一種植物膠),接著就塑形、風乾。機械化製造可以很快地生產香枝、錐香、日式線香,高壓模具則可以生產無黏香,但范先生不太支持市場對無黏香的吹捧,他認為這種做法太浪費香木。

我們一路上看到很多小卡車運載剛砍下來的木材,樹幹寬的大約是人的大腿寬度,窄的不過手腕粗細。「這些是拿去當柴燒,或是造紙用的。」

我問起傳說中的「蜜香紙」。西晉末年,嵇含寫作的《南方草木狀》記載:「蜜香紙,以蜜香樹皮葉作之,微褐色,有紋如魚子,極香而堅韌,水漬之不潰爛。」這種蜜香樹是否就是沉香木?

范先生搖頭,他說,沉香木的價值極高,不可能拿沉香木去造紙,他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

以半世紀為一循環,代代相傳的土地養護

一棵沉香木的養成要超過半個世紀,當他們砍下一棵,就會種下一棵。「我種的沉香木,要到我的孫子才能收成。」范先生撫摸著我們面前三十多歲的香木,目光隨著樹梢向上,望向遙遠的天空。

訪談過程中,他表現出對於世代安居的極度重視。也許正因為沉香的生命週期都是半世紀起跳,因此讓他們對於生命與傳承,感受特別強烈。

在范先生的這個世代,雖然只有二三十歲,卻很積極推廣傳統工藝、在地文化與村落生活。不盲從不媚俗,誠懇堅定地守護自己的世界,我們在他身上,看到了極其堅韌的善與美。

【外篇】

會遇見范功石先生,是去年中越踏查課時,羅漪文老師在臉書上找到一位推廣清淨香的業者。漪文老師請對方帶一些樣品來給我們看看,范先生便騎著摩托車來找我們。

當時的他看起來還是個稚嫩的少年,一句英語都不會講,也不太知道怎麼跟陌生的外國人互動。今年再相逢,他的英文已經應答如流,可以討論很嚴肅深刻的話題,也對於品牌經營、地方創生有具體的藍圖與想像。

問他為什麼一年之內可以進步神速?他說,因為弄了體驗工作坊,天天和外國客人練英文,一直講一直聽,就學會了。

「金錢很重要,但環境保育更重要,我們要保護好環境,才能將這一切交給下一代。」范先生說。他是這一代越南年輕人的縮影,看到他各方面積極又努力的模樣,感觸很深。他們家並不是因為貧困才要拚命,而是因為心中有深信的價值觀與理想。


【跟著信風書院去旅行】

2025年信風書院踏查課程 參與意願登記表

20250331-0406 梧桐飛花:中越世遺古城工藝踏查 (已結束)

20251029-1103 正倉院展+關西特色美術館巡禮 (報名中)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