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不必要的期待之前,我們都會反覆懷疑

KJOH
·
·
IPFS
·
停損練習。

其實還是甩不開。

明明已經練習過很多次不去在意、不再放大、不再用他人的尺度衡量自己的軌跡,可是某些情緒還是會突然在一個無意識的角落跳出來,像是被貼上「沒用」標籤的設備突然發出嗶聲,提醒我,它還在。

那種感覺不太好,有點像買了一個不夠理想的東西,原本充滿期待地打開包裝,卻發現它不是想像中的樣子:也許是會吸引蚊蟲的房子,也許是一台在你需要它的時候總會掉鏈子的電腦,又或是,那些投資了時間卻無法帶來實際回報的計畫與人事關係。

我其實不是太怕失敗,我怕的是持續無感、怕的是明知不對還硬著頭皮撐下去。那是某種慢性的自我消耗。

那麼,該怎麼切斷那些不必要的期待呢?我想,得先停下來。

今天,我選擇去找資料。我讓自己暫時遠離那些「該怎麼做」的指令,轉而尋找一種知識型的療癒方式。電子書、資料庫、陌生主題的關鍵字……我知道這些文字可能不會立刻解決什麼,但閱讀是一種行動,是某種溫和而堅定的自我召喚。書成了我逃離噪音的途徑。安靜地打開一篇文章、一份簡報,然後讓自己的視線沉進去的過程。它不像社群網路那樣刺激我比較心,也不像聊天視窗那樣讓我不自覺想回應。它只是單純地存在,那是我能掌握的、我願意面對的訊息。

然後才是找人聊聊,清空了先前的收件夾,那只是提供一個框架,方便我把可能會聽到的建議,像是書架的歸檔一樣,把一個又一個反饋收好,到最後要歸納的時候,就不會找不到了,水到渠成的完成那個只屬於自己的報告,成為我慢條斯理慢慢發射出來的武器,命中要害。


停損,還是持續改善調適?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它更像是一種動態平衡——今天的我選擇停損,也許明天又願意再嘗試改善,然後到了下週,又可能再砍掉重練。

我想,不必要的期待會在一次次這樣的調整裡慢慢蒸發。不是暴力地斷開,而是讓它自然風乾。

然後,空出一點點位置,專注在我真正想完成的事上。不多,一天一小段就好。像今天,我寫下這些字,就已經是一種選擇了。


有些決定,不需要太大聲地宣布,也不需要儀式感的封印,只是一種悄悄的終止。像是每天路過卻再也不想走進的便利商店,某天忽然意識到:原來那不是習慣,只是曾經的忍讓。於是轉個彎,生活就此繞過一場不必要的消耗。

這些無聲的轉彎,就是我生活中的小型停損實驗。

停損,這個詞原本來自金融市場,意指為了防止虧損擴大,提前結束一項投資。可是日常裡,最讓人心累的,往往不是明確的損失,而是那些不斷累積、無法即時切斷的消耗——一段不對等的關係,一件總出問題的設備,一場每次參與都會後悔的聚會,或是一個讓人焦慮卻又捨不得放下的夢想。

這些停損點,不會有明確的警示燈閃爍。我們只能靠著一點點身體的訊號,情緒的低潮,或是一個某天終於厭煩的瞬間,才知道:夠了。可以離開了。可以選擇不再忍耐了。

我開始為自己設計這些停損實驗。讓失望不會變成怨懟,讓疲憊不會走到崩潰。

先是對某些無效的流程說再見,把會議時間砍半,把回信的習慣重整,不再為了證明自己努力而陷入無窮的加班。再來是對自己的房間做出斷捨離,把那些「以後可能用到」的東西,一樣樣地搬出來審視,發現自己早已不是那個幻想中「以後會變成這樣」的人。也慢慢地,把那些對某人「也許會改變」的期待,一點一滴,收進抽屜裡不再打開。

這些實驗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現在的自己。


但最難的實驗,是對內心的某個過度期待,做出和解。

那些期待長得很像希望,卻藏著控制的成分。它們有時偽裝成愛,有時偽裝成責任。你以為那是對未來的規劃,對自己的鞭策,對關係的維繫。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總是在計算別人應該回報多少、關係該發展成什麼樣、生活該給予什麼回應,這些預設的腳本沒被執行,就覺得整個世界對不起你。

原來,過度的期待,就是一場持續性的失望製造機。

我曾對某段友情抱持過分的熱切,總以為只要我夠貼心,夠主動,夠體諒,就可以換來某種等值的深情。直到有一次,對方在一個我覺得重要的節日裡完全失聯,我才發現:我以為的默契,從來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劇本。他沒演錯,只是我寫錯了劇本給他看。

從那之後,我開始學著跟自己的期待說話。

不是叫它閉嘴,也不是斷然掐滅,而是學著辨識:這是我真正想要的,還是我以為別人會給我的?這是我活出來的選擇,還是我為了不辜負誰而選的路?

有時候,那些期待也會出現在對自己的責備裡。比如寫作,明明只是想記錄生活,卻總在不夠好、不夠深、不夠動人的批評裡卡關。後來我想,也許我應該先肯定「有寫」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先放下那個永遠要求「必須驚艷全場」的聲音。

這種和解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場日常持續的小對話。

每當那個過度期待的自己又悄悄冒頭,我會問:「你現在是在保護我,還是在消耗我?」如果答案是後者,那我就會試著放他一馬,讓他先下線。去散步、煮一杯熱茶、看看窗外的光線變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選擇,其實才是讓我真正重新找回平衡的方法。

有時候我也懷疑,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太平淡了?但後來想想,停損與和解,本來就不是華麗的操作,它只是讓你的人生少一點卡住,多一點空氣。

就像翻書看到最後一頁,關上那本書,不代表失望,而是可以去選下一本的自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KJOH靠嘴巴吃飯,可是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會變成石頭,太重的無法承受會砸傷自己的腳。換個方式吧!文字躺在某個載體上面或許就輕多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提早回家的燈紅酒綠的夜晚

燈沒有關

我是不是又在寫同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