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写出成长轨迹 · 第三天

再写洋子小姐

nanaluna
·
·
IPFS

人生中几次提笔写洋子小姐,都无法成章。可能对于真正关切的人,终究无法站在一个合适的距离去看她。于是反反复复,在不同的时段留下了几版关于洋子小姐的只言片语。写的是她,也是我。我与她的友情浓度从炙热到现在的平淡,

我们的缘分从初中同班时开始。洋子小姐个子高挑,微微驼背,在人群中很显眼。刚开学军训,在公共澡堂坦诚相见,我看见她背上晒黑的泳衣痕迹,心想,这女孩发育得真好。我们原本有各自的朋友圈,并不是一开始就看对眼的人。只是我那时渐渐感觉到我原本的团体与我并不合拍,终于在某一天主动走到了洋子小姐桌前。对于具体的细节我早已忘记,她的版本是我觉得她的作文很好想借来看。她虽感到一丝莫名其妙,但还是答应了。从此她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现在想来,她是我第一个欣赏的女生。洋子功课全班第一,虽然偶尔我有超过她的时候,但我深知洋子的功课才是真的好,我毫无妒忌和攀比心。她单纯简单,又博学多才,怎么能不喜欢。那时课外的联系还要靠座机,我们常常打电话,多半是我有解不出来的数学题。但除了讲作业,我们还不太敢当着家长的面闲聊,只能讲完正事就挂。于我而言,能在课外再听听听她的声音就好。我隔着电话线时常想洋子小姐住的王庄到底在哪里呢,应该很远吧。

我们后来考上了一样的高中,洋子小姐以我们初中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我们虽没被分到一个班,好在总是被分到同一层,能在走廊里相遇。我们按着各自的节奏努力,最后都有好结果,洋子去了我曾经心心念念的北大,我兜兜转转后去了美国。

再相遇已经是我回国到北京工作,我们一晃都成了大人。离开了家乡,在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再遇见,总是让人恍惚。好在我们内核相似,即使分别几年,也总是能很快又熟悉起来。我们从五道口到三里屯,分享这几年的见闻,讲述受过的伤。后来我又要走,在离京前见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人。

这么多年我有对友谊动摇的瞬间。第一个瞬间是在我意识到洋子小姐给予我的回报与我的期望有偏差时。说起来好笑。我家境优渥,总会在洋子生日是送她一些自认“昂贵”的礼物,并心安理得地认为她应该在我生日时投桃报李。年幼的我不会去想也许洋子小姐的家境无法让她有一样的零花钱,或者她表达爱的方式不是通过物质。

再后来她消失进了婚姻。再有联系,虽能快速和对方更新近况,但我更想知道她每日日常的点滴。我想像初中那时一样,每天看到她,不用聊天也能知道彼此的状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所谓“恋爱脑”、“事业脑”,而只有“友情脑”,那我们的人生又是如何一番风景?

写到这里,文章似乎要烂尾,所以说写洋子小姐的文章总是越写越潦草。这篇就先行这样吧,我梳理和她的关系也是梳理自己,这是正在进行时,那就等下次有机会了再写。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