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夜語呢喃】台北電影節5部淺淺心得
在台北電影節看了五部片,沒有刻意但有趣的是這五部都是以女性視角出發,而且語言都不一樣。除了最後一部之外其他台灣目前不會上映,會不會上台灣的串流有待觀察,應該沒有spoil的問題(明明long tail是串流的優勢呀,不過這就是另外的商業問題)
《夏日悄悄話》,愛爾蘭語,畫面清新像是觀光宣傳影片。家中沈默寡言的小女兒,暑假到親戚家中寄宿,在可能從沒被如此親切關心的對待中漸漸變得坦率,時而獨處、時而好奇地發問,內向的個性在新環境受到肯定和尊重,片尾溫柔而堅定邁開步伐主動奔向分離的寄宿父母,彷彿沈寂已久的毛蟲終於破蛹,陽光灑落在正緩緩展開的翅膀上,淚腺受到重擊。
《愛別四季》,瑞士德語,嗯...阿爾卑斯山上風景好漂亮。這部剛好買到跟Aesop合作的香芬場,這場的香味是熾Hwy,入場前還會在手腕上噴一下。
《茜色如燒》,日語,尾野真千子飾演的單親媽媽因丈夫車禍去世拒絕保險金獨自撫養兒子還要支付公公高額的看護費用,遭遇到的事件裡其他人(加害者?)都有合理合情的理由,自己的情緒早已埋沒現實的規則裡。在結婚前是話劇演員「戲劇裡的才是真實」,在片尾為看護中心自編自演的表演中才怒吼出心中的憤慨。接近中後段,現實的種種好像已經壓垮這對母子,但片尾的最後仍然傳達出日本片通常會有的樂觀正向,覺得稍微大可不必。
《紐約真人類》,美語,寫實地描述即將畢業但還沒找到工作又貌似被劈腿失戀,此外畢業前夕被房東趕出門還要暑修,陰道又發炎的華裔大四女生,Life is tough,對華人媽媽的反應描寫真實荒謬到好笑。
《當女孩戀愛時》,芬蘭語,3個尋找親子、兩性、同性關係渴望和認同的Young Adults,要找什麼樣的人愛?想要怎樣的做愛方式?自我懷疑的挫折、親子關係的摩擦,陷入反覆不安的迴圈中,該說是青少年的特權嗎?但別說是18歲,可能很多人到38歲也沒有個答案或是壓根沒有想過。整部片色彩和配樂的運用恰如其分的青春,混亂繽紛,看完直接在Spotify找Soundtrack。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