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牆上的東西
這個房子,多了許多表情,貼了比以往更多的海報。
因為有了餘裕,就鄭重其事起來。
在美術社買海報袋、ikea買相框,歐漫大師墨必斯(MOEBIUS)的大張「阿札克」就送去裱框。
做完這些,才覺得佈置可以告一段落,從此可以跳舞、唱歌。
貼海報、貼畫,是除了吃飯、睡覺等日常活動外,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心理事件。沒有海報、沒有畫的家,等於沒有表情,沒有喜怒哀樂。或者我應該說,是房子允許了我們落地生根之外,還允許我們把情感坦露出來,沒有障礙的從內心裡發出來,可能歡樂、可能憂愁,可能只是愛上某種美感,讓它在我眼前時時歡躍。
這造成我走進別人的家時,也會習慣地觀察其牆上有沒有掛畫、貼海報,甚至是照片。會好奇它們為什麼被選擇貼上,貼的位置如何,構成了什麼樣的表情,主人希望這個空間充滿什麼樣的表情或語言呢?
近來許多人崇尚極簡風,房子裡牆白、地白、除了必要家具,幾乎看不到雜物,整齊、乾淨、漂亮,一種沒有煙火氣的漂亮。這樣的房子住起來感覺如何,除了身體的休憩,心裡是否也因為簡潔而無雜訊呢?或許可以吧!只是我還沒到達那個境界,著實無法想像。
貼海報這件事,算是一種自發的美學經驗吧!因為從來沒有人需要刻意去學習。
自己是從擁有單獨的房間開始,幾乎是下意識的、衝動的,就把偶像照一張張貼上去,儘管當時對「張貼自己的激情」有些害羞,還是忍不住要供到牆上,瞻仰、迷戀。愣愣地把自己躁動不安的成長藉著海報撒網似地延伸出去,直到溢出天花板。大學時代,在和同學共居的舊公寓,鋪著榻榻米的房間牆上,貼著一張宮澤理惠的牛仔褲的大型海報,忘了是Levis還是something,我只記得她美得出奇,從牛仔褲裡延伸出來的身體曲線,就這麼成為我們青春的延長弧線。而時常掉下來的海報邊角,在記憶中被風扇吹得啪拉啪拉響,就像在心底澎擊,比浪花還激情。
更長大一點,貼海報這件事,就從只關注自己、證明自己,慢慢轉向了純粹美感的體驗,幾乎可以感覺到一種精神性的投射。不再講得出來是什麼,更複雜,卻也更純粹,幾乎是五感並用的存在,就像到美術館,一開始只是凝視,隨之所有感官都會一起啟動,然後莫名地靈魂就會被拉到某個境地,不去抵抗,就能隨之徜徉。
一種屬於自己、又不屬於自己的體驗。
走進客廳,我感覺牆上有絮語;餐桌上有沈穩定調;紅色角落、鐵製木架旁就讓思緒飛揚低調。繪本房裡各種聲響,允許五感奔放撒野,最好像個孩子丟軟球,只會笑場不會哭泣;睡覺的房子,暖白色調裡一張小王子,矯正單純用來好好安眠;書房裡各據一角,他的張狂美感,我的沉思溫暖。
別忘了轉角處小男孩的凝視,他看向哪裡?是牆上留白處,還是房子裡不證自明的種種表情。隨我開心,隨時可以胡亂詮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