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一點也沒關係
一方面是天生個性使然,你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現完美,一旦有所缺失,你會難堪的像鴕鳥一樣,想把頭埋進深深的土裡。
尤其在母親,你更是心虛、感覺歉疚得厲害。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長大,母親期待的比你學會做的更多,你永遠逃不過她挑剔的嘴巴。她在市場工作辛苦,回家還要忙一大家子:爺爺奶奶,以及我們三個孩子。父親專注著工作,有奶奶在,他從不幫忙。後來奶奶爺爺過世,他才試著分擔一些簡單的家事。
你是長輩眼裡的讀書咖。工作能力不強,時常分神神遊,或者一直神遊忘了該分擔家事,經常被唸。慢慢的,母親市場工作回來前,你會心虛、緊張的察看家中,找到你覺得該做的家事,心中暗自期盼得到她的讚賞。
然而一向事與願違,她回來總是壞脾氣,也一定挑剔其他你忽略過的家事,至於你做好的工作她ㄧ律不談,因為那是女人的本分。你有了期待,於是分外覺得氣餒、掃興。
除非她那天回家心情平和,家裡就會充滿輕快和諧的氣氛:吃飯、看報紙、睡午覺,你的下午就顯得天高風輕,甜甜的空氣裡充滿玫瑰色的氣息。
但好事總是不成雙,久而久之,你對家事就懶了,對自己也沒信心(她連功課也不稱讚的),但一方面又對辛苦的她充滿歉疚。天生完美性格加上愧疚,你養成了害怕被批評、被質疑的心態:壞事發生前妳就想躲開,如果被指責,你就哭泣流淚,潛意識希望在其他人面前,你能無事存活,甚至換取到比母親加倍強大的呵護。
在伴侶面前,似乎更容易再現這個情境。那次他終於發脾氣:
「我的壞脾氣和指責只是我的看法。」
「你可以不同意,堅持你自己啊!」
「我又不一定全是對的!」
你腦子瞬間停頓了一下,淚眼汪汪的傻了,直看著他。懷疑他,懷疑自己:
「真的有這種可能嗎?我可以不心虛、愧疚,不說對不起?我可以理直氣壯嗎?」
那是當下一聲棒喝,打醒了你從小以為只有一條活路的思維。你以為委屈求全可以換來平安,或是沈默寡言、摸摸鼻子轉身離開就再也沒事。什麼都不用說、不用解釋、不用磨合,因為說什麼做什麼都沒用,因為你就是做得不好,不夠好。
但這一切原來只是自己腦袋瓜子裡自發自轉的世界。
完美嵌合的齒輪間突然間出現了空隙,你停下來不再撻伐自己。
一旦縫隙出現,陽光忽然就能頻頻透光,於是你看到了更多自己心虛的模樣、愧疚的心態。你開始學著在下一瞬間扳回自己的主權,多說一些多強調自己一些,一點一點解開恐懼,不再遮住自己的眼睛跟耳朵,看著眼前的衝突或不完美,不再成為鴕鳥。
但連這件事也不再逼自己一定去完成什麼。不再要求完美,完成不了還怪自己。
就算重蹈覆轍了那又怎樣?下次再來就好。也沒想到因為這樣的放鬆了,反而在事情發生之際,容易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於是馬上就可以轉個彎,把逐漸往牆角逼退的自己叫回來:
「喂!表達一下自己的意見!醜一下也沒關係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