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4
IPFS
如果要用人類的詞彙,來為五月天的「宗教化」傾向做闡釋,那麼我想,他們最優先的信條大概就是「愛」。藝術追求、自我實現等等,或許都要靠後。
曉波在《審美與人的自由》中寫,「審美……是一種感覺」「只有當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帶有了審美的性質,人類才能最終地進入自由的王國。但我要說,這僅僅是夢,完全的自由就像遠古神話一樣,永遠是夢。」畢竟,我們既要生活在夢中,也要生活在現實。
那麼,如何既讓人們在儀式或狂歡中獲得審美自由,又不會在現實製造出新的紛爭與混戰?我還無法解答清楚。至少政治儀式不是足夠好的選擇。狂熱的愛與恨也不是。
重看2023跨年線上演唱會,又慢慢等待著片尾滾動至盡頭。在那密密麻麻數不清的名字中間,我想我明白了一些。但我仍然無法想像。
此刻,我願意將所有自由而溫柔的表達者、行動者獻出的作品,理解為一種樸素的愛。如果你愛著那麼多人,要如何放棄任何一雙望向你的眼睛?滿載告別與眷戀的《諾亞方舟》,大概也在這個時代擁有了新的外延。
我當然無法、也不應當這樣執拗地揣測他人心意。也不知曉波是否抱著相似的心情領會「愛」、寫下「我沒有敵人」。渺小裸猿如我,依然常常困惑,也還遠做不到。
但我願意開始這樣相信。
See u in MaydayL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