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也落淚:動物的情感世界與人性的反思

Jeffrey Moussaieff Masson and Susan McCarthy, When Elephants Weep: The Emotional Lives of Animals. (1995)
人類喜愛飼養寵物,卻對動物的脾性了解不多。動物行為學家(ethologist)往往耗盡畢生心力觀察動物的性情,彌補我們在這方面知識的不足。為此,他們撰寫科普書籍,介紹鮮為人知的動物生活,讓讀者不僅了解動物,也認識科學家的工作,從中發現科學研究其實也有感性的一面。
Masson 和 McCarthy 所著的 When Elephants Weep(《當大象流淚時》)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這是我第一本讀後深受感動的科學書籍,書中探討動物之間的愛與友誼,也描寫牠們如何表達喜悅與對美的感受。書封面上的兩隻大象就是書中一例:牠們自幼一同成長,不久卻被迫分離,因為其中一隻被送往馬戲團接受訓練並參與表演。但數十年後,牠們奇蹟般地重逢,兩隻象如久別重逢的老友般,彼此以象鼻纏繞擁抱!
然而,正因為動物有愛,也必然有痛苦與憂傷。作者並不避談動物的陰暗面,書中也提及欺凌、鬥爭,甚至是強暴等情況。總的來說,這本書所勾勒的動物情感世界,正如人類的情感世界一般多元而複雜。
書的最後一章討論動物是否具有宗教、道德與正義的行為。這一章爭議性最強,因此作者也未下明確結論。然而,書末的總結卻令人深思:
科學的謙遜,在於承認一項事實──完全理解動物是不可能的。但若我們一開始便不自以為是,來認定牠們不如人類,那麼我們將能更接近牠們。要了解動物,必須從牠們的角度出發,而其中也包括牠們的感受。(頁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