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邊緣的白白的?關於牙結石的常見迷思

冷氣調低點
·
(修改过)
·
IPFS

牙石是什麼?

牙石(又稱牙垢、牙結石)是牙菌斑長時間堆積並鈣化後形成的硬質沉積物。當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礦物質結合,會在牙齒表面與牙齦邊緣形成牙菌斑。如果未能透過刷牙與牙線清潔,牙菌斑便會逐漸硬化,最終演變為牙石。

牙齦邊緣的白色物質是牙石嗎?

若牙齦邊緣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黏稠薄膜狀物質,可能是牙菌斑,這通常可透過日常刷牙與牙線去除。然而若發現牙齦邊緣或牙縫間有白色的硬塊,則很可能已經是牙石。牙石是無法自行去除,需透過專業洗牙清除。

牙石容易堆積在哪些部位?

牙石常見於以下幾個位置:

  1. 唾液腺開口處:如下顎前牙內側與上顎大臼齒外側,因唾液中的礦物質易沉積於此處。

  2. 清潔較困難的區域:如牙縫、牙齒排列擁擠的部位、牙套或假牙周圍,這些地方容易囤積牙菌斑形成牙石。

牙石常見的迷思

1. 牙石可以自行清除嗎?

牙石一旦形成,無法透過日常刷牙或牙線去除,必須透過專業牙科儀器才能清理。由於牙石緊密附著在牙齒表面及牙齦下方,特別是「牙周袋」內的牙石,更需要使用超音波潔牙機震碎後再沖洗,才能安全且有效地去除。

2. 牙石會自行脫落嗎?

牙石通常不會自然脫落,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鬆動或掉落,例如:

  • 牙齦萎縮或發炎:牙周病可能導致牙齦萎縮,使牙石失去支撐後鬆動甚至脫落。

  • 外力影響:如咀嚼較硬的食物,可能導致部分牙石脫落。然而,這樣的情況僅會使部分牙石掉落,並不代表口腔已經清潔乾淨,仍需定期檢查與洗牙。

3. 清除牙石是否一定要洗牙?

由於牙石無法透過日常清潔去除,因此洗牙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專業洗牙不僅能去除牙石,還能預防牙周病,維持牙齒與牙齦的健康。

牙石是否具有遺傳性?

牙石本身並不具備遺傳性,但遺傳因素可能會影響牙石的形成,例如:

  • 唾液礦物質含量:若唾液中的鈣、磷含量較高,牙菌斑的鈣化速度可能會加快。

  • 牙齒排列與結構:先天牙齒擁擠或排列不整齊者,清潔難度較高,更容易形成牙石。

  • 健康狀況: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影響免疫系統,使口腔更容易受到細菌侵襲,增加牙石形成的風險。

預防與建議

雖然牙石的形成無可避免,但透過良好的口腔保健習慣可有效減少其產生,例如:

  • 維持良好的刷牙習慣,搭配使用牙線,確保牙菌斑不易累積。

  • 定期洗牙(一般建議每 6 個月一次),及早清除牙菌斑與初期牙石,避免嚴重堆積。

  • 均衡飲食與健康作息,避免過多糖分攝取,以降低口腔細菌滋生的機會。

若發現牙齒有異常狀況,如牙齦紅腫、牙齒敏感或牙石明顯增多,建議及早就診,以確保口腔健康。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