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換工作 ! 但要怎麼越換越好?「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讀後感
一,看此書的目的
從大學畢業已經四年,身為職場後菜鳥的我換過兩份工作:第一份是連鎖品牌茶館的吧台,第二份是小公司的網路行銷企劃,上個月我把企劃工作辭職掉了,接著陷入了職涯的迷茫深淵之中……直到看了此書才知道,迷茫的原因竟然是我不夠了解自己。
書中作者朴建鎬先生以在「辭職學校」的經驗,講述每個在職涯上迷茫的人們碰到的煩惱,不論是想辭職卻不敢辭職、與公司同事不合、對自己沒有自信……等種種狀況,於此書中皆有實際例子指出,以規劃職涯藍圖的方式來幫助每個想追求快樂職涯的人。接下來要講述自己在本書中領略到的3個知識。
二,領悟這3件事,再也不怕換不到好工作
1.每個人都有追求的權利
你比較擔心現在的自己?還是40歲的生活?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為了所謂的「一年職涯」而不敢離職。同事不好相處,與公司不合,環境等等因素,成天抱怨工作的一切,把離職掛在嘴邊,既然這麼想離職為何還沒有離職呢?所以要釐清沒有離職的原因,也許這份工作還有其他地方符合你的需求,只是碰到了短暫的問題,但大多數的人是緊抓著「安全感」不放,不想面對做不到一年就離職後,未來的面試官會問起自己:「為什麼上一個工作只做半年?」時的那份緊張感,與其擔心這個,是否該好好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追求」是一種權利,更是對自己負責,別讓現在這份工作剝奪了自己應有的權利,請記得,時間是為了安全感所付出的寶貴代價。
2.所有的問題都是不夠了解自己
作者在書中提到「做最像自己的工作,最有效率也能做得最好」但要實現這句話之前,還要先足夠了解自己才行。
這是一生的課題,要探索自己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透過自我提問,再來分析自己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比如「每天經常做的事是甚麼、喜歡研究的資訊或蒐集的東西、何時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喜歡團體生活還是獨處……等等」,下述為自我提問的重點與範例 :
做什麼(what)→如何做(how)→為什麼做(why)
舉例來說,通常會如何規劃旅行路線?旅行時會做甚麼?
What>找幾個要去的景點,再依地點安排路線,即使最後沒去到景點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享受過程
How>網路上看評論與建議再自己評估要不要去
Why>我喜歡有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彈性的空間,會看網路的評論是因為怕會有期待落差
結論>我是喜歡掌控大局的人,可以有彈性空間,我討厭不確定因素,所以會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
或是透過九型人格測試,人力銀行網站上也有免費的職涯適性測驗,可以幫助了解自己。
重要的是不能只看「結果」,而是要分析自己為什麼做了那些選擇,「原因」才是關鍵,這樣才有了解自己的機會。
3.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是否太不切實際?
可能比較老一輩觀念的長輩會說:「現在失業率這麼高,有工作就該高興了還讓你挑?這樣的想法未免太過於奢侈了吧?」
可是,找工作就像投資,時間等於資本,花費同樣的時間,在隨便一家公司努力,跟待在適合自己的公司努力,就像把同樣的錢,一個年利率1%,另一個年利率5%,持續十年,二十年,工作效率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不可否認的是,選擇後者的風險就是一路上可能會跌跌撞撞,但若有了這些經驗再經過「思考、比較、選擇」的職涯人生,與前者相較起來,那些寶貴的經驗與思維將終生受用。
如果我沒有換工作,我可能不會知道,原來害羞內向的自己,喜歡可以發表意見的空間的環境,也不知道原來自己討厭坐辦公室,有了這些經驗,我相信自己換工作一定可以越換越好。
三,收穫
感謝在人生最迷茫的時期遇到了這本書,我已經書中步驟完成了屬於自己的這份職涯規劃藍圖,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本書來回翻了2、3遍,每讀一次就像再提醒自己一次,不論做甚麼都是自己選擇的,先擇你所愛,才能愛你所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