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元覺知力》感受界線,拿回自己的力量
IPFS
- 能量永遠跟隨著意念,能量就是力量。
- 身體,是我們在三維世界唯一的載體,不要只想著要去通靈,和高靈指導靈通訊,最終還是得回到自己的身體內,把力量收回來,才不枉費這一世來地球。
- 覺知,是心的「感知」,不是頭腦的「知道」,覺知也是內在視野的高度。
- 每天練習,就像是每天搬一塊石頭,時間久了就可以疊出那高度出來。
- 覺知的狀態取決於兩個象限:X 軸是穩定度,Y 軸是深度。
- 穩定度,需要時間的累積
- 深度,需要專注力的提升
- 這兩個象限畫出來的圓,就是「覺知的狀態」
- 覺知度越高,越能面對生命挫折時,擁有面對和恢復的能力。
- 一開始的矯正是最難的,因為我們都歪太久了,注意力都散在外面,要把力量收回來。
- 搭配「靜心」是更有效果的,最基本的靜心就是呼吸法。
- 覺知的預備動作:容器冥想深呼吸幾次放鬆,開始從頭到腳,感覺自己身體的輪廓,再從腳到頭,直到能清楚掌控自己的身體形狀。
- 吸氣,想著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收回到容器裡面。吐氣,把注意力都儲存起來。重複。
- 接著一樣吸氣,然後吐氣時把注意力全部壓縮到想要練習的特定部位(如腳底、雙手等)感覺那個部位能量稠密。
- 一定要練習到很快可以想像自己的容器,然後要穩定。不是用勉強撐住的,而是真正扎實地練出那穩定度。
- 「分部位」練習覺知,才能練出精緻度。先從身體覺知(腳、手,等等)再到聽覺覺知、視覺覺知,最終是隨時隨地都要處在覺知的狀態。
- 腳底覺知若感覺困難,需要療癒海底輪,與原生家庭,尤其和母親有關。
- 手部覺知若感覺困難,需要療癒開闊心輪與愛,去敞開來提升感知度。
- 覺知練到一定程度,會感覺到「界線」,去區分什麼是外,什麼是內,才知道把注意力放在哪裡是正確的,也才會擁有那界線感。
- 即便在規劃未來,也要”感知”當下。
- 有機會可以嘗試「死亡冥想」:想像自己即將死去的那時刻,你是怎麼感知這個世界的?會對意識提升很有幫助。
- 練習一定要到位,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注意力,不要對自己放水。
- 回家作業與練習:
- 腳底覺知,融入生活中更好(好比通勤時放慢腳步感覺)
- 手部覺知:打電腦時,或是拿東西時,有機會就練習。不要只是靜止的狀態,要移動,才能訓練自己意識的集中度。
- 洗澡覺知:感覺水打在自己身上的感受
- 吃飯或喝水覺知
- 進階練習:練習與別人對話保有腳底覺知,或是恢復走路正常速度時,都可以把覺知全部都放在腳底,不被影響。
-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你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個決定,才能活出成功和精彩的人生!
- 不要自我懷疑,一懷疑很多覺知就散掉了。
- 不要去和身體部位進行對話,就只是全然地去做直接的感受,若有情緒,感受、意識,並讓它通過。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