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借船出海

歐陽風
·
·
IPFS
·
中共利用黨媒以外的媒體來強化宣傳的手法,稱為「借船出海」。其中一招是當中國領導人出國訪問時,適時在地主國的媒體上發表領導人所寫的專文。

借船出海

中共利用黨媒以外的媒體來強化宣傳的手法,稱為「借船出海」。其中一招是當中國領導人出國訪問時,適時在地主國的媒體上發表領導人所寫的專文。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用來散播訊息的國際網絡,則是更大的「借船」。這個網絡由許多地方電台組成,它們的共同點是都為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飢腸轆轆」更指出,這些電台的中文名稱都有「環球」二字。路透社在2015年報導說,其中至少有三十三個電台有中國政府秘密涉入。在美國,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頻道是向洛杉磯的「鷹龍傳媒」租來的,而鷹龍傳媒的創辦人暨董事長蘇彥韜是統戰組織全國僑聯旗下「中僑文促會」的副會長,也是北京市政府的「專家諮詢委員」。

在歐洲,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要透過芬蘭的「環球時代傳媒」(不要和《環球時報》混淆)來操作,環球時代自稱是「中國和世界的橋樑」。該公司是由中國企業家趙亦農在1994年創立,其間經過多次更名才在2014年改為現在的名稱。環球時代傳媒是合資公司,60%的股權屬於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直接擁有的國廣環球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國廣世紀傳媒諮詢有限公司」。

雖然趙亦農辯稱他的公司從來沒有隱瞞中共媒體的股權,但他也完全沒有提過這件事。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這家公司在多個國家已擁有近兩百名員工,並向全球用戶提供二十多種語言的媒體服務。在澳洲,墨爾本的「環球凱歌國際傳媒集團」扮演同樣的角色。這家公司和環球時代傳媒一樣,60%的股份是由國廣世紀傳媒所有。環球凱歌的記者曾被駐北京的外國記者批評,在中國人大現場提問官員時故意放水。

《中國觀察》也是「借船出海」的一例。它是《中國日報》的特刊,2010年開始產出內容,並置入到西方報紙。中國分析家相信,2008–09年的金融危機讓所有西方媒體都只能努力避免赤字,這讓中國有機可乘。全球重要報紙都置入了《中國觀察》的內容:《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每日電訊報》、《雪梨晨鋒報》、澳洲《時代報》、法國《費加洛報》、西班牙《國家報》、德國《商報》等等。有些報紙在網站上刊登《中國觀察》的內容。只有一家報紙有揭露它的年度預算 ── 倫敦的《每日電訊報》每年收費七十五萬英鎊置入《中國觀察》的內容。

《每日電訊報》和中國政府的關係似乎不只是讓《中國觀察》進行置入而已。2019年,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盛讚電訊媒體集團「在增進中外相互了解和認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電訊媒體集團確實很努力。集團高管很喜歡和中國官員見面。其榮譽總編伊恩.麥奎格甚至還參加了中國駐英大使館在2019年4月舉辦的「習近平外交思想」研討會(第四章談過)。

當《電訊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網站刊出《中國觀察》的內容時,會標記為「廣編特輯」。但當這些內容被轉貼到社群網站時,此一差別沒辦法顯示出來,讓這些文章看起來就像是一般的報導,而不是廣編稿。像《中國觀察》這類交易令人擔憂是否會對報社形成誘因,讓他們在主要版面不敢跨越中共設下的界線。但彼得.馬提斯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全球主要報紙讓《中國觀察》的內容有了公信力。

合作協議

中共媒體和外國媒體簽訂的合作協議越來越多。2018年,位於紐約的全球通訊社美聯社和新華社簽定協議,要擴大「互利合作」,此事在美國引發關注,有眾議院議員要求美聯社必須公開協議內容。

美聯社和新華社的協議不是唯一。倫敦的路透社是美聯社的對手,早在1957年就和新華社簽定協議。在湯姆.格洛塞(四十八家集團成員)擔任執行長時期,路透社和中國的關係越發緊密。格洛塞和中國大使傅瑩會面時承諾說,路透社會「全面客觀報導中國……(以及)繼續保持和中國的長期友好合作關係」。路透社在2009年參加了新華社主辦的世界媒體峰會。當習近平2015年訪英宣布開啟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時,只給路透社獨家專訪。

2017年,新華社旗下的「中國經濟信息社」和一些歐洲媒體簽約成立「一帶一路財經資訊合作機制」,其中有德奧合資的財經通訊社DPA-AFX、義大利克拉斯傳媒集團、波蘭通訊社、希臘雅典通訊社、比利時《日報》、英國的《地鐵報》。葡萄牙也在2019年的一帶一路備忘錄中簽下新聞交流合作協議,雙方要致力於「組派新聞代表團互訪,開展聯合採訪,舉行研討交流,舉辦記者培訓」。新華社也和法新社(全球第三大通訊社,僅次於美聯社和路透社)、德新社、雅典馬其頓通訊社、澳聯社、拉脫維亞國家通訊社、義大利全國報業聯合社簽有合作協議。中國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義大利克拉斯傳媒集團簽訂協議,除了內容分享之外,還新開「聚焦中義」新聞專欄及聯合製作電視節目,並成立工作小組執行相關計畫。

雖然這些媒體不太可能把中共對高度政治性議題的說法原文照登,但正如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任克里斯.沃克所說,「和中國官媒來往可能會導致在某些議題上的自我審查,或者無意間複述了中共的宣傳論調。」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歐陽風老宅、病夫、啃完老本的三叉神經兼慢性疼痛者及族繁不及備載...眼睜睜體驗死亡就在眼前...對著身體的苦痛,自殺亦是一個選項...快了...卻又想再挨苦挨痛一下下再看...順便侵犯一下人家的版權...看看又待如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摘《獨裁者養成之路》希特勒

你的心還在

摘《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台灣的濁水溪,韓國的蟾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