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第三題:我如何看待受苦的人?
試想著,當你含著金湯匙出生,這輩子財富自由不用為錢煩惱,請問你會如何看待地球上那些為錢、為生存在戰火下、窮困中拼命掙扎著向上爬、不斷競爭的生命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在我的觀念裡面,當下發生的事情是注定了的,沒有發生的事情不計其數,我無法假設我沒有經歷過的一生——但是,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於是,我儘量嘗試著完成這個假設。
如果我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不為錢發愁,不用為了付帳單而奔波,能夠自由的選擇自己的方向,那我感受到的痛苦不會比現在更輕,而一定比現在更重——當我不用發愁生存問題的時候,我就會發愁這個世界上一切尚未解決的問題,世界上一切發生的苦難都與我同在,因此,苦難距離我遙遠的時候,他們不會因此變得無法承受。
為什麼世界會如此的不公平?
我知道,財富是恩典,不是功勞。
作為一個基督徒,我無法簡單的說服自己說一切都只是命運的安排。我得到的每一份富足都不是因為我比別人更配得上得到,而是出於上帝的恩典。這些恩典在呼喚我看到別人的不易。
「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哥林多前書 4:7)
這讓我無法驕傲,反而會心生敬畏:上帝把這些交在我手裡,是為了讓我成為管家,而不是主人。
別人的痛苦是我的呼召——
戰火中奔波的難民,貧困綫下掙扎的勞工,制度夾縫中失語的人,不僅僅是數據,也不僅僅是簡單的新聞,他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存在便是在向我發問——上帝讓我處於現在的位置,是要我如何做,如何行動,如何回應?
我不會覺得這些人是命不好,我會問自己,上帝讓我看見這些人,是不是要我去做什麼。
聖經裡,耶穌說:
「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馬太福音 25:35)
——若我只享受,而不分擔,那我就是那位冷眼旁觀的財主,而不是拉撒路的朋友。
我會懂得感恩我擁有的一切,但不可能繼續安穩的生活。我會因為自己的幸運感受到愧疚,這種愧疚不是因為財富本身有罪,而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擁有的越多,我虧欠的就越多,我會使用這些擁有的資源,訓練自己的能力,讓我幫助更多的人。
我會問自己,我願意看見別人的苦難嗎?
我已經見過了,見到了,我不能裝作不知道。
我願意我去成為幫助別人的人,我希望我更有能力,不是為了自己更高、更強,而是因為我知「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12:48)
如果我仍然是現在的靈魂,那我相信我仍然是有責任的見證者,同行,伸手,分享。我也被不公義輾過,我知道被世界遺忘的痛苦,被制度壓迫,被標籤淹沒的感覺,他讓我成為一座橋樑,連結我與所有受苦難的人,若我手中握著的是金湯匙,那我願意用它,不是為自己盛滿,而是去盛給那些多年空著碗的人。不是出於施捨,而是因為我們本就是同樣被造、同樣被愛的弟兄姊妹。
如果我真的什麼都不缺,我就可以為了什麼都缺的人站出來,我會用錢去支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會盡力去扶持那些我希望幫助的組織,用時間投入教育和關懷,也可以用我的影響力去為公義發聲,為正義fighting——就像今天的我在做的一樣。
最後,會到主題,我要如何看待他們呢?
我會以一種靈魂不能逃避的眼光去看待他們。
我不會把他們當作社會問題的受害者,不會把他們的困境當作新聞裡的背景音。我會把他們看作與我一樣,被上帝按祂形象所造、有尊嚴、有靈魂的弟兄姊妹。他們的痛,不是離我很遠的另一種人生,而是我的生命也必須回應的現實。
我會帶著敬畏來看他們的掙扎,因為我深知,那些在痛苦中依然活下來的人,比我更強、更勇敢。
我會帶著憐憫來看,卻不只是同情,而是一份同行的決心——若他們的生命是如此拼命地要活下去,那我的生命就沒有資格懶散地活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