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娜的彼岸王國
音樂如何抵抗:唱歌無法推翻政權,但它讓我們沒被擊垮
音樂能做什麼?在街頭抗爭的煙霧與人群之中,一首歌無法阻擋催淚彈,無法抵擋逮捕令,也無法叫政權倒下。但它能讓人不再那麼孤單,讓城市的沉默裂出一點縫隙,讓那些快要被遺忘的記憶重新浮現。

自由死於滑手機的那一刻
在數位技術不斷滲透治理的當下,中國構建出了一套世界上最全面、最精密的國內監控體系。從實名制通信到人臉識別,從健康碼到社會信用評分,個人行為正被轉化為數據模型,供國家機器即時監控、分析與懲罰。這不再是極權主義的未來預言,而是當代日常的現實重構。當控制變得無聲、懲罰變得自動、選擇變得象徵,人們或許仍感覺自由,卻…
虛構的民族與真實的我們:為什麼我們該質疑民族主義,而重新看見彼此的真實
虛構的共同體用想像編織忠誠,真實的共同體用理解建立聯結。
去中心化的民主參與:香港人如何通過「連登」論壇和 Telegram 動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
本研究探討了香港市民如何利用「連登」討論區和Telegram進行去中心化的民主參與,以應對反送中運動中的《逃犯條例》修訂。隨著社交媒體和網絡工具的普及,集體行動的協調變得更加依賴這些平台,而不再完全依賴傳統的社會運動組織。研究指出,「連登」的匿名性和即時反饋機制使參與者能夠迅速形成共識並展開行動,突破了以往抗議活動中對…
如何成為刁民記者:我在疫情期間的抗爭紀錄
有時候我會想,喔,在這個社會裡,做一點正常的事,就足以讓你變成異類。我沒做什麼大事,只是剪斷了幾道鎖,只是想要走出那棟樓,走向新鮮的空氣。可在某些人的眼中,這就足以讓我成為“問題”。喔,原來這個社會真的退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當沉默成為義務
在這個信息被層層篩選、情緒被精心剪裁的國度裡,那些曾經鮮活、直接、赤裸裸的聲音,或許會暫時消失。但它們並未真正消亡,只是潛伏於每個人心中,等待著下一次,下一個更合適的時機,重新匯聚成無法忽視的洪流。

我們這個年代仍然有人在流亡:頓珠的故事
關於我流亡的藏人朋友頓珠。

誰會被送進新疆再教育營?
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一場低調卻深遠的人道危機正在上演。自2017年以來,數以百萬計的維吾爾族與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被迫進入被官方稱作「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的設施,遭遇拘禁、思想改造與系統性人權侵犯。
太陽花運動中的另類媒體報導實踐與數字公地的建立
本篇文章探討2014年台灣太陽花運動的起因、過程與影響,聚焦於運動中主流媒體與另類媒體的互動,以及社交媒體在動員公民、推動民主參與中的關鍵角色。文章分析了傳統媒體在報導過程中的挑戰與不足,並指出另類媒體如何補充與創新,促進了更廣泛的公共對話與集體認同。透過太陽花運動的案例,本文呈現了民主社會中媒體實踐、公…

主流媒體與公民新聞在香港被迫移民遷徙報導中的人權與倫理:以BBC與端傳媒的新聞為例
本文以全球難民與被迫遷徙問題為背景,聚焦近年香港移民潮,探討媒體在呈現人權議題時的不同敘事策略與倫理考量。透過分析BBC中文網與端傳媒對香港流亡者的報導,本文比較兩者在報導風格、情感呈現與制度性分析上的差異,並結合媒體倫理理論,討論在資訊過載與「同情疲勞」現象下,新聞媒體如何在真實性與尊嚴之間取得平衡。
真相、噤聲、記者在消失:中國新聞自由逐年惡化
在中國,記者的名字正在一個個從公共空間中消失。消失的,不只是個體,也是對真相最後的抵抗。中國政府透過法律、監控、騷擾與恐懼,構築一套系統性的言論壓制網絡,讓報導真相的記者系統性消失。當資訊成為禁忌,當報導變成罪行,留在黑暗中的,只剩孤立無援的守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