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 Web3 靈魂拷問

D大叔
·
·
IPFS
·

前陣子參加了一個活動,在活動上被一個剛認識的年輕妹子突然來了一個靈魂拷問:「所以什麼是Web3?」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妹子太可愛所以突然之間腦袋大爆炸,一堆嘗試回答的切角和自我否定的反駁在腦袋裡互相衝撞,導致我最後好像是隨便回答了個什麼簡單的答案,現在回想都有點不太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什麼,只有靈魂仍然能深刻感受到當時的烙印。

雖然2022年三月的時候就寫過這個題目:Web3.0是什麼?從「資訊和價值交換」的角度來觀察,但是經過了一年半,自己也從旁觀察到一些新的東西和想法,所以決定好好自我梳理一下。

從互動關係來看:Read/Write/Own by Chris Dixon

如同之前文章寫的,從2021年開始就很頻繁地聽到「Web3.0」這個詞,也看了不少大佬和媒體的解釋,大概的說法是這樣:

Web 1.0的時代,網路大體上是用來讀的,一個一個網站像佈告欄一樣單向提供資訊給大家。

Google是人們獲取資訊的流量中心

進入Web 2.0,大家可以輕易的互動交流,但是必須依附在某個平台上,平台越來越大漸漸侵蝕到個人權益。

Web2.0一切的互動接需遵守平台的遊戲規則

到了Web 3.0的時代,資料擁有權回歸個人所有,強調去除中心化平台的掌控。

Web3上的內容和價值與個人(錢包帳戶)緊密連結,並直接與其他人互動、協作、交易

另外一種切入角度是我最近才從伊藤穰一(Joichi Ito )的書⟪Web3趨勢大解讀⟫裡讀到,覺得非常有趣,是從「網路架構上的價值比重」的角度來看Web3和過去(尤其是Web2.0)的差異。

網路架構上的價值比重

這裡的「價值」我認為包含多個不同的定義,從流入的資金、使用者資料的歸屬、人才的投入等等都是。

流入的資金

從資金的投入方向可以很明顯看出差異。在Web2的時代,傳輸協定層基本上是屬於一種公共財的存在(感謝前人的無私奉獻),而應用層,例如各種社群媒體、軟體服務等,才是資本創造更多獲利的最佳去處,目的當然是希望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產生獲利。

寫到這裡突然在想,如果要以「流入的資金所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來看,傳輸協定層無疑是最被低估的貢獻者。有點像我們很少會把7-11創造的營收歸功於台灣完善的交通系統一樣(雖然它是重要的基礎)。

使用者資料的歸屬

在Web2.0時,你創作的內容並不屬於你(至少不完全是),你的帳號和購買的虛擬資產其實是網路或遊戲公司的資產。

網路會出現Web3的狀態,我認為是對「資訊和價值的處置與交換」的需求。

這裡的「資訊和價值」指的是個人以任何形式所創造出來,並且對於個人或他人有一定價值的內容,可以是任何有形或無形的資產。「有形」不是指實體,而是有一定型態且能明確辨認的,例如一篇文章、一張照片、聊天紀錄、粉絲/會員資料、個資、虛擬寶物、貨幣、PFP (Profile Picture)、遊戲、NFT、甚至打包NFT與線下商品的整體賦能...等。「無形」則例如地圖上的移動軌跡、購物紀錄所組成的喜好推薦、按讚訂閱喜好所累積的興趣模型、演算法對你的信用評級...等等。

過去我們能對虛擬資產做的「處置與交換」大概就是創造(還需要符合平台歸範)和刪除(甚至還刪不乾淨),Web3強調使用者對資訊和價值的所有權,也就是我們除了要能夠「自由創造」,要能夠「完整刪除」(可以參考歐盟的被遺忘權的概念),還要能夠移動、協作、交易、隱藏、延伸...等等,自由地對資訊和價值進行處置。

Web3的時代,你是你的,你在網路上寫過的文章是你的,你上傳的video和podcast、買下的電影、遊戲寶物和pfp,也都透過區塊鏈技術而真正屬於你,極低的轉換成本讓你隨時可以決定帶著所有資產到不同的平台或服務空間,沒有第三方有權奪走或限制你使用。如果我在A平台和B平台上都是同一個人(錢包帳戶),那我對某個數位資產的所有權不該有所不同。

也因此,過去Web2裡儲存在應用層的巨大價值被打散儲存在每一個個人身上,而這些個人的資料和記錄不屬於任何中心化的平台,而是依靠區塊鏈(傳輸協定層)在運作。

從技術革新到社會變革

網路剛發展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架站,成為一個資訊提供者,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架構,但是因為技術尚未成熟,因此去中心化架構下的個人沒辦法創造太多價值。隨著網路技術的持續發展,開始出現入口網站、搜尋引擎、社群媒體,網路世界剩下了幾個巨大的中心,這時所有人在網路上創造的大部分價值卻又被少數的巨頭給獨佔了。

而在Web3常被提到的「去中心化」,我認為是希望透過區塊鏈技術在不降低總體價值的前提下,把所有人在網路上所創造的價值歸還給每一個分散的個人。但權利和義務總是伴隨而來,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個人要承擔的責任自然也更多。

我自己親身觀察到很多在Web3裡的行為已經是這樣的模式了:

從最基本的「加密錢包的帳密安全」— 擁有絕對的所有權,也意味著帳密一但遺失或是被惡意盜竊,自己要負完全的責任,沒有第三方有責任(也沒有那個能力)可以幫你。

再到「DAO/NFT社群的治理」— 一但持有某種「代幣(Token)」成為社群的一份子,代表一種股權的同時,也代表一種貢獻的承諾,因為Web3社群是利益共享,也是責任共享的。

從這裡往下延伸,

有人在討論未來「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會比現有公司的數量還要多;

有人說「DID(去中心化身份)」這樣的身份系統可以創造更新更好的數位公民體系;

有團隊透過「zk Proof(零知識證明)」技術帶來更好的線上隱私和透明度的解決方案;

也有像Gitcoin Grants這樣的公益資助計劃,為加密世界(乃至整個世界)帶來更多的公共專案,也給予更能持續的支援。

and more...

最後回到妹子的「什麼是Web3?」這個問句,當然這個問題沒有簡單且唯一的解答,甚至可能沒有一個明顯的共識,但是這一年多來持續觀察到的這幾個趨勢和對特定價值的追求,讓我對Web3有很多的期待,我認為它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結構性的變革。


如果你想在信箱裡收到跟區塊鏈、Web3以及其他相關議題的文章,歡迎在「區塊D世界」訂閱區留下Email免費訂閱,就可以收到值得關注的消息哦!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大叔在這裡聊聊區塊鏈世界中的有趣消息,針對 Web3、品牌行銷、商業趨勢和科普新知,提供個人觀察和想法、內容推薦和導讀。 我在2018年接觸加密貨幣,2021年擁有第一個NFT,接觸不算早,但是對區塊鏈世界深深著迷,希望分享自己從加密小白開始的經驗,和大家一起探索這個世界的未來。 只有在枕上、車上、廁上才能深度思考的注意力不集中者。 喜好又東又西,故鄉又南又北,靈魂不大不小,人生不缺不全。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加密錢包是什麼?不同種類有什麼差別?一次搞懂Web3最基礎的應用 - 區塊D世界

「技術、玩家、政策」2023 NFT Taipei 論壇 & OneOffs 展覽雜記 - 區塊D世界

「去中心化身份」×「社交圖譜」— Web3世界裡的具象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