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除暴》
前言
关于吴彦祖,我知道得不多。初次看他主演的电影是《新警察故事》,比较典型的成龙动作港片,相较于当时已经开始显老态的成龙,红手套面具男阿祖留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到了《除暴》,他也开始显老了,有人说“男神的尽头是赵本山”,最先印证这句话的是陈冠希和小栗旬,看过本片之后很多人把阿祖也加进了“赵本山名单”,虽然我觉得两者并非那么相似,但不得不承认曾经的港片男神一个个都老了,岁月不仅带走了他们的青春,还为那个远去的时代划上了一个句号。吴彦祖最近的一部电影《除暴》备受关注,我也专门去电影院看了,影片由二十年前的张君案改编而来,悍匪张君由吴彦祖出演,抓捕张君的“扫黑英雄”由王千源出演。
仓促的致敬
说到电影本身,前期宣传的故事背景吸引了很多人,演员阵容也让人很期待,但最终的电影配不上观众的期待,两个字概括:仓促。
人物
吴彦祖出演的张隼(原型为张君),智商水平高低不定:片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有勇有谋的“枭雄”,智商巅峰是用一根绳子同时开了几个保险库门,后期感情线一开始,智商就突然下线,最终在澡堂被王千源饰演的刑警钟诚(原型为文强)活捉;王千源的演技自从《解救吾先生》以后就没再有过提高,动作戏有点底子看起来就还好,但是文戏和感情戏根本没法看,演不出角色需要的号召力和情感共鸣;公认全片表现最好的只有鲍起静,可惜戏份不多;另外春夏和卫诗雅也让人眼前一亮。配角再如何出色,观众在意的毕竟也是主角的表现,吴彦祖表演中规中矩,开头塑造他和老鹰帮的形象可能过于完美,后期要强行的失败会让观众觉得剧情很生硬,而且张隼的感情线也很莫名其妙,中间漏掉的东西很多,导致这个形象从头到尾都很不连贯,前期大量渲染其“恶魔”这一面,只有在电话与女友告别和女友对其执着的爱这正、侧面两场戏以及回家见到母亲这些情节里才能窥探到些许其作为丈夫、儿子这些“人”的一面,两面的极不平衡导致这个人很扁平化,这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另外,我不是第一次看王千源演的电影,《钢的琴》《解救吾先生》《“大”人物》《龙虾刑警》《绣春刀》《你是凶手》有好有坏,他也不是第一次演警察,多数时候他出演的角色总是带有一点痞气和搞笑元素,在喜剧电影里面是加分项,而且观众可能也已经习惯了他这样的形象,但在本片中,张隼身上“不平衡的两面”在钟诚身上也一样,过于“正能量”的台词和贫瘠的表演使得这个形象亮得发虚,不带感情的人并不能被称作“人”,只能算是“机器”,他的感情戏总是不带感情:一位队友牺牲、另一位队友断臂,他无动于衷,在另一场戏里他向矿工立誓破案,台词内容说了等于没说,这是编剧的问题,但他也没有表现出丝毫该有的气魄和胆识,只能说台词功底和情感调动还有待提高。
剧情
对于故事主线:钟诚带领的刑警队伍日夜奔波竭力粉碎以张隼为首的犯罪团伙老鹰帮的过程,全片可以勉强自洽,说勉强是因为张隼被抓得很生硬,基本上是为被抓而被抓,主线都是如此,其他支线剧情只能说是一塌糊涂。很多人都在说剧情中间夹杂了《喋血双雄》和《西楚霸王》这些经典港剧很能让人买“情怀”账,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算是优点,这些致敬情节能看出来导演对港片的了解和喜爱,刘浩良也算是香港著名编剧,虽然他很早就来了大陆发展,但从本片能看出来他对于黄金时代的经典港片还是很有执念的,钟诚做梦那段可以看作是对吴彦祖《魔警》的一个模仿,但无论怎么借鉴和致敬,都是徒有其表,没有融入故事内核的情节除了勾起一些人的怀旧情结之外对剧情并无太大的推动,全片融合的最好的就只有《西楚霸王》那一部分。从一些细节处还是可以看出导演的野心,但什么都想讲的结果是什么都讲不好,导演每触及到了一个方面就会马上赶往下一个点,不会深入探讨某一个点的问题,就像是在赛跑一样匆忙,私以为这个题材改为电视剧或者延长为两个半小时左右,把节奏放慢一点应该要好很多。
远去的时代
导演借经典港片打出的情怀牌虽然对于剧情本身没有太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观众(尤其是中年观众)而言,这就像是一个开关,在看到这些往日熟悉的片段后,结合电影布景对二十年前场景、建筑、社会氛围的还原,难免会想起那个自己经历过的时代:
二十世纪末期,尤其是最后十年,国内社会环境转变之剧烈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而言是十分陌生的。以 1997 香港回归、1998 特大洪水、1999 澳门回归,以及穿插在 1998 和 1999 年的国企改制这四大事件几乎概括了二十世纪最后三年国内社会的巨变。
在这个最好也最坏的时代,东方之珠香港作为“一国两制”的先锋,加之其中西融合的文化、与大陆相异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产业,深深吸引着大陆的同胞,“港片”作为一种时髦的文化产品在大陆刮起了一阵旋风,“港”成为代替“流行、时髦”的形容词。深圳便借助其“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地位和临近香港的地理位置,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失业人员涌入,大家都想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海”成了另一种时髦。与沿海轰轰烈烈的“下海潮”对比,内地很多地方还没有从“下岗潮”的阵痛下缓过来,这一时期的大案要案尤其多:北京白宝山、西安董雷以及故事原型湖南张君等人,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悍匪,香港九七回归前后几年的社会也很动荡,张子强、叶继欢等人是其中代表,辉煌的港片和穷凶极恶的悍匪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
张君与抓捕他的警察在一段时间里几乎为全国人民所知,而现实中这位辉煌一时的“英雄”也非无名之辈,他于 2010 年被注射死刑,原身份是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据说张君曾对其说过“你有一天会跟我一样”,这句可能是随口说出的咒骂,最终成真,人性真的是难以捉摸,英雄与恶魔的距离可能就是小小一步,抗不住诱惑的结果就是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据文强自己所说,他与张君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张君是自己深入了解过的对手。文强在抓捕张君之后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存有与张君多达几本笔记本的谈话记录,还表示在退休之后计划依据这些材料写一本关于张君的书,他深信凭自己的了解,应该能够向世人揭开张君的真实内心。
就这一点看来,现实和电影是很契合的。电影采用的是“双雄”元素,英雄与恶魔是对立的两极,也可以说是在善恶间行走的一个人的不同结果,从这一点看来,二者互相了解是很有可能的,英雄能因此终止恶魔的罪恶行径;但这也很危险,因为它意味着稍有不慎,英雄就会跌落到另一极,可惜电影英雄的“伟光正”是绝对的,与现实相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