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與自閉者的真實眼界

西田弘義
·
·
IPFS
·
自閉者因為沒有視覺過濾機制,反而更貼近世界的本來面貌。
Temple Grandin and Catherine Johnson, Animals in Translation (2005)

一位有自閉症的動物行為學家

作者 Temple Grandin 是一位積極投身社會行動的活躍分子,長年致力於為動物爭取應有的權益。然而,她的理念與行動方式,卻有別於一般情緒化的動物權倡議者——她並不是單憑目睹動物受苦便立刻發聲,而是以紮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結合多年親身投入畜牧產業的實際經驗,成為兼具科學眼光與實務操守的專家。

身為一名動物行為學家,她不僅長期研究動物的感知與反應,也實地參與檢驗北美地區農場的畜牧規格,評估這些場地是否真正符合人道飼養的標準。事實上,這是一門專業而複雜的學問,不單是憑情感呼籲就能解決的。許多農夫在面對棘手的畜牧問題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教她,而她總能迅速掌握問題核心,提出合宜的解決方案。

令人敬佩的是,她並非因為接受過什麼傳統的「嚴格訓練」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是因為她是一位自閉症人士。正是這份獨特的感官世界與思考方式,使她能從與眾不同的角度理解動物的所思所感,洞察常人忽略的細節,進而搭建起人與動物之間更深層次的溝通橋樑。

動物與自閉者的視覺世界

動物的視覺世界與人類截然不同。牠們往往對細節極為敏感,環境中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引發強烈的反應與驚恐。舉例而言,一群牛隻每天都會從同一個圍欄入口走入牧場,若某一天,入口旁多出了一罐在日光下反光的飲品,對人來說也許不值一提,卻足以令牛群停步不前。對牠們而言,那個入口已不再是熟悉的空間,而變成了一個陌生而潛在危險的地方。

然而,人類的視覺系統在從眼睛接收到影像、傳送到大腦的過程中,會主動篩選、過濾大量細節,使我們能快速辨識熟悉的環境,而不被資訊淹沒。這也正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無法察覺那些對動物而言十分關鍵的改變。

Temple Grandin 從自己的自閉經歷出發,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觀察:正因自閉症者在大腦發展上缺乏某些過濾功能,他們更容易保留每一個感官細節,這使他們在感知上反而與動物更為接近。動物的大腦在結構上也與人類不同,牠們無法如人類般抽象思考,卻能對外界變化保持高度警覺。這種對細節的感知能力,反而成為 Temple Grandin 通向動物內心世界的橋樑。

她將自身的觀察、科學研究與生命經驗融合成書,嘗試透過「自閉者的眼界」來重新詮釋動物的世界。從動物的行為、感受、痛苦、思維到智慧,她一一揭示,為讀者展開一幅過去從未留意的動物內在圖景。她讓我們看見:動物並非無思無感的本能機器,而是擁有複雜內在世界的生命。

我們「正常」嗎?

她在書末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反問:如果一般人觀看世界的方式,是經由大腦不斷過濾與選擇而成的「習慣性現實」,那麼是否代表,我們所理解的世界只是經過加工後的主觀圖像?反之,自閉者與動物因為沒有這樣的過濾機制,反而更貼近世界的本來面貌?若是如此,也許活在所謂「正常」之中的我們,才是真正與真實世界隔了一層濾鏡。

作者的這番話,的確為我們這些自認為「正常」的人給予當頭棒喝。我們常以為自閉人士是一群只需要被幫助的對象,卻未曾想到,其實我們也需要他們的幫助──去看見那更真實的世界,特別是動物的世界。

窺見上帝的創造

因此,我們不僅要本著上帝的愛去關懷並扶持自閉人士,更應同樣以上帝的愛去欣賞他們、尊重他們,甚至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彷彿是上帝在這世界中為我們開啟的一扇窗,使我們得以窺見祂創造的奇妙與深邃。他們的存在,不只是需要被接納,更是上帝恩賜給人類的一份特別禮物——一條通向另一種真實感知的道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西田弘義自由作家,讓生活、科學、科技、宗教、文藝等思想化為文字,在世界中留下痕跡。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