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投票!!!
作者:twist(Björn对此文亦有重大贡献)
一、基本信息
芬兰的地区和市政选举(alue- ja kuntavaalit)(赫尔辛基例外,只有市政选举)将于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进行。非欧盟或北欧国家的公民年满18岁(截至选举日)并在芬兰连续两年登记了居住地(截至2025 年 2 月 21 日),即可拥有投票权。如果你拥有投票权,你应该已经收到了两封相关的信件(以赫尔辛基为例,其他地区派发的信件可能稍有差异),第一封信以六种语言(包括英语)介绍了地区和市政选举的基本信息,第二封信以芬兰语介绍了投票流程。
投票方式包括选举日投票、提前投票和从境外通过邮寄方式投票,前二者需要亲自前往投票点。没有线上投票的渠道。如果在选举日投票,需要前往根据住址分配的投票点,该地点在第二封信第一页以加粗大字号显示。如果提前投票,可以在第二封信附录的提前投票点列表中选择方便的地点。如果投票期间你恰好不在居住地但仍在芬兰境内,可以搜索当地的提前投票点前往,进行跨区投票,但需要提前确定好你支持的候选人并记住其编号(即使不跨区也最好如此),因为其他地区的候选人信息不会被展示在当地的投票间内。如果因病行动能力受限,可以提前联系中央选举委员会(keskusvaalilautakunta)获取帮助。
投票须携带有效的身份证、护照或驾驶证。
详细信息可以仔细阅读信件并浏览vaalit.fi/获取,在此就不赘述。语言能力不足可以借助翻译工具阅读。vaalit.fi/tietoa-alu...提供多种语言(包括汉语)的选举信息,内容与第一封信完全相同。
二、如何找到心仪的候选人
一些芬兰媒体推出了“选举机器”(vaalikone)服务,完成一些题目即可快速匹配观点与你相近的候选人,以便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主张。这些题目的形式是陈述一个观点,你需要从不同意到同意之间选择一个符合程度。使用搜索引擎搜索“vaalikone”即可获取。例如由Yle提供的https://vaalit.yle.fi/vaalikone/alue-ja-kuntavaalit2025和由Helsingin Sanomat提供的https://www.vaalikone.fi/kunta2025/hs。语言能力不足可以借助翻译工具完成题目和查看结果。
借助谷歌浏览器的翻译插件将芬兰语翻译成简体中文,我多次测试了Yle、Helsingin Sanomat、Iltalehti、MTV Uutiset、Ilta-Sanomat、Helsingin Uutiset提供的选举机器,发现使用不同的选举机器或重测同一选举机器,匹配到的候选人重合度不高,尽管所处的政治光谱非常稳定。
不同的选举机器在题目内容和设置上各有特点。Helsingin Sanomat的题目我做起来感觉最舒服,可能是因为表述简洁、对背景信息的要求较少,并提供中立选项。而Yle的题目不提供中立选项,有时令我有点为难。当然,并不是必须对每道题目表态,可以选择跳过,尤其是在不太了解其背景信息的情况下。除了推荐高匹配度的候选人,Yle还会对比你的回答与各地候选人的平均观点,为你推荐“精神家园社区”:“恭喜你,你已经生活在你的精神家园里了!”或是“你考虑过搬家吗?”(我的内心升起一丝淡淡的无语)。Iltalehti的题目相比其他选举机器全面性稍有不足,且部分题目翻译过来令人费解。MTV Uutiset为每道题目都配上了一个视频介绍其背景信息,但是视频是芬兰语的,无法直接用浏览器插件翻译,所以我没看,仅凭直觉选,而这些问题确实更细节、对背景信息的要求更高。Ilta-Sanomat的选举机器界面与Helsingin Sanomat相同,但题目是完全不同的,有少量题目涉及一些更“芬兰”的背景信息(例如,关于狩猎和俄罗斯侵略战争)。Helsingin Uutiset提供简明语言(selkokieli)和标准语言的选举机器,二者题目相同,对芬兰语学习者或语言障碍者更友好,而且简明语言版本会对问题中涉及的概念作进一步解释,即便是使用翻译工具也便于背景信息的补充;但简明语言版本的地区选择仅限赫尔辛基、Espoo和Vantaa。
除了Helsingin Sanomat,各家媒体提供的选举机器各自在多次测试下的匹配结果基本上是相似的,尽管不同的选举机器之间匹配结果的重合度很低。我很疑惑为什么Helsingin Sanomat会在多次测试下给出完全不重合的结果,而我在每道题上的选择几乎没变。可能是在生成匹配结果时引入了随机变量。当然,鉴于赫尔辛基的候选人有900多个,高匹配度的候选人可能有很多,一次性全部展示出来会令人眼花缭乱。
因此,我建议尝试不同的选举机器并多次测试,以扩大选择范围。
一位选民在一场投票中只能投一位候选人,匹配度最高的候选人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选举机器只是一个节省筛选时间的工具,所以一定要查看候选人的主张和选举承诺,这些是否关乎你觉得很重要的价值。也许候选人的个人背景和身份标签(例如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党派等)对你来说也很重要。还可以翻阅一下候选人对各个题目的回答和评论,匹配度很高的候选人仍然可能与你在很重要的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分歧。这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劳动,挑花了眼或者挑不出来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你也可以在vaalit.fi/上获取当地候选人的完整名单,但候选人具体的主张需要去各个党派的网站上查询。Helsingin Sanomat和Ilta-Sanomat的选举机器提供“见见候选人”(tutustu ehdokkaisiin)页面,无需作答即可浏览全部候选人信息并按条件筛选。Iltalehti提供“比较候选人”(vertaile ehdokkaita)页面,最多可以选择5名候选人进行比较。
确定好心仪的候选人后,请记住其编号。
【选举机器为我匹配的候选人几乎全部来自左翼联盟(Vasemmistoliitto)、绿党(Vihreä liitto)和赫尔辛基居民心声联名表(Asukkaiden ääni)。】
三、为什么要投票?
收到第一封信时我挺惊讶的,作为一个持学生签证的外国人,既不是永居或公民,又没有工作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居然也享有部分的投票权。这应该与芬兰的行政区划有关,即自治市镇和福利区。理论上我也可以成为候选人,不过程序上比较麻烦,我暂时也没有这个能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大陆公民来说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尽管写在宪法中,行使起来却存在着强大的、捉摸不透的阻碍。我唯一一次选举经历是在国内读本科期间参与了学校所在社区的人大代表投票,只是走个形式投出一票,对后续一无所知。
来到芬兰后我强烈地感受到民主集中制与议会民主制之间的鸿沟。虽然暂时无权参与以普选为形式的议会选举、总统选举,和欧洲议会选举,芬兰多元的政治环境让我能够自由地了解各个政党、发展自己的政治理念并表达出来。如果你从未在某些有极权主义色彩的国家长期生活过,或者政治极度冷感,你可能难以理解,对于身处国内的政治异见者来说,连在脑子里思考政治都是一种奢侈,因为信息闭塞(翻墙困难且有风险)、严厉且无处不在的审查,和政治抑郁(我更倾向于用“政治创伤”来表示这个概念)。思考招致痛苦。我没有遭受过直接的政治迫害(社交媒体被封号不算),替代性创伤足以让我噤声。平安地离开中国亦是特权。从个人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要摆脱旧的创伤“向前看”,政治上的自我赋权于我必不可少,当然,其他人可能会认为别的方式更有效。
行使投票权是自我赋权的方式之一。
你我的一票也许不会改变总体的结果,但不投票意味着对该权利的完全放弃。我觉得,最起码也要体验一下,毕竟是很新奇的事情。
四、一点小趣闻/身边统计学
最近会有一些候选人在居民区发传单拉票。Björn的一个朋友住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收到的传单全部来自民族联合党(Kansallinen Kokoomus),而我这边收到的传单全部来自绿党(Vihreä liitto)。(有点不太懂我所在社区的政治定位。)
赫尔辛基Kamppi前面的广场支起了许多简易板房,各个政党竞相宣传拉票,有空可以去围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