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筆記】非典型偵探現身!以「白宮」為背景的推理作品—《白色官邸殺人事件》
剛好不久前才看了《潛能探案組》,儘管都屬於偵探類型且含有一點喜劇元素,但《白色官邸殺人事件》所呈現的風格卻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相較於單純平鋪直敘的結構,後者藉由大量的轉折與節奏的變換,讓以一起兇殺案為主軸的劇情不至於單調,曲折離奇、甚至可以說是荒誕的情節設計,更企圖讓觀眾深陷在案件的迷霧當中。

《白色官邸殺人事件》的時序類似電影《奧本海默》,讓觀眾從「現在」進行的聽證會,去回溯整起案件發生的背景與經過;但「現在」並不是結局,案件仍在持續發展,直到整部作品的結尾,觀眾才會知道兇手到底是誰。片名中的「白色官邸」,暗示了這整個故事背景就是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白宮」,至於案件被害者則是讓白宮得以正常運行的「首席管家」;而這一切更因為事件剛好發生在國宴當天,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還是有看到一些大概是偵探劇的愛好者,認為這部劇偏老套、無聊,但就一個久久才看一次偵探劇的觀眾來說,特別是《白色官邸殺人事件》在主要的結構之外,又加入了白宮這個「奇觀」,加上緊湊的劇情與偶爾出現的黑色幽默,更讓它值得更高的評價。由於主角「偵探庫普」的以黑人女性的形象出現,讓這部作品也有「政治過於正確」的評論,但在片中她多次被小看,並且經常被稱呼為「女士」而不是「偵探」(職稱)的片段,或許也代表了劇組已經預測到這樣的反應,並且以劇情作為回應。
一起案件花了八集來呈現,讓《白色官邸殺人事件》在一開始鋪陳時,確實會讓人覺得步調有點緩慢,但隨著辦案開始,那些「真實」互相抵觸,並且彼此激盪出更多的漣漪;加上那些台詞所延伸出的言外之意,不論是存在於劇中的情節,或者是反映到實際的現實社會,也都讓劇情變得更加豐富。從單純的推理,擴及到政治、社會關係,《白色官邸殺人事件》不只是一部單純的消遣,同時也讓我們深刻理解社會之所以複雜,其實正是因為我們都是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