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Openbook閱讀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漫評》怪物橫行的城市,一位狼人小女孩眼中的謀殺案:《我的怪物日記》

Openbook閱讀誌
·
《我的怪物日記》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的芝加哥,主角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凱倫。凱倫從故事開頭就決定要變成怪物,在整本書裡也都以小怪物的姿態示人。作者菲利斯曾在訪談中提到,這個故事裡的事件「全都沒發生過」,但「整個故事是真的。」這直面了虛構與真實事件之間的模糊地帶,反而加深了故事本身的真實感。

文|陳蘊柔(漫畫研究者)

世界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怪物。怪物令人恐懼,因為他們樣貌醜陋,因為他們與眾不同,因為他們可能對「人」造成威脅。這世界上存在「壞怪物」,他們不想讓別人自由,他們希望世界能變成他們想要的樣子,他們想要人類害怕。另一方面,我們有成為「好怪物」的嚮往與衝動,因為怪物不死,因為怪物的存在能安慰人心,因為怪物擁有強大的力量,即使不容於世人,怪物也能以各種姿態活下去。

➤怪物新人

《我的怪物日記》英文版出版於2017年,是作者艾彌兒・菲利斯(Emil Ferris)的第一本圖像小說。在畫這部圖像小說之前,菲利斯是自由工作者,接案畫插畫還有設計玩具。這本書出版後,拿下了安古蘭漫畫最佳作品獎和艾斯納最佳藝術獎等多項漫畫大獎,可以說,這位當時已年過50的單親媽媽,就是圖像小說界的「怪物新人」。

菲利斯創作這本書的契機,是因為40歲時感染了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這種病毒透過帶病原的蚊蟲叮咬傳染,大多數人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菲利斯卻因此腦部受損、下半身癱瘓。醫生告訴她,她可能永遠無法行走,但對她來說影響最大的是,身為藝術家的她,手卻不聽使喚。

菲利斯發表過一篇短篇自傳漫畫〈那一咬,改變我的一生〉(The Bite That Changed My Life)就是在談這個經歷。她被叮咬的時機,甚至象徵性地發生在她40歲的生日派對上。蚊子的「一咬」(在她的想像中,蚊子以品嚐陳年美酒的態度評鑒她的血液)仿如吸血鬼的一咬,將她變成一個「怪物」。

在復健過程中,菲利斯開始練習用僵硬蜷縮的手畫畫,並在父母的母校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創作。最後,她花了6年的時間完成這部700頁的巨作:《我的怪物日記》。因為篇幅龐大,因此漫畫出版社分成上下兩冊出版,第二冊英文版已於2024年5月出版。

➤怪物外表與人皮下的怪物

《我的怪物日記》的故事發生在1960年代的芝加哥,主角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名叫凱倫。凱倫從故事開頭就決定要變成怪物,在整本書裡也都以小怪物的姿態示人。故事的上集主要圍繞著鄰居阿姨安卡之死,凱倫不相信安卡的死是因為自殺,因此決定開始當個偵探,調查究竟是誰害死安卡。情節便以此開展,描述凱倫的母親薇拉.雷耶斯、哥哥迪茲、鄰居、其他同學、朋友,以及關鍵人物——安卡的故事。

凱倫開頭就把自己畫成狼人,後面則偏向半狼人半小女孩。(圖源:鯨嶼文化/© 2016 by Emil Ferris, Fantagraphics Books Inc.)

菲利斯曾在一場訪談中提到,這個故事裡的事件「全都沒發生過」,但「整個故事是真的。」這直面了虛構與真實事件之間的模糊地帶,反而加深了故事本身的真實感。

她形容小時候住的區域,是個「滿是倖存者」的地方,那些人全都是生活在體制之外的人,鄰居有非裔,有阿帕拉契山的白人礦工,還有許多離開原居住地的美洲原住民等等。她形容「這些人非常美麗,他們吃了很多苦,卻極為強大」。

圖源:鯨嶼文化/© 2016 by Emil Ferris, Fantagraphics Books Inc.

菲利斯聽了很多故事,做了筆記,改編他們的故事並放進自己的漫畫中。這些人物令她著迷的原因在於,她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怪物。她天生脊椎側彎,童年多半時間無法像其他小孩一樣到處跑跳。她嚴重駝背,因此少時有段時間會想像自己是隻小狼人,被高大魁梧的科學怪人抱在懷裡。

菲利斯為作品做了相當充足的背景研究,為了某些段落,她爬梳二戰前後的德國歷史。但真正讓她的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她的敘事方式,以及她如何將自己著迷的怪物放入故事裡。她讓怪物成為貫穿古今的重要母題,揭露人類在怪物外表下,有著既善良又殘酷的本質,也有人披著體面的外皮,實際上卻是內心醜惡、不折不扣的「壞怪物」。

光看書封,就能對菲利斯特殊的繪畫風格留下深刻印象。她使用一般油性原子筆作畫,而且不打草稿,直接畫在筆記本上。讀者看到的內文,就是筆記本的翻拍。她在訪談裡透露,「不是我選擇了這樣的創作方式,而是這樣的創作方式選擇了我」。在手部癱瘓的復健過程中,這是她能找到最自然的表達方式。她描述那時自己的手蜷縮得像爪子,但她有點喜歡這樣,因為這讓她像個怪物。

可以看得出來,菲利斯是拿著原子筆,一筆畫、一筆畫重複疊在紙上。這種作法呼應了小怪物凱倫對事物的看法——她對事物的看法與哥哥、母親皆不同,她認為事物像照片,「必須靠近看,雖然看起來是灰色,其實是許許多多墨黑小點在純白的紙上所形成的。」

這點也能對應到整個故事:我們需要一點一點將線索加疊,才能勾勒出真相。在書裡,我們常常可以發現菲利斯的畫和凱倫的畫是交疊或拼貼在一起的。她們用線條勾勒出細膩、充滿靈魂的肖像,有時搭配上奇異的顏色,畫出俗艷、充滿B級感的恐怖雜誌封面。而故事的黑暗真相,就在這不斷加疊的線條中慢慢鋪陳,呼之欲出。

圖源:鯨嶼文化/© 2016 by Emil Ferris, Fantagraphics Books Inc.

➤真相可以是艷俗與神聖、B級漫畫與博物館藝術品

菲利斯在書中處理了許多殘酷、令人無法直視的沉重主題,卻用誇張到近乎搞笑的恐怖雜誌封面作為每章節的開頭,裡面還穿插許多有趣、幽默的片段。我們目睹的是某些人生命中最沉重的一頁,看見怪物遭受歧視、剝削與虐待,但這之中卻總存在零星的生命之花。那是極為旺盛、強大的力量,彷彿呼應著鬼魅般的安卡告訴凱倫的那句話:「永遠別讓任何人的黑暗,把你送進自己的黑夜。」菲利斯筆下的人物在最黑暗的時候,仍有找到光點的能力。既使被摧毀,卻仍有以被摧毀的殘缺姿態繼續下去的韌性。

圖源:鯨嶼文化/© 2016 by Emil Ferris, Fantagraphics Books Inc.

讀這本漫畫時,很難不注意到書裡引用了大量名畫。作者用原子筆臨摹了這些名畫,讓這些畫作巧妙地穿插在情節中。凱倫從小接受哥哥的藝術教育,故事裡出現多次參觀藝術博物館的場景,也展現他們兄妹倆如何用聯覺(Synesthesia)去欣賞這些名畫並對藝術做出的反思。

我們看見兩位藝術家的養成過程,重新意識到,向所有民眾開放的美術館有多重要。作者在訪談中提及,小時候父親常帶她參觀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這些經驗非常寶貴,她覺得自己是透過繪畫去理解世界的。

哥哥迪茲時常帶凱倫去美術館看畫。(圖源:鯨嶼文化/© 2016 by Emil Ferris, Fantagraphics Books Inc.)

菲利斯喜歡怪物,接觸這些名畫時,她發現,它們也多半跟怪物有關。從另一個角度看嚴肅的宗教畫,會發現它們有時相當俗艷、直白,甚至天主教的聖人聖克里斯多福自己就是半人半狗(善良、神聖的怪物)。神聖的東西與最直率、最豔麗的俗物即為一體,如同作者小時候讀艾蜜莉・狄金生,也讀《MAD》惡搞雜誌;喜歡藝術名畫,也喜歡通俗的B級恐怖片。她認為這兩者之間沒什麼不同。

這樣的看法也呼應了《我的怪物日記》這部圖像小說本身。這部作品有非常嚴肅、沉重的一面,但在閱讀過程中,卻總能感受到一種輕盈。裡面會出現「那些女人教會我,接納被玷污的東西」這樣強而有力的說法,也有「百老匯是芝加哥扭曲的脊椎」這樣怪誕、充滿詩意的描述。其中更穿插許多幽默的細節,如凱倫與親朋好友共同創造出新奇古怪的詞彙:蝨子樓梯、洋蔥圈總統、不公特快車、線索湯、札爾諾伏獎⋯⋯

《我的怪物日記》是一本極不尋常的圖像小說,不只因為其敘事、繪圖手法,也因為怪物元素、社會百態、歷史和懸疑精巧地交織在一起,渾然天成。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本身,我們不太可能在讀完之後不受震撼。裡面出現的每一個角色,都如此讓人印象深刻,就連如鬼魂般出現又消失、令人捉摸不定的人物,都會讓你惦記到故事的最後。這個故事會讓人想起20世紀經典圖像小說《鼠族》與《歡樂之家》,但突破了現有的敘事手法,描繪出幽默、充滿詩意、動人的眾生相。

安卡究竟是不是自殺?如果不是,那是誰殺了安卡?《我的怪物日記》第一冊結尾給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讀到後來,我們可能會像小怪物凱倫所說的:「有時候,你不會讓自己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你不一定想知道答案,就算知道答案,你一定會想追問真相。而看完第一冊,你就會知道「答案」,為了「真相」,你一定會想要看第二冊。●(原文於2025-01-11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文中提到的訪談內容皆出自本支影片

我的怪物日記
My Favorite Thing is Monsters
作者:艾彌兒・菲利斯(Emil Ferris)
譯者:穆卓芸
出版:鯨嶼文化
定價:120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艾彌兒・菲利斯Emil Ferris

知名美國作家、漫畫家,以及設計師。1962年出生於動盪年代的芝加哥,至今仍居住在那裡,也因此她是一切怪異和恐怖事物的狂熱愛好者。她擁有芝加哥藝術學院創意寫作碩士學位。My Favorite Thing is Monsters(《我的怪物日記》)是她以虛構的圖畫日記形式呈現的圖像小說處女作,曾被多家出版社婉拒出版。2017年,也就是她55歲那一年,終於在極具影響力的圖文出版社Fantagraphics Books獲得出版,從此一鳴驚人。該書上市後,除了創下Fantagraphics Books創社以來單書最高累印量,也橫掃圖像小說及漫畫各大國際獎項,堪稱圖像小說界當年的現象級出版書目。

CC BY-NC-ND 4.0 授权